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駐洛警官分享跨國詐騙案例 籲慎防新式陷阱

【2025年10月09日訊】(記者徐曼沅洛杉磯報導)當前跨國詐騙與洗錢案件層出不窮。在洛僑中心近期舉辦的一場活動中,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警務祕書楊力靜分享最新案例,提醒留學生與新移民務必提高警惕,避免成為新型詐騙的受害者。

2025年9月27日,台灣駐洛杉磯警務祕書楊力靜(右)回應留學生提問。(徐曼沅/大紀元)

假冒執法單位、AI換臉視訊成詐騙新手法

近年來跨國詐騙活動日益猖獗,且手法不斷演化,詐騙犯利用華人在美被騙或涉案的社會現象,設計出更為複雜且「沉浸式」的詐騙劇本。這些劇本往往旨在從精神上操控受害者,使其在恐懼中越陷越深,最終將大筆資金匯給詐騙集團。

在9月27日(週六)的第33屆「美西南區中華民國同學會會長聯席會議」上,面對來自夏威夷、亞利桑那及南加州等地的留學生代表,楊力靜分享了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台灣留學生個案。

這名女學生在申請綠卡期間,接獲詐騙集團電話,聲稱其涉入跨國洗錢案。詐騙犯準確抓住留學生「申請綠卡期間不能有犯罪記錄」的心理恐懼,步步為營,對其進行精神控制。

詐騙犯以AI換臉視訊技術,冒充國際刑警與中共公安,要求受害者簽署「保密協議」。為了證明自己清白,這名女學生只好向親友借貸,先後向歹徒匯出高達33萬美元的鉅款。因對方要求不可將此事告訴任何人,她被迫24小時開啟FaceTime,讓自己完全處於被監控狀態。直到資金耗盡,女學生才驚覺受騙上當。

楊力靜強調:「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詐騙犯就是利用人的恐懼,以完整的劇本、唱白臉黑臉的方式,讓人完全沉浸在假象中。」她提醒,許多受害者往往是到了山窮水盡之時才意識到自己受騙。

執法單位絕不會要求匯款或簽保密協議

為幫助民眾辨識詐騙,楊力靜鄭重強調幾項重要原則:正規執法單位,絕不會要求民眾簽署「保密協議」;政府機構或執法單位,絕不會透過電話或電郵索取個人資料,更不會要求將資金匯款或轉入所謂「安全帳戶」。

若電話或訊息中提及「引渡」、「國際執法」或「保密協議」等關鍵字,幾乎可以確定就是詐騙。

楊力靜也特別點破詐騙集團常用的恐嚇話術。她說明,跨國執法程序極為繁複,從美國引渡個人到中國至少需要兩年時間,不可能如詐騙集團所聲稱的「立即逮捕」。這些「電影式劇情」只是詐騙者用來製造恐懼、威嚇受害者的手段。

保持警覺與冷靜 遇可疑情況應立即求證

楊力靜最後呼籲所有僑民與留學生務必提高警惕。她提醒,民眾若遇可疑情況應立即向當地警方或FBI報案,並向親友求證,切勿輕信對方的話術。她總結道:「不要低估詐騙者的專業程度,唯有保持警覺與冷靜,才能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10-09 17:57 | 修改:2025-10-09 17:57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