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受傷人數高達二百多萬。許多人車子都被撞凹了,自己卻拍拍衣服說:「還好,我沒事。」皮肉沒有外傷,就是真的沒事嗎?灣區專業脊椎醫師莊錦鎮先生提醒您:「當心,那些車禍當下不覺得痛的人。」尤其是頸部與脊椎——人體神經系統的總開關,就像電線盤一樣緊密地穿梭在脊椎骨之間。只要輕微錯位,就可能壓迫神經,導致頭痛、暈眩、失眠、手麻、甚至跌倒。問題是,這些症狀往往不會馬上出現,可能是幾週、幾個月,甚至一年後才悄悄浮現。
「不痛不等於沒事」
許多人對車禍後的第一反應是觀察有沒有骨折、流血或劇痛。但實際上,低速撞擊(例如時速5英里)也足以讓頸椎錯位,尤其是當事人當時頭部剛好轉向、正在滑手機、或抱著東西時,脊椎受到的衝擊會更加劇烈。你可能覺得自己只是「肩膀有點僵」、「脖子有點卡」,但這些小小的異常,正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若置之不理,可能演變成慢性頭痛、肩頸僵硬、手臂無力,甚至影響平衡、睡眠與工作效率。
脊椎是神經系統的「交通樞紐」
脊椎不是只是骨頭的堆疊,它包裹著中樞神經與無數神經分支,就像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樞紐,一旦骨節錯位,就像是路上出現事故、造成交通阻塞。當頸椎上端(特別是「頸一」與「頸二」)位置發生偏移,不但可能影響腦部的血液循環,還會影響身體的平衡與自主神經功能。你會發現自己更容易疲倦、情緒不穩,甚至無法集中注意力。這些症狀若沒找出根源,吃藥只能暫時壓制,問題愈拖愈重。
越早檢查,越能預防未來的麻煩
脊椎醫學的一大特點,就是「自然、安全、無藥物」。透過檢查與溫和的調整,可以針對骨骼結構錯位進行微調,恢復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這不只是治療,更是一種預防。許多病人車禍當下沒有感覺,幾個月後卻莫名其妙開始頭痛、失眠、焦慮,最後才追溯到那場「早就忘了的小擦撞」。與其等到問題變大才進行漫長治療,不如車禍後一週內就安排專業的脊椎神經評估,早發現、早處理,讓身體回到正軌。車子要送修,脊椎也要檢查!許多人的觀念是:「車子壞了就修,人只要不痛就沒事。」但人體比汽車複雜太多,不能只看表面。汽車被撞凹了你會馬上送去維修,那麼你的身體呢?別讓「我沒事」成為你忽視健康的理由。一場車禍,可能改變你一生的身體狀況,切勿掉以輕心。
諮詢電話(510)465-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