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高溫持續 加州中醫師分享抗病養生宜忌

【2025年08月11日訊】(記者馬尚恩洛杉磯報導)每逢暑期,食物中毒、兒童腸胃病、呼吸道疾病、熱衰竭和中暑等疾病的發病率就會上升。最炎熱的三伏天即將過去,然而洛杉磯的高溫天氣還將持續到9月前後。如何才能安全度過炎熱的夏末?

今年暑期,有些疾病在加州仍出現流行態勢。據CDC本月5日統計數據,出乎很多人意外,Covid-19變種病毒在北加州出現上升勢頭;由於夏季食物容易變質,在加州等許多地區,食物中毒和腸病毒患者人數也呈增加之勢。

加州持證針灸師大衛·許(David Xu)憑藉多年的行醫經驗,對暑期防病、改善睡眠、增強免疫力等給出了詳細建議。

注意飲食衛生

許醫生指出,夏天人體出汗多,新陳代謝快,飲食要兼顧清淡、補水、養脾胃等多種保健防病作用。他建議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油炸、肥膩、辛辣食物,後者容易加重脾胃負擔,還可能引起上火。

他主張,日常多吃綠葉蔬菜、瓜類(冬瓜、絲瓜、黃瓜)、菌菇類、豆腐、魚肉和雞肉。

及時補充水分也不可輕忽。他推薦的補水飲品包括淡鹽水、淡綠茶、菊花茶、酸梅湯、薄荷水等。他提醒,不要猛灌冰水,因為從中醫角度看,冰鎮飲料、冰啤酒容易刺激胃腸,引起腹瀉或消化不良。

許醫生建議:飲水時,最好小口啜飲,水溫以25℃~35℃(溫涼)為宜。

另外,暑期高溫下出汗多,人體會流失鈉、鉀、鎂等電解質;鍛煉流汗也可導致電解質和水溶性維生素大量流失。可補充電解質和維生素的食物有香蕉(補鉀)、西瓜(補水+補糖)、橙子、椰子水和番茄等。

有些人暑期時可能出現身體沉重(濕睏)、食慾不振、口淡不渴等症狀,可多吃一些養脾胃的食材。例如,用薏米、山藥、蓮子、紅小豆煮粥,每週多喝幾次,可達到祛濕健脾的養生效果。

預防夏季常見病

據許醫生觀察,南加州暑熱天氣下的常見病包括中暑、腸胃炎、皮膚病、感冒(空調病)。根據每種疾病的發病原因,他建議這樣預防:

• 防中暑。出門避開正午高溫時段(10時至16時)。調節室內溫度時,與室外的溫差不宜超過7℃。如出現頭暈、噁心、大量出汗等,應立即到陰涼處,補水補鹽。

• 防腸胃炎。夏天食物易腐敗,剩菜隔餐最好不要吃。海鮮、涼拌菜要新鮮且乾凈,少吃街邊攤冰飲。洗手對預防腸胃炎非常關鍵,尤其是在吃水果、海鮮、燒烤前,把手洗乾淨才吃得健康。

• 防皮膚病(濕疹、痱子)。夏季要保持皮膚乾爽,出汗後及時擦乾。穿透氣、吸汗的棉質衣服。出現皮疹不要用手抓,可以用爐甘石洗劑緩解。

• 防「空調病」與夏季感冒。不要長時間直吹冷風。睡覺時可用風扇低速擺動代替空調直吹。空調濾網每兩週清洗一次,減少灰塵和細菌。

夏季養生要保持好睡眠

盛夏炎熱,加上日照時間長,容易影響睡眠質量、影響免疫力、增加健康風險。許醫生特別強調睡眠的養生作用;通過以下辦法,可調節作息和睡眠環境、提高睡眠質量:

• 作息安排:可適當午休20~30分鐘,緩解午後疲勞。晚上應避免太晚入睡,保持7~8小時的睡眠時間。

• 睡眠環境:保持房間內空氣流通,溫度在25℃~27℃之間最宜睡眠。建議用輕薄透氣的床單、竹席(注意清潔防蟎)。

• 其它事項:睡前洗個溫水澡(水溫不要過冷),能幫助血管舒張、促進入睡。睡前應避免大量喝水,以免頻繁起夜。也不要臥床長時間刷手機,以免藍光延遲褪黑素分泌、大腦過於興奮而導致失眠。◇#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8-11 17:57 | 修改:2025-08-11 17:57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