【大紀元記者薛明珠聖荷西報導】北加州臺灣會館,於10月4日(週六)下午,舉辦「中秋節特別活動暨招生推廣活動」,邀請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TCML)學生與家人,共慶佳節,體驗臺灣文化之美。

北加州臺灣學校校長戴佩俐。(薛明珠/大紀元)
北加州臺灣學校(TCML)校長戴佩俐表示,活動邀集TCML Google班,與會館本部師生共同參與,內容包括中秋文化介紹、燈籠與月餅製作等。她感謝教師團隊用心教學,讓學生透過實作更深入了解臺灣傳統文化。

現場中文Bingo遊戲。(薛明珠/大紀元)

TCML學員,表演卡拉OK《月亮代表我的心》。(薛明珠/大紀元)
活動由黃旭甄老師與陳思嘉老師共同規劃,課程內容豐富多元,從嫦娥奔月的故事與中秋節起源,到各國中秋習俗的比較,如日本、韓國、越南、琉球等地文化介紹。學員現場除了練習中文會話,還學唱中文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並品嚐月餅、蛋黃酥、綠豆椪、高山茶、烏龍茶,和紅茶等中秋美食;更親手製作燈籠,玩Bingo遊戲,在互動中練習中文、體驗節慶文化的樂趣。
當日共有25名TCML學員報名參加,連同學生與親友,共逾40人出席,其中不少人是首次體驗臺灣文化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洋溢濃厚的節慶與文化氣息,為灣區民眾呈現一場兼具知性與感性的中秋文化饗宴。

主任莊雅淑與TCML學員,進行中文會話表演。(薛明珠/大紀元)
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主任莊雅淑用英文致詞表示,活動以「賞月學中文・文化過中秋」為主題,結合語言學習與生活應用,旨在推廣臺灣傳統節慶與華語教育,讓主流社會更認識並親近臺灣文化。。

臺裔二代程艾玲。(薛明珠/大紀元)
臺裔二代程艾玲,目前在Google TCML華語專班學習,她表示,每週花兩小時上課,能幫助維持語感、擴充詞彙,也能與父母更流暢地交流;參與中秋活動更讓她實際感受到節慶氛圍。

學員卜少南。(薛明珠/大紀元)
學員卜少南(Sarah Plovnick)則分享說,她長期研究臺灣議題,曾在臺灣居住一年,進行博士研究。因丈夫為臺裔美國人、家中講臺語,她特別參加臺灣會館的線上臺語課程,希望能與家人更自然溝通。她已學中文五年、臺語四週,首次到會館參加活動,藉此了解社群,並結交新朋友。她並透露,計畫製作YouTube影片,向美國觀眾介紹臺灣文化與社會議題,讓更多人真正了解臺灣,預計12月上傳發布。

學員Kirstin(左)與小朋友上臺,進行中文會話表演,獲得小禮物獎勵。(薛明珠/大紀元)
會館TCML學員Kirstin學中文一年,她開心表示:「我學很多東西,老師超好!」她說中文課有趣又充實,喜歡做功課、寫字、聽說讀都很好玩,希望能不斷進步。

TCML學員,帶著僅四個月大的嬰兒參與活動。(薛明珠/大紀元)
現場還有TCML學員,帶著僅四個月大的嬰兒參與活動,他表示,因孩子將就讀臺灣人開辦的中文托兒班,特別希望多接觸中文與臺灣文化。◇

義工們在泡製高山茶。(薛明珠/大紀元)

現場分發月餅、蛋黃酥、綠豆椪。(薛明珠/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