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訊】(加州政策中心研究員Marc Joffe撰文/張純之編譯)加州積極推行的氣候政策正在提高人們的生活成本。稅賦、法規,以及在「碳排放權交易制度」(Cap-and-trade)下購買排放許可證的成本,使得汽油與電力的價格遠高於全美平均水平。
許多加州人認為,高能源價格是為防止氣候災難而值得付出的代價。但事實是,加州的氣候行動不會拯救我們。
加州僅占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大約0.7%,因此州內政策的影響非常有限。此外,儘管加州的排放量正在下降,但其它未採取昂貴氣候政策的州,其減排速度與加州相當,甚至更快。例如,自1990年以來,俄亥俄州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了22%,而加州僅下降12%。
而且,加州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部分下降,其實是因為我們將排放「轉移」到了別處。儘管我們現在開採與煉製石油大幅減少,但這些減排效益大多被增加的原油與汽油進口量所抵銷。這些運油船在航行過程中產生大量排放,但這些排放並未計入加州的氣候統計中。
對此,有人可能提出合理的反駁——加州應該更進一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在過程中帶動其它州與國家跟進。然而,這樣的想法隱含了一個假設:如果我們不大幅減少碳排放,就將面臨氣候災難。而這個假設值得深入檢視。
如今,氣候變遷已經成為數十年來的關注議題,我們可以回顧氣候科學家與行動者過去的預測,看看全球未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是否真的導致了他們所說的後果。事實上,自1990年以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了45%,這足以顯示全球應對失敗的現實。
然而,這種失敗並未帶來預期的災難性後果。根據美聯社的報導,1989年,一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官員曾表示:「如果全球暖化趨勢在2000年前未被扭轉,一些國家可能會因海平面上升而從地球表面消失。」但36年後,即使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國家馬爾代夫,也依然屹立於海平面之上。
2009年,艾爾‧戈爾(Al Gore)預測,到2016年夏季,「整個北極冰蓋將有75%的機率完全融化」。然而事實上,九月極地冰蓋面積從未低於130萬平方英里,今年甚至回升至180萬平方英里。這或許也解釋了另一項氣候變遷預測的落空——全球北極熊族群數量並未減少,反而保持穩定甚至略有增長,未來幾十年也不太可能滅絕。
在加州本地,氣候行動人士很快將今年1月洛杉磯的帕利塞德大火(Palisades Fire)歸咎於氣候變遷,但這種關聯頂多是間接的。我們現在知道,這場大火的起因是先前縱火事件未完全撲滅,加上市府在現場缺乏足夠的水源與人手。雖然乾燥多風的極端天氣確實助長了火勢,而這類氣候條件可能與氣候變化有關,但南加州早在氣候變遷成為議題之前,就已經歷過類似天氣。
無論氣候變遷是否助長了火勢,唯一可行的解方仍是加強防備。雖然大氣中碳濃度上升可能導致平均氣溫略微上升(註:眾多科學家於2015年成立「CO2聯盟」駁斥此說法),但僅靠加州州政府的政策無法改變這個趨勢。隨著本世紀後期的科技進步與人口下降,全球碳濃度可能在最嚴重的災難發生前自然趨於穩定,而無需加州領導人以加稅的方式讓加州居民陷入貧困。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