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貸款解析:新移民入場的標準路線

專訪华夏佳景地产學院院長 Ben Jiang

記者/郭簡

在美國買房,對新移民來說既是夢想也是挑戰。特別在灣區,房價高,幾乎人人都要靠「貸款」上車。名字一來就一串:Conventional、FHA、VA、Jumbo、Non-QM……第一次聽到確實會慌。其實,最先應該搞懂、也最常見的,就是 Conventional Loan(常規貸款)。把它想成一把「刻度尺」:先懂標準長怎樣,後面比較其他方案才不會被繞暈。

什麼是「最常見/最標準」的房貸?

30 年期本息貸款:大多數人選擇的就是它——每月金額固定,一路付到 30 年結束。

為什麼很多人不一定選「30 年固定利率」?因為利率通常比 ARM(可調利率)高,月供也更大。

7 年或 10 年 ARM 很受歡迎:前 7/10 年利率固定、月供較低;之後利率才會按市場調整。因為多數家庭 7~10 年就會換屋(結婚、生娃、換學區等),很多人乾脆用 ARM 把前期月供壓下來,比較輕鬆。

常規貸款是什麼?

簡單講:不靠政府直接擔保、按「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規則審核與流通的貸款。只要你符合這套規則,銀行就比較容易把貸款打包賣到二級市場,資金易流動,利率往往也更有競爭力。

它的好處對新移民很實際:

規則清楚:全國標準、條件透明。

選擇多:大部分銀行/貸款機構都有,容易比較。

可比性強:差異多在利率和服務,不在基本門檻。

你大概要符合什麼條件?

  1. 信用分數(FICO)
    通常至少 620 分。分數越高,利率越容易好看。
    養分數三招:申請一兩張卡、利用率盡量 <30%、按時還款連續 12~24 個月。

  2. 首付(Down Payment)
    不是非得 20% 才能做常規貸!首次購房最低 3% 也可。
    但低於 20% 需要 PMI(房貸保險),等你房屋淨值到 20% 左右就能取消。

  3. 債務收入比(DTI)
    粗略希望 ≤ 43%(有時可放寬到 50%)。意思是:月收入 1 萬,所有債務的月付加起來最好別超過 4300。

  4. 貸款上限(很重要!)
    常規貸有金額上限,超過就算「Jumbo」。
    2025 年:全美大多數地區的基準上限是 $806,500;高成本地區的上限(ceiling)是 $1,209,750。灣區多個縣屬高成本地區,像舊金山、聖馬刁、聖塔克拉拉等縣單戶住宅上限為 $1,209,750;但各縣可能略有不同,以 FHFA 每年公布的縣別表為準。

「土辦法」:先算買力,別亂看房

要不要先跑一趟銀行?可以更快更準,但在此之前有個很接地氣的估算:

年度稅前收入 × 4~5 倍 ≈ 你大致可承受的貸款額度
例如:家庭稅前 $200,000/年 → $800,000~$1,000,000 貸款;如果你有 20% 首付,可看的房價大約 $1M~$1.25M。
(最終仍以銀行的 DTI、信用、資產審核結果為準。)

常規貸款為什麼受歡迎?

利率通常更有競爭力(尤其信用、收入狀況好的情況下)。

選擇彈性:30 年固定、15 年固定、或 7/10 年 ARM,按家庭規劃搭配。

長期可省錢:低首付雖要 PMI,但淨值到 20% 可取消;比起 FHA,長期成本往往更容易壓低。
常見三個誤區(踩過雷的人都懂)

  1. 「我存款多,就一定貸得下來」
    銀行更看重收入穩定與信用紀錄。只有存款、但收入報稅不穩,仍可能被拒。

  2. 「一定要 20% 首付」
    錯。3%~5% 的常規貸很常見;關鍵是你能否承擔更高月付+PMI,以及總成本。

  3. 「只盯最低利率,不看條款」
    利率只是表面。Points(買點)、ARM 如何調整、提前還款規則都會影響到手成本。

新移民實操 4 步

第一步:先養信用
到美第一年就行動:開卡、按時還款、保留每月對帳單紀錄。

第二步:穩定報稅(特別是自雇)
銀行看的是你報稅申報的收入,不是帳上現金。

第三步:算清月付
「房價 + 利息 + 地稅(加州約 1%~1.2%/年)+ 屋保 + HOA(如有)」一起看,別只看房貸本身。

第四步:拿到預批函再出手
先找銀行或貸款經紀做預批(pre-approval),知道自己能買多貴,也能在出價時更有底氣、加快過戶。

什麼人最適合走常規貸這條路?

在美有兩年以上的工作/報稅紀錄;


信用分數 720+ 更有利;

有一定首付,但不想背過高成本;

計畫自住、重視長期總成本的人。

ARM 是什麼?為什麼很多家庭會選 7/10 年固定的 ARM?

ARM(可調利率):前 7 或 10 年利率不變,過了固定期,才會按市場利率調整(通常每半年或每年一次,調整幅度有上限)。

它的好處:固定期利率通常比 30 年固定更低,月供更輕。

為什麼很搭實際生活?許多家庭 7~10 年就會換屋(換城市、換學區、換房型),往往在利率重置前就賣房或再融資,等於享受了低月供。

但要有風險意識:若固定期後還持有房子,利率可能往上跳,月供會變多——你得提早準備好「要不要再融資、是否扛得住」。

口袋小辭典(超快懂)

PMI(私人房貸保險):首付 <20% 才需要;保的是銀行不是你。等你房屋淨值到 20% 左右就可取消,月供會降。

Points(買點):先花一筆錢把利率買低。一般 1 個 point ≈ 貸款額的 1%。適合打算長期持有的人。

ARM:前幾年固定、之後按市場調。看清三件事:固定期多長、到期後多久調一次、調整有沒有上限(cap)。

Jumbo:超出常規上限的貸款。要求通常更嚴(信用、首付、資產留存等)。

最後一句話

常規貸款不是最「好拿」的選擇,但它最「標準」。先用它建立理解框架,再去比較 FHA、VA、Jumbo 等選項,你的決策會清楚很多。對新移民而言,先信用、再收入、資金留痕,路就通了。等規劃明白了,再選 30 年固定或 7/10 年 ARM,都是好選擇——關鍵是和你的生活節奏對得上。

咨询邮箱:benjiang98@gmail.com

咨询電話(408)621-9920

华夏佳景地产及贷款公司https://goodviewrealty.net/

WeChat ID:BenJGreat

發佈:2025-11-08 11:33 | 修改:2025-11-08 11:33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