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校友5月舉辦講座 探索佛儒思想的交會與融合

【大紀元訊】佛教於西元前約一百年隨中亞商旅傳入中國,至漢明帝時期已具相當規模。自此,佛教教義與中國儒家思想展開數百年的交流與互動,逐漸孕育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形態。儒佛兩大文明在價值觀上如何交融?儒家強調「未知生,焉知死」的理性精神,又如何與佛家重視生死輪迴的信仰體系進行對話?這些問題至今仍引人深思。

為深入探討佛儒思想的異同與交會,政大校友楊馥愷將於5月3日(週六)下午2時,在密比瑞市立圖書館(Millbrae Public Library, One Library Ave.)主講專題演講:「佛教東來 — 佛家與儒家的對話」。

楊馥愷長年研究佛儒思想,這場講座將從多個面向解析兩者在修身、倫理與宗教實踐上的異同。例如,儒家提倡「克己復禮」,佛家則以「以戒為師」為修行根本;儒家講求「定靜安慮得」,佛家強調「戒定慧」三學;儒家重「安貧樂道」,佛家則勸人「摒棄五欲」;儒家的「身心淬鍊」與佛教「逆增上緣」的概念亦有微妙對應。透過這些對照,聽眾可更深入理解兩大思想如何在中國歷史中彼此激盪與融合。

講座中,楊馥愷也將介紹佛教傳入中國後所遺留的珍貴文物與歷史足跡,包括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洛陽白馬寺,以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所描繪的佛教盛景,讓參與者從文化層面感受佛教東傳對中國社會的深遠影響。

這場演講由北加州政大校友會展卷社、中華聯誼會,以及密比瑞市圖書館共同主辦,誠摯歡迎對中國思想、宗教與歷史文化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與。

海報

薛明珠:《大紀元時報》舊金山分社社區記者,關注報導灣區社區政治、經濟、生活、教育、文化等新聞事件。
發佈:2025-04-14 12:34 | 修改:2025-04-14 12:35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