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訊】(記者姜琳達洛杉磯報導)在面對政府停擺、關稅戰等挑戰下,美國最繁忙的洛杉磯港口(Port of LA)依然正常運作,目前沒有出現貨物延誤問題。至於民眾抱怨的包裹被摧毀、被扣留等情況,專家表示或許與「小額包裹關稅豁免制度」被終止有關。
截至週三(10月15日),美國聯邦政府已關門15天,「非必要」政府機構全部停擺,但所幸西部港口的供應鏈運作沒有出現大差錯。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吉恩‧塞羅卡(Gene Seroka)在週三的港口月度線上新聞發布會上說:「作為隸屬於洛杉磯市的市政機構,我們每天都在工作,完全不受聯邦政府停擺的影響。」不僅如此,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也正常運作。
資深國際貿易顧問、前CBP現場營運總監理查德‧迪努奇(Richard DiNucci)補充道:「集裝箱仍在運輸,違禁品仍在查獲,旅客仍在往來,飛機著陸許可仍在發放,貨物仍在快遞託運設施中運輸,一切正常。」
美中貿易戰繼續 港口互徵船隻港口費
即使在聯邦政府停擺期間,美中貿易戰仍在繼續。從14日起,美中對彼此船隻開始徵收港口費用。美國對靠港的中國公司船舶和中國製造船舶,徵收港口費;對中國製港口設備,諸如起重機、堆高機、牽引車等,徵收額外關稅。
「就本週而言,只有一艘中國建造的船舶停靠洛杉磯港。」塞羅卡說,此外,中國生產的岸邊起重機等設備將被徵收100%的關稅;貨物裝卸設備將面臨150%的新關稅。
港口暫無貨物積壓問題
隨著年底購物季臨近,許多零售商擔心貨物供應短缺問題,民眾也憂心無法買到心儀商品。不過塞羅卡指出,在洛杉磯港,目前沒有進口貨物積壓的情況,且港口貨物流通的速度相當迅速。
港口系統顯示,鐵路運輸的貨物停留時間不到3天,卡車運輸的貨物平均停留時間約3天;出口方面,大多數貨櫃都是0到4天內「新到港」的,船隻平均停留在洛杉磯的時間約4天。
新車尚未受大影響
目前美國與其它國家間的貿易政策大洗牌,許多人擔心進口新車會因此變得更加昂貴。
塞羅卡解釋說,符合《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標準、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運送汽車的外國船隻,確實需要繳納額外港口費用。不過,在南加州這個全美最大的汽車市場,大多數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新車是先由火車運送,再轉由卡車運輸。因此,目前並未看到這些費用對運輸造成重大影響。
至於來自亞洲的滾裝船和汽車運輸船,塞羅卡表示相關費用將從12月起開始徵收。他指出:「雖然我們在長灘港確實看到來自馬自達、日產、豐田等品牌的業務,但未來幾天和幾週的發展仍需觀察。」
小額包裹受影響的原因
8月29日後,媒體報導出現許多小額包裹被銷毀的情況,有人質疑這是因為港口和海關無法及時處理所致。塞羅卡對此表示,港口與CBP都在正常運作,港口也不存在包裹積壓問題。小額包裹之所以受到影響,或與美國永久取消小額包裹關稅豁免制度有關。
美國於8月29日正式取消針對價值800美元以下進口包裹的「低價免稅」(De Minimis)優惠。換言之,所有國家的小額包裹都不再享有免稅待遇。
一切通過快遞公司如聯邦快遞(FedEx)、聯合包裹(UPS)及DHL運輸的包裹,將全面依貨品實際價值徵收關稅,由快遞企業代為收取並辦理報關手續,中國大陸電商首當其衝受到重大影響。
塞羅卡週三分析,很多購買了小額包裹商品的民眾,被要求先支付額外的稅費才能領取包裹,有些人就直接拒收了。
「可能他們事先沒想到現在要開始繳稅,或需要繳的稅比預期高太多了,又或者商品本身的價值根本不值得再付那麼多稅。」他說,「所以我不認為這是海關處理不及造成的。至少目前尚無官方解釋證實這一點。」
另外塞羅卡還發現一個現象:「我們看到許多原屬於『低價豁免』的小包裹被整合進大貨櫃中,到港後做進一步分發。」
港口9月表現亮眼
在眾多的挑戰下,洛杉磯港9月份的表現依舊亮眼。塞羅卡介紹,港口9月處理了超過88萬個20英尺標準貨櫃(TEU),幫助港口創下單季最佳紀錄。在出口方面,港口處理了超過11萬個貨櫃單位,與去年同期幾乎持平。
「不過我們已經過了旺季,預計今年最後3個月貨物量會放緩。」他接著表示,今年整個供應鏈都像是在乘過山車:一旦貿易政策發生變化,進口商就立即踩剎車;當政策有所放寬並延長了期限時,貨運量又有所回升。
隨著貿易政策的不斷變化,他坦言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