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剛到美國的朋友都有這個困擾:報稅年限不夠、收入結構不規則(比如自僱、做合約工、公司剛起步大量抵扣),一到核貸就卡關。這時,除了常規貸款(Conventional),市場上還有一條「備用通道」——不查收入貸款(常被歸類為 Non-QM,non-qualified mortgage)。名字雖然叫「不查收入」,但不是「什麼都不看」。它的核心只是:不用傳統的工資單和報稅表來證明收入,改用其他方式來證明你「有能力還」。
下面用最通俗的方式,帶你一次搞懂。
一、先把話說白:它不是「免審核」,而是「換種審核」
傳統貸款看三樣:收入、信用、資產。
不查收入貸款同樣看這三樣,只是「收入」這一欄不用 W-2/報稅表來證明,而改用「替代證據」。常見做法有:
銀行流水(Bank Statement Loan):用你近 12–24 個月的個人或公司帳戶進出來推估收入。放貸方會按行業給一個「成本係數」,例如只認進帳的 50% 當「淨收入」。
資產折算(Asset Depletion / Asset-Based):你雖然現金流不穩,但資產很厚(存款/投資資產)。銀行把資產按一定年限折成「可支撐月供的能力」。
房租覆蓋(DSCR,投資房常用):看「租金是否能覆蓋月供」。例如把預估租金除以月供(含房稅、保險、HOA),若比值 ≥ 1.0–1.2(不同機構門檻不同),就過關。
外籍專案(Foreign National):給沒有美國報稅/工資單,但有充足資產的外籍買家;規則更嚴,利率更高、首付更高。
結論:它不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是用現金流、資產或租金,替代報稅表來證明你的還款能力。
二、它為誰準備?
新移民自僱/合約工:收入波動、抵扣多,報稅上看起來「淨收入很低」。
資產多、現金流不規則:退休早、投資收益型、或剛賣掉海外資產但暫時沒有 W-2。
投資房買家:看租金覆蓋(DSCR)的方案,對「以租養貸」友好。
外籍買家:沒有美國報稅,也可能透過外籍方案入場(各家規則差很多)。
如果你明明可以通過常規貸款,通常還是先走常規——因為利率和費用通常更低。不查收入貸款多半是「過橋」:先上車,之後條件成熟再做 Refi(再融資)。
三、你最關心的 4 個差別(和代價)
- 利率較高
同一市場,不查收入利率通常比常規貸款高約 0.5%~1%(依個案和時點浮動)。
舉例(僅做概念示範,非報價):
80 萬美元貸款,30 年期,年利率 6.5% 的月供約 $5,057;
若是 7.5%,月供約 $5,594;
每月差約 $537。
貸 100 萬時,差額大約 $671/月。
(重點:越大筆、越長期,利差越「燒錢」,能走常規就走常規。)
- 首付與儲備要求更高
常見首付 20%–30%,有時甚至更高;還可能要求6–12 個月的「月供儲備金」放在帳上(確保你就算短期收入出狀況,也還得起)。 - 費用更高、條款更多
可能有 1–3 個點(points)的手續/折扣費用;投資房方案(特別是 DSCR)常見提前還款罰金(例如首 3 年分段遞減)。條款家家不同,一定要看清楚提早出售或再融資是否有罰金。 - 文件照樣要齊
雖不看報稅表,但需要連續銀行對帳單、資產證明、首付來源說明、信用報告、身份證明等。外籍方案還會看境外資金去向與合規。
四、市面上常見的幾種「不查收入」做法
1)銀行流水貸(Bank Statement Loan)
怎麼審? 提交 12–24 個月銀行流水,銀行用「入帳平均 × 認定比例」推估可支撐的月供。
適合誰? 自僱、合約工、公司抵扣多、稅表「好看不起來」的人。
常見門檻:信用分數 660–700 起更有利;首付常見 20–30%;需留儲備金。
優點:不被報稅數字「卡死」。
注意:現金存入、關聯轉帳、短期大額流動,容易被問來源。
2)資產折算貸(Asset-Depletion / Asset-Based)
怎麼審? 看你的金融資產(存款、券商、退休金等),折算成若干年的「可用收入」。
適合誰? 資產厚、現金流不規則或半退休。
常見門檻:首付與儲備金要求較高;資產需能證明「穩定可動用」。
優點:不用證明薪水;對資產型家庭友好。
注意:折算比例保守,能貸的額度未必像你想的那麼高。
3)DSCR 投資房貸(以租養貸)
怎麼審? 看租金/月供比值(常見門檻 1.0–1.2)。
適合誰? 投資房買家、新移民用投資房先站位。
常見門檻:首付 20–30%+、信用分數 680 起會好談,常見提前還款罰金。
優點:不看個人報稅表,重點是房子能不能「自己養自己」。
注意:空置、維修、地稅上升都會壓縮覆蓋率;要留足現金墊付。
4)外籍專案(Foreign National)
怎麼審? 以資產與首付為核心,輔以海外收入/資產證明。
適合誰? 沒美國報稅/信用,但有足夠合法資金的外籍買家。
常見門檻:首付更高(有時 30%–40%),利率更高。
注意:資金路徑要合規,稅務問題需事先問會計師。
五、跟「常規貸」怎麼取捨?
能走常規,就走常規:利率低、費用低、選擇多。
走不動再考慮不查收入:把它視作「先上車、再優化」的方案。
利率下行或條件成熟時做 Refi:把不查收入貸換成常規貸,省利率、去掉罰金/不利條款。
六、一步步的實操建議
先試常規預批:哪怕你覺得過不了,也先測一次;過得了就是最省錢的方案。
比對不查收入選項:同時找可靠的銀行/經紀人,了解你更接近哪一種(流水/資產/DSCR/外籍)。
準備文件:
連續 12–24 個月銀行對帳單(最好乾淨、規律、來源可說明)。
資產證明(存款、投資賬戶、退休金等)。
身分/居留、信用報告、首付與過戶費資金來源。
看清條款:
利率、年限(30 年固定或 5/6 年 ARM 等)。
points(點數/費用):1 點=貸款額 1%。
是否有 PMI?(多數不查收入貸沒有 PMI,但用較高利率與首付換來風險緩衝。)
提前還款罰金有無、多久、怎麼算。
- 留足現金墊:特別是 DSCR 方案,要預留空置、維修、房稅上升的緩衝金。
- 設定「退出計畫」:什麼條件下轉常規?利率到多少、信用分到多少、報稅到什麼水位?提前想好。
七、幾個常見誤解,直接澄清
誤解 1:不查收入=不用審核
錯。仍要證明「還得起」,只是證明方式不同。
誤解 2:有錢就萬事 OK
也不對。資金要合法可追溯,信用太差仍會被拒或代價更高。
誤解 3:一定比常規快
未必。流水/資產核驗有時更花時間,信息不清楚反而拖更久。
誤解 4:適合所有新移民
不是。能走常規,不要硬走不查收入;不查收入更像「特殊情況的備用方案」。
八、風險與紅線
現金流壓力被低估:利率高一點、再加投保/稅費,就會很吃現金流。
提早賣房或再融資的代價:有罰金的條款,提前動作要先算清楚。
文件作假是紅線:來源不明、虛構流水,風險極高,也可能觸法。
投資房 DSCR 的「租金高估」:市場回落、空置期延長,DSCR 立刻下滑——別把最理想租金當常態。
九、總結一句話
不查收入貸款是「有規矩的靈活」:
當你的報稅數字不好看,但確實有能力還款(體現在穩定流水、充足資產、或可驗證的租金)時,它能讓你先上車。代價是利率與費用較高、首付和儲備要求更嚴。最聰明的用法,是把它當作過渡:先買到合適的房子,接著養信用、穩報稅、等利率,時機到就再融資,把成本降下來。買房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能活得長久、月月睡得安穩,才是好貸款。
咨询邮箱:benjiang98@gmail.com
咨询電話(408)621-9920
华夏佳景地产及贷款公司https://goodviewrealty.net/
WeChat ID:BenJGre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