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打造芯片國家隊抗美?北京勝算幾何

【2025年08月10日訊】(記者李思齊、駱亞採訪報導)受美國對先進半導體技術管控的影響,及中共政策驅動,中國的半導體企業併購潮仍在繼續,但整併出現困局。專業人士認為,中共政策下,不少芯片企業彎道超車,缺乏踏實的技術積累,即便併購做大也難有突破。

中共打造國家隊 芯片企業掀併購潮

近日,中國芯片(晶片)及相關行業的企業併購潮持續。

8月6日,海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海光信息)最新公告顯示,正繼續針對中科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曙光)的換股吸收合併做盡職調查,並推進資源整合準備工作。

海光信息如能完成對中科曙光的併購,其總市值或將超過4000億元,有望成為中國A股市值最高的國產AI晶元和伺服器公司。鈦媒體評論,海光想當「中國英偉達」。

8月5日,湖南國科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國科微)發布了關於重大資產重組的新公告,內容是國科微擬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中芯集成電路(寧波)有限公司(中芯寧波)94.366%股權的進展和風險提示。

對於這股併購潮來源,金融時報8月5日引述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北京政府今年召集了一批晶片設備製造商,討論一項潛在的超級合併計劃,將不同的技術整合成一家由國家支持的巨頭企業,以應對美國7月底出台《人工智慧行動計劃》的限制出口政策。

報導說,北京認為強化本土芯片實力是當務之急,試圖將分散的芯片產業,整併為少數能夠應對全球競爭的強大企業。

根據金融資訊公司Wind的數據,截至目前,今年已有26起半導體相關併購案宣布。

「談的很多 失敗頻傳」

然而,不是所有的併購都能如願實現,媒體對此的評價是「談的很多、失敗頻傳」。

例如,7月9日晚間,中國EDA龍頭企北京業華大九天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華大九天)發公告,宣布終止對上海EDA公司芯和半導體的重大資產重組。EDA指電子設計自動化,也就是做芯片設計的軟體。

華大九天稱,併購未能成功的原因是交易各方在經過協商與談判後,未就交易核心條款達成一致。

金融時報說,由於企業和投資者在所有權結構和估值方面提出反對,芯片製造設備集團之間的談判陷入僵局。此外,地方政府也不肯虧本出手。

「利益分歧太大了」,一位了解談判情況的人士表示,「潛在賣家不想虧本出售,買家也不想支付溢價。」另一位人士補充說,不太可能實現北京政府最初設想的大規模整合。

截至2025年,已有8起先前宣布併購的交易告吹。報導援引一位投資者解釋,許多待售公司缺乏真正的技術護城河,因此,如果不能帶來戰略性成果,任何收購嘗試都可能失敗。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沈明室8月7日對大紀元分析,「問題在於,誰併誰或者是誰要放棄,恐怕又是一段鬥爭的過程。由誰來決定或者是由哪個省,或者是哪一個公司或者是研究單位來主導,恐怕是現在面臨的問題。」

併購應對中美競爭?「沒那麼簡單」

此外,外界懷疑單靠整合,是否能為中國科技產業帶來有意義的技術突破?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院教授葉耀元對大紀元分析說,中共就算把中國現有所有的芯片產業或者是這些公司全部放在一起,要發展成三星或者是台積電這樣規模的企業,還是有一段距離,因為中國本身在晶片方面發展的規模「沒有像是其它國家來的那麼高」。

葉耀元解釋說,驅動併購的最主要原因是「美中之間的競爭」,「還有美國對於中國的這些晶片與科技的一個禁令」,因此中國製造芯片「不是單純的只是製造晶片這麼簡單一件事情」,還要考慮製造芯片的硬件。

目前,荷蘭半導體設備龍頭阿斯麥(ASML)仍是全球唯一具備量產EUV光刻機能力的企業。EUV技術利用13.5納米光波刻畫電路圖樣,可製造出5納米甚至更先進的芯片。

由於美國已禁止ASML向中國出口先進EUV設備,中國只能自行開發替代方案。雖然中國在實驗室條件下可以產生EUV光源,但多數專家認為,從實驗室展示走向穩定、可商業化運作的完整系統,中方仍落後20至30年。(延伸報導

葉耀元說:台積電、三星或者是其它晶片廠商,如Intel,都是在使用EUV光刻機,而不是在製造,這有個產業鏈問題,中國不太可能以一國之力去仿造或去重製、重新創造一個這麼龐大的全球供應鏈。

他說:「晶片產業和電動車不同,沒那麼簡單。」

中國芯片科技能力不足 美國在限制

川普週三(8月6日)宣布,計劃對所有計算機芯片徵收100%關稅。

沈明室認為,本來就是針對性的,針對中國的晶片,「川普大概不會給予太低的關稅,一方面要保障美國自己生產的晶片,另外一方面當然它有地緣政治,或者是針對性的考量。」

同時,中國在芯片先進製程上科技能力不足,沈明室認為,這和中共的芯片政策有關。

沈明室告訴大紀元:「中共過去的做法是,定好目標後各地方政府或者是相關的企業競相上馬,然後用不同的計劃來申請國家補助,就變成了遍地開花的發展模式。」

但是在遍地開花的模式下,他說,有的企業能找到合作的高科技廠商,有的就找不到;但它用其它方式,用買的、用騙的,來發展它的芯片。

「基本上都是那種彎道超車或者是速成的做法,沒辦法一步一步地逐步發展。因為不能一步一步逐步發展,所以它當然就沒有累積。」

沈明室說,「沒有累積」的後果首先導致的就是產品「良率不高」,或者是晶片的品質不如西方、日本和韓國的產品,所以目前才會有這麼多併購——遍地開花這麼多品質不好的晶片,還不如合併起來努力發展成熟製程,或者是先進製程的晶片。

與汽車業不同 芯片技術難抄襲 「挖角」難奏效

中共一直以來,到台灣及先進科技領域的國家「挖角」。對此作法,沈明室認為,這是無法長期的。

他說:「靠挖角或竊取能得到一些相關科技,然後彎道超車方式發展出一個好像看起來跟美國或先進國家差不多的成品,但它最終就會被發現,其實是底氣不足,或者是有一些基礎的科技能力不夠,所以在品質上就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中國不論是在晶片產業的合併,或者是在想辦法要提升自己本身的研發,或者是生產能力,其實還是有很多困境,再加上川普關稅的打擊,我想未來這個前景其實是不樂觀的。」

葉耀元也談到了類似的問題,葉耀元說,晶片製造其實是很細緻,不像汽車行業。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通過和外商合作,然後把所有的技術拿過來了,但芯片不一樣。

「不管是2奈米或者是3奈米的芯片,你看了它,你也戳不出來,不是說我可以把它拆開來,然後再研究再複製,它這個技術不一樣。」

那些能做高端芯片的廠商,葉耀元說,「只要這些廠商還是要以美國市場為最大宗的依歸的話,它不可能會跟中國合作,所以等於說中國自己製造這條路很困難,要複製人家的這個機會也沒有了。」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8-10 18:00 | 修改:2025-08-10 18:00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