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簽署停擺法案 結束史上最長停擺 部分聯邦部門周四復工

【大紀元記者林子晨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週三11月12日深夜在白宮簽署臨時撥款法案,正式結束長達43天、創下美國史上最長紀錄的聯邦政府停擺。

多數聯邦機構預計自週四起陸續恢復運作,約百萬名無薪上班或被迫休假的聯邦員工將逐步返崗,並獲補發薪資。

該法案稍早在眾議院以222票對209票通過,幾乎所有共和黨議員及少數民主黨議員投下贊成票。參議院則在本週一打破僵局,8名民主黨議員倒戈支持,使法案得以推進並送交川普簽署。

此次政府停擺自10月1日開始,主因是兩黨就《平價醫療法案》(ACA)補貼是否延長而僵持不下。民主黨要求保留補貼,避免年底到期後數千萬美國人保費大幅上漲;共和黨則拒絕把醫療議題納入臨時支出方案。川普在簽署儀式上將民主黨立場形容為「勒索」,稱停擺「完全出於政治原因」,並再度呼籲國會取消參議院冗長辯論(filibuster)制度。

停擺期間對民生造成明顯衝擊。約67萬名聯邦員工被迫無薪休假,另有73萬人被要求無薪上班;全國空管人手不足,超過兩萬架次航班延誤或取消。國家公園、博物館及多個聯邦設施關閉,食品券(SNAP)等福利短暫中斷,影響超過4,000萬低收入家庭。

新法案將多數機構資金延長至明年1月30日;退伍軍人事務部、農業部與國會相關機構則獲得至2026財政年度結束前的完整預算。法案也明確要求政府補發員工停擺期間薪資,並暫停川普政府先前宣布的4,000多項裁員計畫。

白宮管理與預算局(OMB)已通知各機構,休假員工須自13日起返工,機場、國家公園及多項聯邦服務將在未來幾天逐步恢復正常。不過,新法案也設定下一個資金期限為1月30日,意味著若兩黨在醫療補貼與長期預算上仍無共識,美國政府仍可能再度面臨關門風險。

《大紀元時報》舊金山分社社區記者,關注社區政治、科技、經濟、文化、移民、法律、健康等新聞事件。
發佈:2025-11-13 00:51 | 修改:2025-11-13 00:51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