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華人小圈子,與外族裔同行

專訪創業家,投資人,全球玉山科技協會榮譽理事長胡立民博士

記者/ 郭簡

矽谷的街頭咖啡館裡,常見這樣的畫面:華人工程師、印度行銷專家、美國設計師、拉丁裔產品經理圍坐一桌——他們討論的,不只是程式碼,而是如何讓一個想法變成全球產品。這樣的場景,道出了矽谷的精神核心:創業不只是個體的奮鬥,而是一場跨文化的協奏。
Ellie Mae 共同創辦人胡立民博士說:「矽谷的成功,不是個人神話,而是群體結構。這裡的生態完整,讓創業變成一件可以被支持的事。」

一、從信任小圈到打開世界

許多華人創業者剛踏入矽谷時,最先接觸到的仍是熟悉的語言與人脈。同鄉、同學、同文化,確實能在早期提供信任感與安全感。但胡博士提醒:「信任如果只在熟人之間流動,就會變成限制。

他觀察到,華人團隊往往技術強、執行快,卻容易陷入封閉迴圈——產品做得好,但只在華人圈被看到。「市場很大,只是我們習慣在自己的小池塘裡游,」他說,「而世界在等的是願意跨出去的人。」

二、多族裔合作的優勢

矽谷是一個以多元為基因的創業實驗場。
在這裡,超過一半的新創公司由移民創立。不同族裔帶來不同的強項:

華人:技術紮實、效率高,擅長把產品做到極致;
印度人:語言靈活、邏輯敏銳,長於推銷與籌資;
美國人與猶太裔:懂品牌敘事、熟悉資本市場;
拉丁裔:善於社群經營與情感連結;
以色列人:勇於試錯、擅長安全與AI技術。
胡博士說:「一個成功的團隊,像五行相生。華人是土,穩定根基;印度人是火,點燃市場;美國人是金,掌控資本;拉丁裔是水,流通社群;以色列人是木,開枝散葉。」這樣的互補,讓矽谷不只是創業聚集地,更是一個文化融合實驗場。

三、矽谷為什麼能融合

矽谷的「開放文化」並非抽象理想,而是被制度支撐的結果。 這裡的創業環境,容許人失敗、鼓勵人再來。「美國的破產制度,是創業者的第二次機會。」胡博士解釋,企業經營失敗時,創辦人可依Chapter 11重組或Chapter 7清算,七年後信用即可恢復。這意味著,失敗不是永久標籤,而是學習的成本。他強調:「在矽谷,失敗過的人反而更受尊重,因為他知道坑在哪裡。」這種制度上的寬容,正是創新循環的基石。

反觀中國,大多數地區仍缺乏個人破產制度。一旦企業倒閉,創辦人可能終身背負債務。 於是人們更傾向保守經營——這不僅扼殺了冒險精神,也讓創新停在安全線內。制度決定文化,而文化決定創新。這就是為什麼矽谷的多族裔能彼此信任——因為他們知道,風險可承擔,失敗可重來。

四、語言之外的隔閡

不少華人創業者將與主流隔絕歸咎於「英文不好」,但胡博士指出:「語言只是表層,真正的隔閡是文化。」在美國的會議中,人們更看重你有沒有觀點,而不是語法完不完美。他笑著說:「在這裡,不發聲就等於不存在。」 他常提醒學生:「你講得再糟,也比沉默好。市場不會幫你說話。」在他指導的創業團隊中,最初總有成員不願發言。後來他設了一條規矩:每個人都要輪流提一個問題。「問題問得好,才表示你在思考,」他說,「這是溝通的起點,也是信任的開始。」

五、從分工到共創

「華人創業者往往以為團隊是分工,其實團隊是互補。」胡博士說。在他眼裡,最好的團隊不是各做各的,而是能相互挑戰。他回憶Ellie Mae創業初期,工程師和行銷人常爭論。 有人嫌市場部誇大,市場部又嫌技術部慢。「但那正是創造力誕生的摩擦。」他笑著說。「我們拍過桌,但拍完還能一起吃午餐。因為我們知道,爭論的目的是讓產品更好。」他總結:「團隊的信任,不是安靜無聲,而是彼此透明。」

六、文化的融合,就是市場的入口

要打開全球市場,光有技術不夠,還要懂人。不同文化對信任的定義不同:華人看熟人、美國人信制度、拉丁裔重情感。
如果團隊裡同時有這些人,產品從設計開始就會更具包容力。舉例來說,一款教育App若由華人設計技術、美國人負責用戶體驗、拉丁裔經營社群,那麼它一出生就具備全球基因,不需要再「本地化」。這正是多族裔合作的價值所在:產品的多語言性,源自團隊的多文化性。

七、走出同溫層,邁向世界

胡博士常提醒年輕創業者:「別把華人圈當成你的全部市場。」 他說,華人圈很小,內部競爭激烈,但全球市場大得多。
「當你開始和外族裔合作,會發現他們不是對手,而是通道。他們的朋友、投資人、媒體,都可能成為你產品的下一站。」矽谷的許多成功公司——從DoorDash到Airbnb——都是這樣誕生的:
不同文化的人,看見了彼此看不到的機會。

八、結語:讓世界變大的,是心的開放

矽谷的奇蹟,不只是科技的勝利,更是文化的融合。當不同族裔的人彼此信任、彼此成就,一個又一個世界級品牌由此誕生。胡博士說:「矽谷的精神,不在於完美,而在於不怕嘗試。 你敢試,世界就會為你讓路。」走出華人小圈子,與外族裔同行,不只是市場策略,更是一種心的修煉—— 讓我們學會在差異中合作,在多樣中成長, 讓創業,不再是孤獨的戰鬥,而是人與人共同完成的夢。

胡立民博士聯繫電話

(510)909-8832

郵箱liminhu@gmail.com

 

發佈:2025-11-08 11:23 | 修改:2025-11-08 11:23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