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扶搖,歡迎和我一起探索未解之謎。
近年來,有個現象頻繁發生在世界各地,沒有預兆,沒有預警,它突然出現,還造成了不可思議的破壞力,雖然人們覺得現在科學很發達,但是,就是沒人能說清它的來源,科學家對它,也束手無策。
這個奇特現象就是——天坑。
天坑,普遍呈現兩種型態,一種是淺而寬,一種是深而窄,有的天坑啊,後來就索性充滿了水,成了個天然水池。
在遙遠的土庫曼卡拉庫姆沙漠中心,就隱藏著一個被稱為「地獄之門」的巨大天坑奇觀。
地獄之門:達爾瓦扎天然氣坑
故事要從1971年說起,當時一群蘇聯地質學家在這片荒蕪的沙漠中尋找石油,卻意外鑽破了一個巨大的天然氣洞穴。地面瞬間塌陷,形成了一個直徑近70公尺、深約30公尺的巨型坑洞,猶如大地張開了吞噬一切的巨口。為了阻止致命的甲烷氣體擴散,科學家們決定點燃這個坑洞,他們心想,燒一燒就好了,目測這個燃燒程度,在幾週內,應該就可以燃燒殆盡吧。
然而,他們低估了地底那無窮無盡的天然氣儲量——火焰熊熊燃燒,從未停歇,至今已超過半個世紀。
夜幕降臨時,達爾瓦扎燃氣坑化身為一場視覺盛宴。無數火舌從坑底和岩壁竄出,橙紅色的光芒,映照著無邊的沙漠夜空,彷彿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入口。當地人稱它為「地獄之門」,這不僅因為那熾熱的火焰,和如噴射機一般的轟鳴聲,還因為它散發出來的詭譎氣息,讓人不寒而慄,又令人無法移開目光。
站在坑邊,你會感受到熱浪撲面而來,伴隨著天然氣燃燒的氣味,彷彿置身於,某個古老傳說中的試煉之地。
2013年,冒險家喬治‧庫魯尼斯,穿著特製的防火裝備,成為第一個深入坑底的人。他形容這是一個「火焰的競技場」,無處不在的火光與轟鳴聲讓人震撼。
如今,這片燃燒的奇景,吸引了無數冒險者,前來朝聖。他們穿越漫長的沙路,住進沙漠中的氈房營地,只為在星空下,見證這場永不熄滅的火焰之舞。
然而,有傳言說,政府正計劃撲滅這團火焰,以保護環境與天然氣資源。或許不久的將來,這扇「地獄之門」將永遠關閉,成為沙漠中一段不朽的傳奇吧。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以前啊,天坑難得一見,古人將「天塌地陷」視為罕見,且具有象徵意義的事情,然而現在「天坑」卻頻頻出現在新聞之中,這背後是有什麼原因呢?
智利巨型天坑
2022年7月30日,南美國家——智利的礦區,突然出現了一個巨大天坑,有多大呢?它直徑50米,深度更是超過200米,這是什麼概念呢?法國巴黎的凱旋門寬44米高50米,也就是說用四個凱旋門,才有可能填滿這個天坑。如果換成自由女神像來填補它,那要兩個雕像,疊在一起才行。
智利的地質部門,馬上趕到現場,開始研究這個「天坑」,到底是怎麼回事,是礦洞塌陷造成的嗎?但是,它為什麼是圓形的呢?專家們除了發現坑底有很多水之外,其它什麼物質也沒有發現。
智利地質礦業局(Sernageomin)立馬派專家去查,礦場也趕緊停工,把坑周圍封了個100米的安全圈。鎮上的鎮長說,這麼大的坑,真是從沒見過。當地人都擔心啊,這是不是礦挖得太猛,把地底下搞空了才塌的。或者說,當時,7月那陣反常的大雨,把地底沖壞了?但是,這都無法解釋,那些原本在地面的土地,到底哪去了?是沉積到地底了嗎?地下,真的是土和岩石嗎?
而且,這個天坑,大家看,真的是出奇的圓,要知道,哪怕研究人員用炸彈爆破,也很難炸出一個如此精準的圓坑啊。這個天坑,真的是偶然形成的嗎?
墨西哥農田天坑
2021年5月29日,墨西哥的一戶農民桑切斯,聽到一聲巨響,剛開始他以為是打雷,但是,卻發現附近的農田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圓坑。
這一瞬間出現的坑洞,像活了一樣,每天都在自我擴大,兩天以後,就從30米擴大到80米的直徑,當地來圍觀的居民,剛剛還在坑邊站著,沒想到,站了一會兒,就感到土地鬆動,嚇得大家往遠處奔跑,不一會「天坑」又增加了範圍,這讓居民們感到很恐慌,就感覺,好像有什麼東西在坑內蠶食著泥土。
然而政府到了現場,除了泥水之外,什麼也沒有發現。
在農田這裡沒有採礦,是沒有塌陷隱患的,那麼憑空出現一個「活了的地洞」要怎麼解釋呢?
而且啊,不光在人煙稀少的地方,會出現天坑,在建築物密集的城市,也出現了天坑。
危地馬拉城天坑
大家知道,城市在建造之前,地基和街道,都應該是勘測過和穩固過的,要不然,是不能在上面建造高樓大廈的。
2010年5月30日,危地馬拉市中心,突然發生了塌陷,一個直徑20米,深90米的天坑,吞噬了街道房屋和15個人的性命。雖然,當地剛剛經歷了熱帶風暴的襲擊,但是,在市區中心地帶,瞬間挖空一個90米深的坑洞,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有一位地質學家表示說,啊,這就是管道洩漏造成的天坑,並非自然因素。
可問題是,如果說是「管道洩漏」,那麼,是什麼氣體洩漏,會造成如此大量的土壤流失嗎?其實啊,不管是哪個專家的解釋,那些解釋,換到其它地方,就都解釋不通了。
1981年美國奧蘭多天坑
1981年,美國東南部城市奧蘭多市,突然出現了一個直徑100米的天坑,它吞噬了兩家商業建築,包括一家保時捷車行和五輛跑車、一戶民宅和一座奧林匹克規格的游泳池。
當年的地質人員,用了地下雷達探測和鑽孔機,挖掘了地下30米左右的土壤樣本,想找到崩塌問題的原因,可是至今,研究人員也沒有給出答案和躲避災難的辦法。
而如今,這個天坑,已經變成了一片公園的池塘,從1981年和2023年的視頻對比可以看到,天坑的形狀,還有所保留。
大家知道嗎?許多天坑啊,最終都會變成風景如畫的湖泊,中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專精土壤的環境工程教授邱普拉(Manoj Chopra)介紹說,只要是幾乎正圓形的湖泊,就很可能是天坑形成的,因為天坑通常崩成漏斗形狀。但是,天坑除了填滿水,變成湖泊之外,基本就別無它用了。而邱普拉教授的話,也說出了天坑的另一個謎團:頻頻出現的天坑,為什麼總能畫出一個近乎完美的圓呢?這目前還是令人撓頭的未解之謎。
繼續來看奧蘭多的天坑,這裡既沒有採礦、也沒有管道洩漏,又是什麼原因,造成這麼大面積的塌陷呢?關於天坑的成因,坊間還流傳著一種猜測,有沒有可能是政府在地下核爆,造成了地震或者巨大坑洞呢?美國雖然有這種能力,但是我想他們也不至於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下,進行核爆試驗吧,而在那些沒有核武的國家,出現天坑,用這個說法,就更解釋不通了。
天坑和UFO有關?
2024年12月,美國紐約旁邊的新澤西,湧現大量民眾目擊報告,發現不明的,大型無人機經常在夜空中盤旋。民眾向FBI和警察說,這些無人機,像汽車那麼大,有的還是成群結隊的飛行。當地警察和官員採取各種措施,想跟蹤無人機,但始終無法確認它們的來源。直到川普上任以後,美國FAA空管局才出來闢謠,否認了是軍方或者外星飛碟的說法。
奇怪的是,就在無人機密集出沒的地區,大約5000米範圍內,不久之後,就出現了天坑。12月26日,在新澤西I-80高速公路圍欄處,出現了一個12×12米的天坑,造成高速路封路和交通擁堵。交通部門連夜維修灌漿,修復後的聲明是,塌陷原因是很多年前附近採礦,留下的隱患。
問題來了,採礦都過去幾十年了,當時不塌陷,為什麼偏偏在無人機或不明飛行物徘徊之後塌陷了呢?這兩者之間,真的沒有關係嗎?
扶搖的三個推斷
其實我們說了這麼多天坑的事件,也只是冰山一角,不光在美洲大陸,在亞洲、歐洲和大洋洲都有類似的情況,大家在網上查查就可以知道。
那麼大家覺得,天坑是怎麼出現的呢?專家們有的說是挖礦,有的說是管道洩漏,或者說是暴風雨過後塌方。我們不妨發揮一下想像力,扶搖也來推斷一下天坑的成因:
第一種可能:天譴
不管是《聖經》預言的大地震,還是畢格斯和帕克這些當代預言家都講到,末世人類將會面臨大地震的災難,如果人類不能停止道德的下滑,那來自上天的懲罰在所難免。我覺得在全球範圍出現的天坑,可能是老天爺對人的警示,快快反省自己做個好人,不要等毀滅性的地震來了才知道懺悔。
第二種可能:地下生命
人類對於海洋的探索只有5%,也就是說95%的海洋還是未知的,大地也是這樣,雖然我們在地表生存,但是地下世界、地心世界對人類來說都是未知和神祕的。傳說中的地心文明、地下蠕蟲巨型生物如果存在的話,那麼這些天坑會不會是他們造成的呢?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也不小。
第三種可能:外星人
就像新澤西出現天坑前,不明無人機和飛行物的出現。我覺得另一種可能就是外星文明搞出的天坑。它們在高空中隱藏了自己,通過什麼黑科技在地面搞出來地洞,造成人類的恐慌,或者,他們在更深的地下埋進了戰爭機器。就像阿湯哥在電影《世界之戰》中演的那樣,外星武器從地下爆出,在地面和人類展開戰爭。
那麼大家覺得我的三個推斷有沒有道理呢?歡迎在留言區發表你的看法,咱們一起討論討論天坑現象。
《未解之謎》,我是扶搖,我們下次見。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JZM-FY
訂閱頻道Ganjingworld頻道: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2dgb6zFtQ9TYK11080c
訂閱未解之謎Telegram群組:https://t.me/wjzmchannel
【未解之謎】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梅#
var scripts_to_load = [];
var contentObj = document.getElementById(“epoch_socail_span”).parentElement;
var iframes = contentObj.querySelectorAll(“iframe”);
if (hasStorage && localStorage.getItem(“EpochOnetrustActiveGroups”).indexOf(“C0005”) > -1) {
if (iframes.length > 0) {
iframes.forEach(function(iframe) {
var dataSrc = iframe.getAttribute(“data2-src”);
if (dataSrc) {
iframe.setAttribute(“src”, dataSrc);
iframe.removeAttribute(“data2-src”);
}
});
}
var fvIframe = document.querySelector(“.video_fit_container iframe”);
if (fvIframe !== null) {
var srcURL = fvIframe.getAttribute(“data2-src”);
if (srcURL !== null && typeof srcURL !== “undefined” && srcURL.length > 0) {
fvIframe.setAttribute(“src”, srcURL);
fvIframe.removeAttribute(“data2-src”);
}
}
} else {
var atag = ““;
var hint = (encoding === “gb” ? (“(根据用户设置,社交媒体服务已被過濾。要显示内容,请”+ atag +”允许社交媒体cookie。)”) : (“(根據用戶設置,社交媒体服务已被过滤。要顯示內容,請”+ atag +”允許社交媒体cookie。)”));
if (iframes.length > 0) {
for (var i = 0; i 0) {
for (var i = 0; i < tweets.length; i++) {
var iTa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
iTag.innerHTML = hint;
tweets[i].appendChild(iTag);
}
}
var fvIframe = document.querySelector(".video_fit_container iframe");
if (fvIframe !== null) {
var iTa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
iTag.innerHTML = hint;
var parent = fvIframe.parentElement.parentNode;
if (parent) {
parent.insertBefore(iTag, fvIframe.parentElement.nextSibli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