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費也通膨?調查:三成美國人嘆小費文化失控

【2024年06月12日訊】(記者姜琳達洛杉磯報導)小費是美國消費文化的一部分,但越來越多的人感到這種文化已然失控。餐館等服務業,甚至自助結帳機現在都「要求」消費者支付小費。

根據個人理財網站Bankrate最新的一項調查,美國人對小費的看法褒貶不一,59%的人對小費持負面看法。反感原因包括:認為企業應該付給員工更高的薪酬、對付款設備屏幕上預先輸入的小費選項感到惱火等。

為了完成這項調查,Bankrate在2024年4月至5月期間對2,400多名美國成年人進行了提問,從中發現了一種很突出的觀點:超過三分之一(35%)的人認為小費文化已經越來越失控。

「感覺索取小費的商家數量創下新高。小費已成為一種隱性稅收。」Bankrate高級行業分析師泰德‧羅斯曼(Ted Rossman)在聲明中表示,「鑒於近年來我們看到的價格上漲,許多公司都在猶豫是否要進一步提價,但索要小費基本上可以成為他們漲價的一種方式,同時又不會讓人覺得他們在提高價格。」

洛杉磯的夏琳(Charlyn)經常與朋友到餐館吃飯,每次都會主動給小費,但最近也確實遇到一些不愉悅的經歷。

「很多地方的帳單上都會列出建議支付小費的比例,疫情前常見的是10%、15%和18%,我和朋友通常都會給個中間值,但疫情後慢慢發現很多帳單上的最低建議是18%起跳。」前不久她與朋友到一間餐館吃飯,付錢時看到帳單上建議小費比例最高成了30%。

「小費現在也通貨膨脹了。」她調侃道,「那天我們吃了59多不到60美元,我就湊了個整,給了70,接近18%的小費了。結果走出門時,被一位服務生叫住,當著面就質問我們『你們就給這麼點小費?』我當時覺得很無語,回了一句『你還想要多少?』就不再理他,跟朋友走了。」

夏琳說,她不介意給小費,這是一種禮儀而且服務員也辛苦,但很不喜歡這種被強制要求支付特定金額小費的壓迫感。

Bankrate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成年人中給餐館服務生、理髮師、送餐人員、計程車司機小費的人數都比去年多。很多人願意為獲得的服務多付一些錢,但不喜歡被人強迫支付小費的感覺。

羅斯曼說:「小費是一種附加費,它給顧客增加了負擔,使員工能夠賺更多的錢,雇主也不需要付錢。」

同樣常常到餐館吃飯的伊風(Yvonne)也感到小費越來越高,但有時也會遇到一些不同的服務人員。

「我前兩天到一家店吃飯,店員很熱情介紹他們的招牌湯底,我吃得很開心。付錢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現金不夠,付完帳單,只夠付10%的小費。」沒想到店員完全不在意,伊風說:「店員說:『小費多少沒關係。』我就覺得很舒心,後來就Venmo多轉了一些小費,人家的服務也確實好。」

參與Bankrate調查的大多數人(64%)也表示,他們願意支付的小費金額取決於獲得服務的品質。而老一代人和女性,更傾向於給餐廳服務員付小費。

為了讓自己保持愉悅的消費心情,Bankrate提醒民眾在預算中加入小費的費用,就不會有超支的感覺了。

另外,雖然美國有給小費的禮儀,但給多少小費主要還是由個人說了算,這可能取決於服務的個性化程度、服務時間長短以及服務質量的好壞。◇

「三藩有話説」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