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奇人到宗師

——警拳道武功學院院長 陶忠先專訪

記者/郭簡

驚險一刻

在舊金山灣區的一場慈善義演上,觀眾屏息凝神。舞台中央,陶忠先面色沉靜,手肘發力,只聽得一聲厲喝,厚厚的石碑應聲而斷,令觀眾咂舌不已。隨後,他以二指支撐,單手倒立,身姿筆直,穩如泰山。台下驚呆片刻後,爆發雷鳴般的掌聲。這樣的場景,曾無數次出現在比賽、演出和公益活動中,也讓「奇人陶忠先」的名號不脛而走。

少林歲月:功夫與武德

1960 年,陶忠先出生於山東淄博,自幼習武。後來進入少林寺深造,做到少林武僧副總教練。在古廟禪林間,他經歷了最嚴苛的訓練:晨鐘暮鼓、馬步千遍、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師父常告誡弟子:「未學武,先學禮。」這句話深深烙印在陶忠先心中。對他而言,武術不僅是打鬥,更是修身養性,是「止戈為武」。這段少林經歷,奠定了他深厚的武功底子,一舉榮獲中國武术散打和武術功力大賽冠軍。

創立警拳道:從淄博走向世界

1992 年,陶忠先在家鄉創辦「警拳道武術院」。他用十年研習凝鍊成一個完整體系,命名為「警拳道」——寓意「警覺防衛,以拳為道」。這一流派既有傳統功夫的底蘊,也有現代搏擊的實用。

1995 年,中央電視台專題拍攝《警拳道實戰搏擊》,讓警拳道迅速傳遍全國。弟子們在散打比賽中屢屢奪牌,不少人更投身軍警公安系統。

2005 年,中國武協組織專家論證,確認警拳道為具有研究價值的武術項目。自此,它從民間探索走向國家層面的認可。

絕技「奇人」:鐵頭功與二指禪

2000 年代初,陶忠先多次參加中美武術交流與公益演出。他表演「鐵頭功」「二指禪」,以頭碎木板、以指立身,震驚觀眾。2004 年,《世界日報》以《奇人陶忠先最新絕技義演》為題,盛讚其表演。但陶忠先總說:「表演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功夫,不在舞台一瞬,而在日常一點一滴的修煉。」

走進美國:從表演到課堂

1999 年,他以「特殊人才」移民美國,在矽谷創辦「警拳道學院」。功夫不再只是舞台上的驚險,而成為孩子們日常課堂上的學習。在這裡,華裔孩子透過学習警拳道,感受到文化的根基;美國孩子則從功夫片到走進真實的武館。他們吶喊出擊,學的不只是拳腳,還有專注、尊重與紀律。

國際榮譽:武術連結和平

2008 年,美國匹茲堡舉辦的「世界和平促進會」上,陶忠先以警拳道展示贏得全場喝采,並獲頒「世界和平獎」。他的名字和身影,先後出現在《功夫》雜誌封面、世界武術論壇及多場國際比賽上。從美國海軍陸戰隊到泰國武協,從矽谷社區到聯合國總部,警拳道逐漸走向世界。

文字傳承:《警拳道》一書

2023 年,陶忠先出版了 604 頁的《警拳道》,收錄 2200 多張照片、30 多萬字內容,並被中華民國國立博物館收藏。這本書不僅是一套技擊教材,更是一部武術文化的完整檔案。對於這部著作,中外專家一致給予高度評價。《警拳道》作為一部獨立武學體系專著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與國際影響。

從奇人到宗師:武之魂的升華

社會對陶忠先的稱呼,從「奇人」到「大師」,再到「宗師」。但他最在意的不是名號,而是那股「武之魂」。「真正的武術高手,是懂得克制的人。」他常告訴弟子們。如今,他更關注學生的心性培養,強調「意、氣、力、聲、眼」的統一,讓武術成為修心之道。

結語:文化的橋樑

從淄博到矽谷,從少林寺到聯合國總部,陶忠先走過了一條獨特的道路。他以絕技震撼過世界,更以精神影響一代又一代學子。今天的陶忠先,早已不只是「奇人」,而是一位把個人功夫升華為文化橋樑的「宗師」。

警拳道武功學院聯繫電話:408 896 0999

每週一 三 五 下午 六點開始

發佈:2025-10-24 09:23 | 修改:2025-10-24 09:23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