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Lawrence Wilson報導/薛明珠編譯】川普總統日前致函全球17家大藥廠CEO,要求他們在60天內落實「最惠國藥價政策」,否則,面臨強制措施。他強調,此舉旨在結束歐洲等國「搭美國創新便車」,並降低美國居高不下的藥價。
2024年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報告顯示,美國處方藥平均價格為全球最高,是其它國家的兩倍以上,部分藥品差價驚人。如2021年美國政府問責局(GAO)報告指出,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藥物Trulicity,在法國的標價為67美元,而在美國則高達798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國的Medicaid計畫,每年在處方藥上的支出,超過800億美元。
川普5月12日簽署行政命令,要求藥廠自願將美國市場藥品價格,調降至全球最低水準。藥廠若不配合,將面臨「額外強制措施」。
此次收到信函的藥廠包括:艾伯維(AbbVie)、安進(Amgen)、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 Myers Squibb)、禮來(Eli Lilly)、默克(包括EMD Serono和Merck)、基因泰克(Genentech)、吉利德(Gilead)、葛蘭素史克(GSK)、強生(Johnson & Johnson)、諾華(Novartis)、諾和諾德(Novo Nordisk)、輝瑞(Pfizer)、再生元製藥(Regeneron)與賽諾菲(Sanofi)。
信中要求藥廠在9月29日前,作出具法律約束力的承諾,包括:
* 將最惠國價格提供給Medicaid;
* 新藥定價亦需比照最惠國價格;
* 並以海外漲價所得彌補美國市場降價差額。
川普指出,自政策發布後,藥廠多以互相推卸責任,或要求補貼政策作為回應,企圖爭取數十億美元「產業補助」。
美國藥品研究與製造商協會(PhRMA)主席Stephen J. Ubl,認同川普的觀點,認為美國藥價太貴,而其它國家太便宜。他在7月1日發表的聲明中也表示,高藥價部分原因在於藥品供應鏈缺乏透明度等問題。藥廠代表則認為,在美國調降藥價,將影響新藥研發與10億成本回收,恐延緩創新。
川普的政策主要針對聯邦政府支付的藥費,包括Medicare和Medicaid。目前,聯邦政府已透過2022年設立的Medicare藥價協商計畫,針對10種藥品進行談判,預計2026年1月起實施新價格;第二波談判涉及15種藥物,藥價將於2027年實施。
倡議團體「患者為可負擔醫療發聲」(Patients for Affordable Healthcare),則引述國會預算辦公室數據指出,藥價協商對研發影響極小,30年內最多僅減少一種新藥問世。
Gilead Sciences發言人對大紀元表示,公司已收到川普總統的來函,並將予以回應;Eli Lilly則回應,目前正對信件內容進行審閱。截至截稿為止,PhRMA和其它藥廠,尚未對置評請求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