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9月02日訊】在美國,公立學校系統的標準化教學課程,似乎漸漸跟不上時代變遷帶來的快節奏學習步調。為了守護K至8年級孩子的創造力與學習力,南加州有資深華裔教師開辦新型態的課後輔導項目,培養孩子對文理學科的學習興趣。
兒童課後輔導項目總監李胤慈:「我們課後輔導項目的靈感,來源於《清秀佳人》這本書,故事描寫了一個小村莊的很多孩子,在一個小校舍裡學習,他們跟一兩個老師學習好多年,直到孩子能夠探索世界。我希望我們項目能提供K至8年級的學生,能從頭到尾和我們的老師,也建立起同樣的情誼。」
李胤慈在教育界打拼已有20多年。她7歲與奶奶孤身來美後,一度因為學習進度跟不上同齡孩子,心理十分煎熬。
李胤慈:「我一直哭。」「當時我非常自卑,很努力想跟上同儕的程度。」
升上四年級後,李胤慈獲得學校給的免費小說,瑪德琳·恩格爾的著作《時間的皺褶》。雖然有很多不懂的單詞,經過反覆閱讀,她漸漸理解了小說內容,從此展開她的閱讀之旅。
李胤慈:「因為我太喜歡那本書了,我最後把作家的所有書都讀完了。我認為,一旦孩子的興趣被激發,他們會自動去執行其它步驟。」
李胤慈一路從亞凱迪亞高中、帕薩迪納社區大學,轉入加州州立大學就讀。畢業後便投身教育領域,在傳統中文學校任教。
根據十多年的教育經驗,她發現公立學校系統注重閱讀的技巧,卻缺乏語境,一味要求學生「學會閱讀」,而非通過閱讀學習。
然而,一旦語境恰當,孩子不僅能有效掌握更複雜的詞彙,學習水平較低的小朋友,也能更有意願主動學習。
李胤慈:「開車時利用周遭的一切,閱讀所有路標,所有商店的招牌。利用音樂、利用一切。每一個時刻都充滿著教育機會,每件事都能作為教學工具。」
李胤慈還談到,許多父母反映,孩子普遍的學習困境,主要是寫作,如何在閱讀後,分析信息,並聯想,最終以文字表達出來。
李胤慈:「我認為,受亞洲文化影響,有些孩子會這樣是因為他們大部分是接受父母的引導,這不是壞事,因為父母相當盡力了,但這讓孩子無法清楚表達需求或想法。而且傳統的公立學校教學非常結構化,孩子必須試著去適應,而非學習寫作的精髓。」
她認為,公立學校系統具備廣大教育資源和穩定的法規制度,也存在著優秀的教師。但隨著教育預算削減,還有課程對學生發展的限制,她希望藉由建立本地的課後輔導項目,提供更多的支持。
李胤慈:「我想帶給孩子識讀能力、語言的價值,以及音樂和藝術,因為公立學校缺乏很多這些課程。」「希望我們的第二語言課程,能幫助孩子,也能成為家長的幫手,他們可以來問我們,『嘿,學校發來一封信,你能幫我看看或是幫我聯繫學校嗎』?」
除了課後輔導環節,李胤慈還計劃建立多元的語言課程,針對不同科目,她希望邀請各領域專家,與學生問答互動,帶領孩子拓展教科書以外的繽紛世界。
李胤慈:「九月和十月,我們將推出週六課程,包括音樂和藝術課。ESL課程在週六也是免費。我們的全天課程,像是冬令營或夏令營,我們會納入科學,並盡可能多增加科目。」「我們是Dream School House,所以我們有很多夢想,希望能盡全力幫助阿罕布拉的學生和家長。」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王姿懿、劉佳佳洛杉磯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