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聽到「保險」,總以為是老了、身體出問題才要買。但其實,保險就像一把傘,天氣好的時候準備,風雨來臨時才能派上用場。保險經紀人張小玲接受採訪時提醒:「越早投保越便宜、越容易通過核保。不要等到身體出了狀況,才想起保險的重要性。」
20~30歲:打拼起步期,建立基本保障
這時的你剛出社會,收入有限,但正是保費最低、體況最佳的階段。張小玲建議,可以先用定期壽險做足基本保障,或者選擇入門級終身保單(含長照或生前福利),趁年輕先把價格鎖下來。
如果家裡有新生兒,還能透過終身壽險為孩子累積教育金。她解釋:「按規畫提領,不會大幅影響助學金資格,還能兼顧稅務效率。」
30~40歲:家庭建立期,責任最重時
結婚、生子、買房,責任最沉重的階段。一旦失去收入來源,對家庭衝擊最大。張小玲指出,這個階段必須加強定期壽險的大額保障,確保房貸與孩子教育費不會中斷,同時開始配置終身,為未來累積現金價值與長照權益。「夫妻可以互保,孩子也應該有醫療險,這是對家庭最基本的保障。」
40~50歲:事業高峰期,開始思考退休
這個年紀收入可觀,但健康風險漸高。張小玲提醒:「這時候最需要的是『保單體檢』,檢查保障額度是否跟得上支出與壽命延長的現實。」除了維持足額保障外,還應逐步加碼終身保單的儲蓄功能,並開始布局退休現金流,例如利用保單現金價值或年金產品。
50~60歲:臨近退休期,重視安養與傳承
孩子逐漸獨立、房貸漸輕,人生進入另一階段。張小玲建議,這時候要釐清退休年齡與現金流缺口,若預算許可,兼顧終身壽險的長照功能與年金產品,以抵禦通膨和醫療風險。她說:「長照附約最大的好處,就是在你還活著的時候,就能給家人減輕負擔。」此外,終身壽險也能成為傳承工具,幫助子女處理遺產稅務與財產分配。
小結:保險是為了人生的每個『如果』
張小玲說:「買保險不是一次買了就算,建議每一到兩年做一次保單健檢。」從年輕到退休,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責任與風險。保險不是「會不會出事」,而是「出了事,你準備好了嗎?」趁著健康、年輕時規劃,才能在風雨來臨時,讓自己和家人多一分安心。
諮詢電話
(415)806-84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