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4日訊】(記者馬尚恩洛杉磯採訪報導)週二(9月13日),美國勞工局公布了上個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8.3%,低於6、7月份的9.1%和8.5%,這顯示部分商品和服務的通脹出現緩和跡象。但經濟學家指出,美聯儲未來可能祭出更大幅度的加息動作;因核心物價指數不降反升,這反應出通脹背後還有深層的因素在起作用。
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ore CPI),是指在扣除對物價較為敏感的能源及食品價格後,能準確反應某一階段物價水準的指數。8月份的核心物價指數年增率為6.3%,遠高於6月和7月的5.9%。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經濟學家俞偉雄教授接受本報採訪表示,因為核心物價指數上升嚴重,未達到美聯儲加息的預期目標,這意味著在9月底之前美聯儲將繼續加息,「大概可以看到三碼的增加,然後還會再有繼續加息的情況」。
核心物價指數為何仍保持上升趨勢呢?俞偉雄認為,這是需求面和供給面相互作用的結果。美聯儲加息的主要目標是為了減少需求,以此來降低需求拉動的物價,但未能影響供給面。
從供給面上分析,食物、油價的通脹跟俄烏戰爭有關,俄烏戰爭影響了供給面。但美聯儲的加息無法消除俄烏戰爭對供給面造成的影響,只會影響需求面。
在減少需求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經濟衰退。他推測,因為美聯儲要全力解決通脹問題,可能會把衰退的問題暫時放到一邊。
租房成本是影響物價的重要因素
房租是核心物價的一個主要構成因素。
俞偉雄認為,過去因為利率低,讓很多人想買房;但在加息之後,很多人開始買不起房,於是轉向租房市場,造成房租不斷攀升。
他說,過去10年,美國房屋供給量不足,造成僧多粥少,需求增加。尤其是過去2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人在家工作,加大了對房屋的需求。需求增加了,但房屋供給卻受到限制,造成房租快速膨脹。
「我們發現過去一二十年,尤其是在一些都會區,像加州是很明顯的。如果要蓋房子,有一些法令規定有重重的限制,所以房屋的供給受到很大的限制。」他說,「這不是貨幣政策能夠完全解決的。因為這有供給面的一個因素,要把通膨拉下來,可能要付出很大的社會經濟成本。」
貨幣政策寬鬆和學貸減免助長通脹
除了供給面和需求面的因素外,俞偉雄認為,過去兩年的貨幣寬鬆政策也是造成通脹的一個原因。
他說,政府在2020年疫情初期做了一些急救措施,來幫助中小企業很有必要;但在2021年後又做了一次救市措施,「我覺得那個做得太過了。因為那時候經濟已經全面復甦,再配上這寬鬆的貨幣政策,就造成整個市場的通貨膨脹」。
他認為,通脹也與美國的能源政策有關。因為要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限制石油產量,造成石油供給緊張,使石油價格一度居高不下。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但疫情之後一直未能恢復到疫情前的石油產量。
另外,他提到,最近拜登政府提供的學貸減免計劃可能也會助長通膨。「這就像是貨幣寬鬆的財政政策,本來借錢的人,突然間不用還錢了,它就會增加消費。所以,我覺得在政府的財政政策方面,要稍微節約一點。」他說。
俞偉雄認為,如果政府能夠在房屋供給方面放鬆管制,減少對建房的限制,增加供給,降低美國人的置屋成本,減少租金上漲的壓力,對降低通膨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