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謎】外星人訪談錄(2)來自外太空的遠征軍

大家好,我是扶搖。我們今天接著來介紹《外星人訪談錄》這本書。

我們上集講到1947年美國羅斯威爾UFO墜毀事件中有一位倖存的外星人,在一位女護士麥克爾羅伊女士(Matilda O’Donnell MacElroy)的陪護下在地球上生活了6週。她們之間以心靈感應的方式交流,談話記錄被作家斯賓塞整理成書出版。現在是時候知道她們都說了些什麼了。

外星人學習地球語言

密閉的小房間裡,工作人員忙碌著布置燈光和攝像設備,各路專家也輪番前來視察。艾羅漠然地看著這一切,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不一會兒,護士拿著問題清單進來了,其他人都退了出去。不過他們可沒有走遠,而是在隔壁房間裡隔著單向玻璃饒有興趣地觀察著。

訪談正式開始,不過屋裡一片寂靜,因為採用的是心靈感應的方式嘛,不用説話。一切對話都是由護士出來匯報後由速記員當場記錄下來的。第一輪問答下來,結果並不令人滿意。第二輪問答下來,更是令人一頭霧水。是外星人不肯合作嗎?艾蘿確實看不慣一些男性軍官身上表現出來的盛氣凌人的態度,不過也不全是她不想合作,因為很多信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有時候詞不達意。這時,語言學家約翰·紐勃(John Newble)提出了個解決方案,建議雙方用同一種語言交流。不過讓小護士學外星文似乎可操作性不强,那麽就請外星人學英語吧。沒想到艾蘿居然一口答應了。

專家們選用了19世紀美國拓荒者們教孩子們用的啟蒙讀物,叫做《麥加菲美德讀本,初級到六級》(McGuffey’s Eclectic Reader, Primer Through Sixth)。書中有大量圖片,描述了孩子與家人、老師、朋友和動物之間的關係,還藉由一個個小故事傳遞了傳統的道德觀念,比如誠實善良、勤勞節儉、勇敢、愛國,還有尊重父母和崇敬神,有點像咱們的傳統啟蒙教材《三字經》。

艾蘿似乎很喜歡這本書,學得非常勤奮。每天學14個小時,等老師也就是護士去休息後,再自己復習10小時,幾乎不眠不休。天道酬勤,3天艾蘿就全部學完了,之後開始自學《大英百科全書》,再之後就天文地理,各類學科,文學名著,什麽都看,而且看得飛快。到了飛碟跌落的第16天,艾蘿已經學了幾百本書。她跟護士分享說,最喜歡的是《愛麗絲夢遊仙境》、《堂吉訶德》和《一千零一夜》這三本書,因為書中展示了擁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和創造力,遠比掌握一項重要的技能或權力更重要。

在合上最後一本書後,艾蘿開始了她的講述,雖然還是用心靈感應的方式,不過全程用英文了。

外太空來的遠征軍

她來自外太空一個遙遠古老的文明社會,叫做「同領地」(The Domain)。同領地管理著數量龐大的星系,掌控範圍遍及整個有形宇宙的四分之一,存在的時間已有數萬億年之久。大約一萬年前,同領地的遠征軍開始探訪銀河系。艾蘿是其中一名身兼多職的軍官,是飛行員,也是工程師。她們這一次的飛行任務是調查發生在新墨西哥州的核武器爆炸試驗。這很可能就是距離羅斯威爾117英里的白沙試驗場(White Sands Proving Ground)。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就是在這裡爆炸的。

艾蘿説,她真正的自己,是以一種「靈」的方式存在的,在太空執行任務時,她與其他同事都會寄居在這種「小灰人」的軀殼之中。這些像是「替身」的軀殼是由人工合成的材料製作的,包括一種非常敏感的電子神經系統,與一位特定的宇航員以一種特定的電子波進行匹配。每一種電子波的頻率和每一個替身的軀殼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沒有兩個人的指紋會是相同的一樣。

那他們是怎麽操作宇宙飛船的呢?飛船與替身的設計方式非常相似,也是根據每位飛行員的頻率段而被特別調整過的。因此,飛船可以由飛行員用意念操作。所以,雖然在飛船上沒有複雜的控制或導航的裝置,但操作起來卻非常簡單靈活。然而當時一道閃電擊中了飛船,引起了電迴路的短路,嘩啦,沒電了,飛船和飛行員之間的這種無線聯絡被瞬間切斷,就像身體和大腦失去了聯繫一樣。那會怎樣呢?自然就會失去平衡,一頭撞地上了。所以說,這高科技也是有軟肋的,沒電就不行。

艾蘿接著説,她來到地球所在的空間區域,已經有幾千年時間了。上一次她精通的地球語言,是印度的梵文,那是公元前5965年,也就是差不多8000年前。那時,坐落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同領地基地遭受損失,軍營裡的所有人都一夜消失了,基地被摧毀。

聽到這兒,有朋友可能會說,等等,你是説這外星人活了幾千年了嗎?這有可能嗎?護士也是一臉的疑惑。艾蘿說,「我深信所有有意識的生物都是不朽的精神生命,這其中包括人類。」她稱這樣以靈魂形式存在的生命為「現在成為者」(Is- Be)。靈魂既不會出生也無法死亡。每一個靈魂都是絕對獨一無二的,不可複製。

就她自己而言,已經存在了無數無數年了。幾百萬年前,她就在同領地接受培訓,擔任調研、數據評估和程序開發官員一職。因為擁有那些技術經驗,所以她成了被派往地球的搜尋小組成員之一,去詢問喜馬拉雅山麓附近的居民,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麽。這麽著,就學了梵語。結果許多當地人都反映看見飛行器曾出現在那片區域,他們稱之為「維摩那」(Vimana)。

維摩那是UFO

印度三大梵文經典書籍《吠陀經》、《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中都有對「維摩那」的描述。它被用來指代印度上古時期的超級飛行器。比如説,《吠陀經》曾經詳細描述過維摩那,有學者翻譯成現代語言是這樣說的:「使用火和水的飛船快速跳入太空……包含十二個柱子、一個輪子、三台機器、300個樞軸和60個儀器。」這聼上去是不是像一個現代的高科技飛行器呢?

在1875年印度的一個遺蹟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一本手稿《維曼尼卡·沙斯特拉》(Vaimanika Sastra),書名是梵語「機械百科全書」的意思。經過核實是三千多年前古印度的聖賢馬赫西(Bharadvajy)編著的,裡面也對維摩那飛行器進行了詳細地記載。從飛行器的建造、飛行員的特殊制服、飲食、適應的飛行環境,甚至還包含了維摩那的防雷擊、隱身、抗風暴、遠程監控、主動偽裝和攻擊武器、阻燃、抗旱性能等內容的詳細説明。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份手稿還詳細記載了四種形狀不同的「維摩那」的構造圖,包括圓錐型的、大鳥型的、草帽狀的,以及雪茄狀的,並說明,「維摩那」的能量動力來自於太陽。

1959年,這份手稿被翻譯成印地文,1979年,該書由印度邁索爾國際梵文研究學院院長J.R. Josier譯成英語出版。如果外星人艾羅說的是真的,那麼印度上古時代記錄下的「維摩那」難道就是外星人駕駛的飛碟?

而考古學上的一些發現,似乎也在印證這一點。2016年,英國的《每日郵報》和《鏡報》都登了這樣一條消息,説1973年,在羅馬尼亞發掘出了一塊含鋁量高達到90%的楔形金屬塊,考古學家們測定年齡大約為25萬年。可是冶煉鋁需要上千度的高溫,現代金屬鋁製品是200年前才開始出現的。25萬年前有人嗎?就算有人,史前人類怎麽能有這樣高的技術水平呢?更令人驚奇的是,有飛機工程師看過後認為,這很可能是一個飛行器的起落架。難道這是傳説中的「維摩那」的零部件?

其實到了近代,隨著飛機的發明和印度的梵文古籍被陸續翻譯成英文,有不少科學家已經開始論證「維摩那」是古代高科技飛行器的可能性,不過到底是外星飛船還是史前文明的傑作,目前還沒有定論。這個金屬塊現在收藏在羅馬尼亞的克盧日納波卡歷史博物館(History Museum of Cluj-Napoca)中,大家有機會可以去參觀一下。

好了,今天就先講到這裡。艾蘿曾經説過宇宙中像她這樣的智慧生命到處都是,那麽是誰襲擊了同領地的喜馬拉雅山軍事基地,這兩個文明之間又有著怎樣的糾葛呢?且聽下回分解。

歡迎訂閱Youmaker頻道:https://www.youmaker.com/c/UnsolvedMystery
訂閱頻道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vQZ1p_-AXgAWiyHhE7CxQ
訂閱未解之謎Telegram群組:https://t.me/wjzmchannel

未解之謎】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維真#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