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迭代:從「先做出來」到「越做越好」

專訪創業家,投資人,全球玉山科技協會榮譽理事長胡立民博士

記者/ 郭簡

矽谷的空氣裡,瀰漫著一種特有的節奏感——快,卻不浮躁。創業者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先做出來,再讓它變好。」 這句話背後,是一種哲學:不求完美,在實踐中完善。

在這裡,「快速迭代」幾乎是信仰。 它的意思是:先推出最小可行產品(MVP),讓市場檢驗你的想法,再根據反饋調整、修正、再出發。這樣的循環,不僅是產品進步的節奏,更是人成長的節奏。

一、完美主義的陷阱

我們都習慣「等準備好再開始」。學生要等學會全部語法才敢開口說英文, 工程師要寫出「零漏洞」的程式才肯上線,創業者要有完美商業計畫才願意啟動。

但矽谷的邏輯恰恰相反:「準備」永遠不會結束,唯有行動才是真正的學習。

Dropbox 的創辦人德魯.休斯頓(Drew Houston)最初沒有開發產品,他只拍了一段短短兩分鐘的影片,演示他「想做的功能」。影片上線後,七萬人立刻報名試用。這個結果比任何市場調查都真實。

「完美」的反面,不是「粗糙」,而是「拖延」。快速迭代教我們,不必等到萬事俱備,只要能讓想法動起來,就有機會生長。

二、最小可行產品:縮小夢想,啟動現實

矽谷創業者常說:「夢想要大,第一步要小。」 這一步,就是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一個剛好能測試市場反應的「最小版本」。如果你想做一個「健康飲食App」, 別急著做食譜、健身影片、營養分析。 先做一個簡單網站,每天推一份健康餐單;看有沒有人願意訂閱、留下回饋,再慢慢擴大。

MVP 是夢想的縮影,讓你在最低風險下了解市場的真實樣貌。也讓創業者學會一種謙卑:世界不一定如你所想, 但它會給你答案。

三、錯誤,是學習的副產品

Uber、Airbnb、特斯拉……這些巨頭的第一版產品,都不完美。Uber最早的App,只能在舊金山少數街區叫到車,Airbnb 剛開始時,網站上只有三張氣墊床。他們都在錯誤中修正、在抱怨中進步。每次失誤都是一次「真實世界的測試」。矽谷人說:「失敗不是災難,而是數據。」這句話聽來冷峻,卻隱藏著人性的智慧。 因為承認失敗,本身就是一種勇氣。 快速迭代並不要求你永遠對,而是要你願意修正。

四、制度給予的安全墊

矽谷敢於嘗試,還因為它背後有制度的支撐。 在美國,如果企業經營失敗, 創辦人可以依法申請破產重組(Chapter 11)或清算(Chapter 7)。債務經法院重整後,個人可在七年內恢復信用。制度讓人有第二次機會。 因此,創業者不怕錯,只怕不動。

反觀亞洲,尤其在中國,企業破產程序繁複、個人破產制度尚未普及。許多創業者一旦失敗,往往背負債務與心理壓力多年。這樣的環境,很難孕育真正的創新。

從制度層面看,「快速迭代」的文化其實是「社會對失敗的寬容」。 容錯,才有創新;信任,才有速度。

五、從創業到人生的節奏

快速迭代不只是商業策略,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你想學新語言,不必報十門課;
先每天開口講一句,錯了再改。你想經營副業,不必租店面;先做一頁網站試試反應。你想改變生活,不必訂下完美計畫;
先改一個小習慣,看看自己能不能堅持。

每一次微小的行動,都是一次迭代。真正的成長,不在於「一次成功」,而在於「反覆調整中越來越接近真實的自己」。

六、人文的一面:在不確定中生活

矽谷工程師常用數據、指標、轉化率說話,但他們也明白,這個世界的核心其實是「人」。快速迭代的精神,說到底是一種對生命的理解: 沒有人能預測一切,但每個人都能前進一點。 錯誤不是絕路,而是路的一部分。這讓人想到愛迪生發明電燈時的那句話:「我沒有失敗一千次,我只是找到了千種不行的方法。」在創業世界裡,這句話依然被奉為圭臬。每一次不完美的嘗試,都在為「更好」鋪路。 正如人生中,我們總是邊走邊學,邊跌倒邊成長。

七、結語: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快速迭代,不是草率,而是一種「進步的勇氣」。它教人面對未知、接納不完美,也教我們保持彈性與希望。因為在變化的世界裡,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本身。

蘋果第一台電腦是木盒拼裝的,特斯拉第一批車續航不到兩百公里,Airbnb 創辦人靠賣麥片籌房租。但他們都沒有等「完美」才開始。他們相信——行動,是唯一能讓夢想落地的語言。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而勇於修正,就是成熟的開始。

 

胡立民博士聯繫電話

(510)909-8832

郵箱liminhu@gmail.com

發佈:2025-11-06 08:42 | 修改:2025-11-06 08:54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