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7日訊】(記者徐曼沅洛杉磯報導)賽普特(Sceptre)原意為「君王的權杖」,它不僅是顯示器品牌,也承載著創辦人劉酉(Stephen Liu)建立業界標竿的決心。在競爭白熱化的全球科技領域,劉酉立志讓賽普特達到「可口可樂之於可樂,賽普特之於螢幕」的指標性高度。

從1981年赴美創業至今,劉酉不僅將賽普特打造成北美市場高性價比產品的重要供應商,更展示了一種跨越文化、深入市場並以家庭為核心的獨特亞洲創業精神。
美國創業核心理念:創出消費者要的產品
賽普特能成功立足美國,關鍵在於「理解市場,而非單純適應」。劉酉受訪時強調,成功的邏輯是:「你做的不是你想做的產品,而是美國消費者要的產品。」
他建立了一套以美國市場需求為核心的營運流程,有效避免了產品因「文化斷層」而失敗。首先是從美國市場收集實際需求,然後由美國團隊整理成精確的產品規格,最後再交由亞洲工廠進行生產。
這種流程展現了亞洲企業家在全球化中,既利用亞洲強大的製造能力,又保持對目標市場文化與需求的絕對敏感度。

「一條龍」供應鏈與渠道策略應萬變
在供應鏈方面,賽普特採用了從生產到配送一體化的「一條龍」模式,提供北美商家順暢且滿意的物流服務,直接轉化為銷售業績。
面對美國市場的複雜多樣,劉酉將每條銷售渠道視為一個獨立的戰場,並量身打造產品。例如對於Amazon 這類網絡平台,需要應對產品出貨節奏快、退貨率高的特性,因此運營需靈活且反應迅速;實體零售通路如 Costco、Walmart 和 Staples,則更重視供應的穩定性與大批量交付,以確保商品持續供應。至於「企業間銷售渠道」(B2B 通路),重點在於滿足客製化需求以及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以維持長期合作關係。
這種精細化的渠道策略,是賽普特能穩健立足北美市場的關鍵。早在1990年代,劉酉就憑藉這種堅持與策略,成功將高單價的產品打入主流大賣場通路;1997年,更在成本與技術門檻高昂時,果斷跨入LCD顯示器市場,抓住了公司快速成長的關鍵轉折。
迎接顯示器革命:從LCD到AI智慧
「這是一個顯示器革命的時代。」劉酉表示。隨著技術從映像管、電漿、LED走到今天,螢幕已進化為多功能、多情境應用的核心設備。賽普特正積極投入AI顯示器研發,準備迎接新一輪的科技轉型。
在未來,螢幕仍有其必要性,特別是對於遊戲玩家與專業應用者。賽普特將持續優化現有產品,並導入AI智慧功能,例如自動調整亮度、色彩、省電模式,甚至可能整合智慧家居系統,提升自動化使用體驗。

亞洲式家庭共創與尊重專業的主場權限
賽普特超過四十年的穩健發展,背後有著強大的家庭力量支撐,這也是亞洲創業精神中「共同體」概念的體現。
劉酉的妻子周昶明(Cathy Liu)負責協調公司物流與行銷等事務,她是公司整體規劃的重要樞紐,也是劉酉成功的重要推手。
至於從波莫那加州理工州立大學(Cal Poly)電腦工程系(EE&CS)畢業的劉酉獨子劉人豪(Alan Liu),更是術業有專攻,成功開闢了與年輕世代接軌的電競顯示器(gaming monitor)新領域。
劉人豪熟諳電競趨勢,將曲面、無邊框、高速與高解析度等特性融入產品,讓賽普特的電競顯示器成為市場首選之一。
儘管家庭成員共同管理難免意見相左,但賽普特透過明確分工與責任劃分來解決衝突。周昶明表示:「每個人有自己的專長領域,在各自的領域內擁有最終決策權。」
賽普特鼓勵所有員工提出意見,但必須尊重每個人的主場權限。這種管理哲學既保留了家族企業的執行效率,又通過「開放建議文化」確保了創新與專業的空間。
賽普特不僅是台灣企業家在美國創立品牌的成功案例,更體現了亞洲創業家特有的堅韌:以深耕市場的務實精神為錨點,用一體化的供應鏈和精準的渠道策略為槳,並以家庭共同創業的穩定力量為帆,駛向科技浪潮的每一個新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