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風情】

傑克森高地Momo飄香 味蕾間探尋西藏雪域傳說

【2025年10月03日訊】(記者曾蓮紐約採訪報導)9月21日初秋午後,紐約王后區傑克森高地(Jackson Heights)的多元化廣場(Diversity Plaza)早已人聲鼎沸。舞台上,嘹亮的歌聲響徹雲霄,伴隨著身著華麗民族服飾的西藏舞者,他們旋轉、揮袖,將雪域高原的風采帶入這片都市廣場。觀眾屏息凝神,隨著節奏一同搖擺。

人群在音樂與舞蹈的渲染中雀躍不已,然而更多人正按耐不住食慾——他們在餐車前排隊等待的是Momo Crawl盛宴的主角——饃饃Momo,一種藏式餃子。香氣瀰漫的攤位前,隊伍蜿蜒延伸,大家一邊討論著「今年哪一家Momo最值得一試」,一邊分享自己對西藏文化的好奇。這不僅是一場美食嘉年華,更是一次跨越大洋的文化交流。

曾經榮獲五屆冠軍Momo Crawl冠軍的尼泊爾餐廳Nepali Bhanchha Char的炸Momo。(曾蓮/大紀元)

仰望廣場上空,五色「風馬旗」隨風飄揚,紅、白、藍、綠、黃,在湛藍天空下閃爍著絢麗的光芒。這一刻,彷彿不再是車水馬龍的王后區,而是一場靈魂的旅行,讓人置身於喜馬拉雅山腳下的聖湖邊。

神祕的雪域高原

當五色旗在廣場迎風飄揚,人們自然會聯想到遙遠的青藏高原。這片平均海拔超過四千米的土地,被譽為「世界屋脊」,藏族人民稱之為「雪域」。在這片神祕的土地上,雪山層巒疊嶂,經幡隨風翻飛。那份壯闊與靜謐,正如冰雪間綻放的雪蓮,純潔而堅韌。五色旗又名「風馬旗」,不僅象徵祝福,更承載著代代相傳的祈願,代表著人與神之間的連結。

青藏高原風光。(shutterstock)

相傳雪域高原的人把自己稱為「博」,外人稱其為「吐蕃」。公元前127年,雅隆河谷出現了一位相貌不凡、用手指天的幼兒,幾位波苯教高僧認為他來自天上,遂立其為國王,這就是吐蕃的第一位贊普聶赤贊普,他被譽為吐蕃民族的祖先。自此,雪域高原與神佛結下不解之緣。高原上的人們以信仰為根,無數朝聖者不辭辛苦,繞行於神山聖湖之間,以求心靈的清淨與庇佑。

在王后區傑克森高地(Jackson Heights)多元化廣場(Diversity Plaza)上空飄揚的五色旗。(曾蓮/大紀元)

為神歡歌的舞蹈

在傑克森高地Momo Crawl舞台充滿節奏感的藏族舞蹈引發觀眾側目,舞者在表演開始前向觀眾說明,這是獻給神的舞蹈,讓人不禁聯想到神韻藝術團的經典舞劇《為神歡歌》和《哈達獻給神》。(延伸閱讀:來自對神的虔誠禮讚 雪域高原的歡歌舞蹈

在《為神歡歌》舞蹈中,一群藏族少年們躍然而至。他們揮舞著的雪白長袖飄曳在雪域高原的藍天白雲下,純潔無瑕。隨後,少女們翩然而來,天地之間一簇粉色的長袖輕盈飄飛,晶瑩純潔如同高山上的雪蓮。舞姿輕盈如風,純美而神聖。(延伸閱讀:【神韻早期節目】為神歡歌

《哈達獻給神》又是不一樣的風采,陽光將喜瑪拉雅山上的白雪與翻騰的雲海映成了金色,藏族小伙兒手捧潔白的哈達,舞姿剛健雄壯、活力四射,向神獻上最虔誠的敬仰。(延伸閱讀:【神韻早期節目】哈達獻給神

在藏人的心中,每一首歌,每一支舞,都呈現出他們對神的敬仰,他們感恩神對他們的恩澤,也盼望有一天可以在海外結束流亡,回到「世界屋脊」的家鄉。

Arya Café的藏式Momo。(曾蓮/大紀元)

藏式餃子Momo的由來

Momo Crawl由Students for a Free Tibet學生組織主辦,是他們一年中最重要的籌款日。他們介紹,參加者只要購買一本「護照」,就能在社區中自由穿梭,用1美金品嚐各家特色Momo。Momo,是一種藏式餃子,外型近似水餃或小籠包,有葷有素,葷食主要含牛肉、雞肉,素食有高麗菜、韭菜、馬鈴薯、乳酪等餡料,或蒸、或炸、或入湯。再蘸上一勺火紅辣醬,味蕾瞬間被點燃。

Momo Crawl活動通行證。(曾蓮/大紀元)

Momo的身世同樣跨越國界:源自西藏,經由尼泊爾、不丹與印度流傳開來,是喜瑪拉雅山地區的主要麵食,它名字來自藏語發音「mog-mog」,意指陶器或銅製器皿。

這場活動不僅是味蕾的盛宴,也是對社區小商家的支持。許多Momo餐館由移民家庭經營,缺乏行銷資源,而這一天,他們能迎來絡繹不絕的顧客。活動主持人Rinzin說:「這些餐館不會因活動結束而消失,它們全年營業,希望大家常回來支持。」

Momo Crawl活動由Students for a Free Tibet學生組織主辦。(曾蓮/大紀元)
到訪Momo Crawl活動的遊客隨著現場的藏族音樂節奏起舞。(曾蓮/大紀元)

在今年的眾多攤位中,僅開業兩年的Nepali Momo Café吸引了絡繹不絕的人潮。餐館主理人Hari Ghartipun自豪地說:「我們的Momo堅持傳統尼泊爾風味!」Hari解釋,尼泊爾Momo與西藏的不同,在於香料。尼泊爾Momo會加入香料,將肉餡炒過,辣味和油炸都很常見;而西藏Momo則以清淡水煮為主,保留原始風味。他直言:「經營餐館辛苦,但能讓更多人認識尼泊爾飲食文化,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Nepali Momo Café老闆Hari Ghartipun介紹Momo特色。(曾蓮/大紀元)
形狀像似小籠包的Momo。(曾蓮/大紀元)
形狀像似餃子的Momo。(曾蓮/大紀元)

社區小店背後的故事

誰能想到,這場盛會的起點,竟是13年前一個白人饕客的好奇心。活動發起人Jeff Orlick原本只是想和朋友在傑克森高地一口氣嚐遍15家Momo餐館。沒想到,這個點子演變成今天聲勢浩大的Momo Crawl。

Momo Crawl活動吸引了眾多遊客。(曾蓮/大紀元)

如今,活動不僅封街舉行,還有音樂舞蹈表演、音樂與大胃王比賽,最後更會頒出象徵榮耀的「冠軍腰帶」給食客投票的Momo冠軍,這條腰帶由Orlick在父親的機械工廠親手打造,正面鑲嵌一個金色Momo,沉甸甸卻充滿意義。冠軍餐廳將保管這條腰帶一年,在次年的比賽中交還,傳給下一任冠軍餐廳。

藏式小店Om Wok的Momo Crawl冠軍腰帶,今年是他們第三度奪冠。(曾蓮/大紀元)

今年的冠軍腰帶再次回歸到藏式小店Om Wok,他們將其懸掛在店舖最顯眼的位置上,這是他們第三度奪冠。這家小店規模不大,卻總是飄散著沁人心脾的香氣。許多食客說,他們的Momo咬下去湯汁四溢,宛如灌湯小籠包般驚喜,卻多了一份高原食材的樸實氣息。店內點燃的薰香,讓人彷彿置身香火繚繞的藏區。正因如此,Om Wok成為藏人社群的日常歸屬,也吸引越來越多紐約人慕名前來。

今年榮獲Momo Crawl第二名的Nepali Bhanchha Char,是曾經榮獲五屆Momo Crawl冠軍的知名餐廳。創辦人Yamuna Shrestha從打工、做清潔到創業,用每天十九小時的辛勤換來今日的榮耀。她主理的餐館以原汁原味的尼泊爾風味著稱,曾在疫情中無償提供Momo給附近的醫院,成為社區的溫暖力量。

尼泊爾餐廳Nepali Bhanchha Char。(曾蓮/大紀元)
尼泊爾餐廳Nepali Bhanchha Char曾經榮獲五屆冠軍Momo Crawl冠軍。(曾蓮/大紀元)

在Momo Crawl的熱鬧之後,筆者開始對藏式飲食文化產生更濃厚的興趣,經朋友介紹,特意走訪了隱藏於Elmhurst的一間小店——Arya Café。這裡常被形容為「藏人的咖啡廳」,既是咖啡店,也是文化角落。推門而入,咖啡色的裝潢揉合了喜馬拉雅藝術,牆上掛著布滿彩色圖案的壁飾與工藝品,讓人瞬間忘卻外頭的車水馬龍。

揉合了喜馬拉雅藝術的藏式咖啡店Arya Café。(曾蓮/大紀元)

筆者在飲料單上看到了「butter tea」的選項,好奇詢問這是什麼茶,原來正是藏人傳統的酥油茶,於是好奇嘗試,入口時的鹹香讓人一愣,隨之而來的是融化在口中的奶香與熱氣,彷彿在寒冷雪地裡喝下一口加熱的海鹽奶蓋。可以想像在高原地帶,這杯充滿熱量的飲品對當地人來說多麼重要。

Arya Café的酥油茶。(曾蓮/大紀元)

臨走之際,老闆James特別向筆者介紹小店的特色,他希望這不僅是一間咖啡店,更是結合喜馬拉雅風情的文化交流空間。店內有不少藏族飾品、圍巾、工藝品,都是匠人的心血之作,讓這裡多了幾分「文化商店」的意味。James邀請筆者再次光臨,盼下次可以詳細分享更多文化故事。

這次的酥油茶初體驗,像是為Momo Crawl的美食之旅添上一個尾聲,也像是一把鑰匙,為未來打開更多的藏文化之門留下伏筆。◇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10-05 17:59 | 修改:2025-10-05 17:59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