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糞變寶!新技術將纖維素織成日常用品

【2025年05月15日訊】(記者吳瑞昌綜合報導)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畜牧業得以快速發展。不過,牛、羊、豬等大型家畜的糞便,早已超出環境負荷。英國科學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開發出從牛糞中提取纖維素製成紡織材料的新技術,並將其應用於日常用品的生產。

有研究顯示,全球養殖業產生的糞便數量,在短短20年間快速增長超過40%,總重量約50億噸。這導致龐大的動物糞便無法完全被有效利用,常被排入水道、河川和大海中,不僅嚴重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還可能把疾病傳給人類。

先前,人們將動物糞便用於作物肥料、燃料、房屋隔熱材料。隨著人們對動物廢棄物研究的深入,科學家開始從糞便中提取奈米纖維素等高價值物質,將其提煉成具有高價值的產品。

這次英國倫敦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機械工程系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新技術,從收集的牛糞中提取纖維素,再將其製造成外科口罩、食品包裝等各類產品。這項研究成果於4月中旬發表在《清潔生產雜誌》上,並獲得英國研究與創新署(UKRI)的資助。

纖維素是目前世界上最常使用的材料之一,它存在於植物的細胞壁,於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起被廣泛提取,做成合成材料。如今它已廣泛用於製造保鮮膜、醫用口罩、紙製品、紡織品、食品和藥品等產品中。

該團隊首先將含纖維素(1.6-23.5%)、半纖維素(1.4-12.8%)和木質素(2.7-13.9%)的生牛糞樣本晾乾,再放入烘箱進行烘乾消毒。

隨後,他們把乾燥的牛糞研磨,並篩分成較小的顆粒,再透過冰醋酸、次氯酸鈉溶液、氯化鈉(NaCl)、氫氧化鈉(NaOH)等化學藥品,去除牛糞裡面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非纖維素的物質,再透過機器提取裡面的奈米纖維素。

實驗人員採用改良過的「濕式水平噴嘴加壓紡絲技術」(NPS),是通過高速旋轉和壓力將奈米纖維素從噴嘴噴出,再將纖維素接觸水後形成帶狀、網狀物和薄膜纖維。這種新技術是一種節能工藝,無需靜電紡絲等其它纖維生產技術所需的高電壓。

實驗人員表示,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但這些不同型態的纖維可用於包裝、儲能、電子和生物醫藥等領域上,因此相當的有潛力。

研究團隊表示,改造現有加壓紡絲機以適應新製程相對簡單。不過,目前最大的挑戰是牛糞的回收、運輸物流與儲藏。他們目前正在尋找與酪農合作,希望擴大生產規模,實現環境與商業雙贏,讓廢棄物質能夠循環再利用。

研究的資深作者、倫敦大學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莫漢‧埃迪里辛哈(Mohan Edirisinghe)對該校的新聞室說,「我們最初的問題是,是否有可能提取牛糞中存在的纖維素微小碎片(牛糞是動物食用植物後留下的),並將其製成可用的纖維素材料。」

埃迪里辛哈教授接著說,「從糞便中提取碎片相對簡單,只需溫和的化學反應和均質化,將其轉化為液體溶液。然而,我們嘗試使用過去的加壓紡絲技術,卻無法將這些碎片正常轉化成纖維。」

他進一步解釋,團隊透過反覆試驗,發現使用帶有表面噴嘴的水平容器(而非垂直容器),能成功把液體噴射至靜止或流動的水中形成纖維素,還可透過改變液體的稠度,創造出例如網狀、薄膜或帶狀纖維素,將它們運用到不同的場景。

埃迪里辛哈接著說,「我們還不太清楚這個過程為何有效,但它確實有效弄出我們要的纖維素。這種改良過的濕式水平噴嘴加壓紡絲技術,其設備、容器是由本校設計和製造,因此擴大其規模相當容易。」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倫敦大學學院機械工程系的戴艷琪女士(音譯,Yanqi Dai)則表示,「奶牛場的牛糞等廢棄物,因為污染人類水源、釋放溫室氣體及傳播病原體,已經對環境和人體構成威脅。若要妥善處理這些廢棄物產生的成本,也會給農民帶來負擔。」

她接著說,「現在改良過的濕式噴嘴加壓紡絲技術,不僅能充分的利用這些牛糞廢棄物,甚至還可能為養殖業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5-20 15:00 | 修改:2025-05-20 15:00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