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園財經】中共地方政府缺錢 各種手段都用

【2024年06月11日訊】大家好,我是博瑞,歡迎來到淨園財經。

本期我將與您聊一聊中共地方政府如何應付財政困難而用上的各種手段。

由於土地財政下滑,導致有些地方政府發工資都出現問題,情急之下為自保,各種搜刮手段都上了。

今年1—4月中國財政方面,與去年同期相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降2.7%,稅收下降4.9%,土地收入下降了,契稅下降7.1%,土地增值稅下降4.5%。

隨著房價的下跌,地方政府的土地賣不掉了,吃了20年的土地財政不行了,地方政府怎麼活?只能變著法兒折騰百姓了,除了央行貨幣開閘放水、發新債還舊債以外,地方政府為增加收入各種手段都上了,比如賴帳、罰款、降薪、漲價等。

為了救回房地產,中共想了不少辦法,比如降首付,貸款利率無下限,國資下場買房,可房價還是一路下跌。

張家口市房產中介5月31日對《華夏時報》透露,離北京只有一個小時左右車程的張家口市下花園區,花6萬元可以買一套建築面積60平米的兩室一廳。

這房價下跌,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也隨著下降。這裡要科普一下,地方財政收入有四本帳,由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以及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組成。其中,前兩項是地方財政收入主要來源,體量大。

而土地出讓金收入占政府性基金比重超90%,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總和的30%—40%左右,像江浙省份土地依賴度達到50%左右,但背後是中共政府的高債務槓桿率撐出來的,地方政府債務有多高?顯性債務加上城投隱性債務足足有百萬億元的規模,基本上就是覆蓋住了全年的GDP了,也就是說政府債務槓桿率基本就是在90%左右的高危線了。

目前隨著房價的下跌,土地拍賣收入無法維持地方政權活下去,怎麼辦呢?於是各種增收手段出爐,我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幾種。

手段一:賴帳

前不久,大陸微博博主馬江博在一篇題為「彼此都負債纍纍的地方政府和地方企業家,正進入翻臉成仇模式」中寫道:

「最近廣受關注的貴州六盤水女企業家討債中被刑拘的案件,讓我們再次看到了高負債省份,在舉債大潮戛然而止後系列必然的糟糕結果。」

文章寫道,當地政府一度提出以1200萬元化解2.2億元的債務,被她拒絕。最終是女企業家被當地警方以「尋釁滋事」的名義抓進去了。要警惕某些區縣政府可能的「流氓化」。

文章說,大部分此前靠政商資源掙得盤滿缽滿的地方企業家,可能要賠上自己過去20年的時代紅利。給地方企業家們提個醒:時代變了,老路沒了,小心點吧。因為落後地區大部分市縣政府的項目欠債,你很難要回來了,根本沒錢還。貴州六盤水僅三年的債務增長率就超300%。

文章舉例說,雲南也是基建大戶和債務大戶。從雲南最新發布的停建、緩建項目清單來看,全省1153個項目停建緩建,涉及的總投則高達2904億,但其中可用的化債資金僅有25.51億元,不到1%。

可以說,這些項目的資金來源,幾乎全是銀行貸款、工程方墊資和債券發行。

而明眼人都知道,市縣政府這種高槓桿率基建的操作,底下往往有見不得光的交易。這個過程中地方政府拿到了超常發展的政績、當地關係人拿到了回扣,當地企業家拿到了利潤。直到財政水庫關閘停水,一場盛宴變成一地雞毛。而彼此都負債纍纍的地方政府和地方企業家,必然進入翻臉成仇的模式。

文章最後提醒道:「這只是個開始,無人能夠扭轉。」

近幾年「罰款經濟」風行。

2023年上海一家叫米帆餐飲的因在涼皮等熟食上放了冷食黃瓜絲,被重罰5000元人民幣,並沒收「違法所得」119元,理由是「未取得冷食類食品制售許可」。有網友嘲諷:「涼皮和黃瓜絲過了半輩子,最後被罰了,原因就是沒領證,非法同居。」

其它地方的罰款更是巧立名目、花招百出。2023年山西省一家雜貨店因為賣了2.5公斤「不合格」的芹菜,被重罰6.6萬人民幣。2023年9月,河北承德某程序員因為翻牆遠程工作,被警方處以罰金並沒收「違法所得」一百多萬元。2022年,承德稅收收入同比下降19.9%,而罰沒收入9.9億元,同比增長13%。

這種簡單粗暴的來錢方式愈演愈烈,內蒙開魯縣,農民改造「草地」變「耕地」,卻被要求繳納數百萬的增補承包費,甚至鬧出了「雲浩止耕」的鬧劇。

2021年,霸州市政府就違規提出將非稅收入(罰款)與徵收單位支出掛鉤,納入鄉科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績效考核,還以紅頭文件的形式明確發出,罰款變成政治任務了。

「釣魚式罰款、運動式執法、地毯式找錢」,「成果」當然是喜人的:霸州僅僅三個月時間,就罰沒了接近2億元,占到了財政預算的30%,是以往的900多倍,涉及企業2547家,平均每家罰款和收費2.64萬元,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個人和個體工商戶被濫罰。

運動式執法,系統性罰沒,搞得民不聊生,烏煙瘴氣。

手段三:降薪

時代不同了,鐵飯碗泥飯碗都一樣了。公務員也被普遍「拔毛」了。

據《星島日報》去年12月報導,廣東公務員降薪後的待遇近期在社交媒體流傳,深圳從36萬多降到25萬多,珠海從28萬降到約20萬。降薪後,廣東省直(機關)為22萬多,佛山、東莞為20萬,惠州、江門為14萬,中山為15萬至20萬。

北京市屬機關公務員小凡向《星島日報》記者坦言,今年雖然基本工資沒有變,但各種補貼和獎金已經減了幾萬元,為此局裡特別成立了「減薪辦」,說要去掉之前「不合理」的福利。」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等多家媒體報導,北京同仁醫院的醫生2023年8月工資大幅縮水,績效獎金和夜班費降幅達50%。

居住於廣州和昆明兩地的許紅本今年4月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說:「我妹妹她們是事業單位的老師。她一年的績效工資都不發了。她告訴我工資比2018年減少了45%,她跟我說,現在(年薪)20萬都不到。我妹妹帶高三,又是班主任。2018年,她拿到近40萬元年薪。」

全面降薪時代已經來臨,就連軍隊也難逃此劫。據大紀元報導,大陸社交媒體網站上出現了一個最後編輯時間為2023年12月18日的帖子,說「航天、中電、中船、兵器很多研究所開始降薪了」、「降5%—30%不等」。

2022年4月,有網友匿名在網絡上發帖說,他2020年入職航天科工六院41所,2020年7月—2020年12月:平均每個月稅前1W左右;2021年1月—2021年6月:平均稅前8k左右;2021年7月—2021年12月:平均稅前6k左右+年終績效。

手段四:漲價

2024年4月17日,網易一篇文章標題非常醒目:「土地財政一熄火,水電氣就齊刷刷都漲價了」。

文中毫不避諱地寫道:上海時隔十年上調水價,最高階梯漲價超50%,廣州發布水價改革方案,新方案供水價格漲價幅度接近34%,咸陽、蕪湖、南充、贛州、曲靖等地陸續上調用水價格,漲價幅度在10%—50%不等。

深圳、福州、鎮江等125個市縣發布管道天燃氣漲價方案。重慶居民投訴燃氣表「跑速加快」,隱形燃氣費翻倍,重慶政府回覆:已調查,情況基本屬實。

廣東、湖南、安徽、江蘇等多省公布電價調整方案,開始執行新一輪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最高漲幅高達30%。

某券商的一份報告說,中國城市的水電氣等公共服務費價格仍偏低,至少還可以翻個三倍。

漲價的不只是水電氣。中國國鐵集團日前宣布,四條動車組列車——武廣高鐵、滬杭客專、滬昆客專、杭甬客專——即將於6月15日起調價。其中大部分路線一二等座的票價上漲近20%,而豪華商務艙的價格上漲將近40%。

中共的媒體厚著臉皮說,水電氣等公共服務漲價是為了引導經濟走出通縮狀態。一位網友跟評「你這跪姿真標準,哪裡學的」,該評論獲得近8000點讚。

作為普通中國人,我們要明白,隨著中共財政收入越來越少,各種「增收」手段肯定會越來越多,說不定哪天存款都要交存款稅了。

看起來趙家人已在情急之下,「磨刀霍霍向韭菜」,希望廣大朋友們一起來做「吹哨人」,一起收集「救命」資訊,分享給更多親朋好友,謹慎決策,保護好自己辛苦積累的資產,別等到鐮刀割過來時再喊疼。

好了,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的節目請訂閱、點讚和分享。

本文在乾淨世界的視頻鏈接: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CN/live/1gqas9a03lqgW9r3QW5nWMhiv1em1c

《淨園財經》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

「三藩有話説」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