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路小玉舊金山報導】舊金山市長羅偉(Daniel Lurie)11月24日宣佈,正式啟動「跨宗教冬季庇護所」(Interfaith Winter Shelter)計畫,在今年冬天為無家可歸者提供更廣泛的庇護所、熱食與流動淋浴服務。
根據市長辦公室新聞稿,該計畫邁入第37年,服務期自2025年11月24日至2026年3月29日。這是一項季節性、僅限夜間的集體庇護服務,與往年相同,18歲以上的成人可自主申請床位,先到先得。
新聞稿稱,庇護所將在五個地點輪流開放,每個地點由不同信仰團體管理,每晚可增加30至80個床位。
這五個地點包括:卡農基普老年中心(Canon Kip Senior Center)、聖瑪麗大教堂(Saint Mary’s Cathedral)、聖馬可路德教會(St. Mark’s Lutheran)、第一普世教會(First Unitarian Universalist Church),以及貴格會會堂(The Quaker Meeting House)。
羅偉在新聞稿中表示,擴大庇護容量,是市府持續解決無家可歸與行為健康危機的關鍵措施之一,自他上任以來,市府一直通過擴增住房、庇護與康復服務,協助街頭民眾重返穩定生活等,努力解決舊金山的無家可歸及心理健康危機。
市長辦公室新聞稿稱,該計畫由無家可歸和支持性住房部(San Francisco Department of Homelessness and Supportive Housing)、舊金山跨宗教理事會(San Francisco Interfaith Council)、聖公會社區服務(Episcopal Community Services)合作管理。
舊金山跨宗教理事會執行主任邁克爾·G·帕帕斯(Michael G. Pappas)表示,該計畫已成為跨宗教合作的典範。他說:「關愛弱勢兄弟姐妹的道德責任,超越了宗教信仰的界限,37年來,『跨宗教冬季庇護所』一直是信仰付諸行動的有力體現。」
50多個宗教團體多年來持續投入,包括提供場地與準備餐食。
「正是由於他們的奉獻和努力,這項充滿愛心的集體行動才能減輕人類的苦難,並在寒冷的冬夜,每晚為多達80位無家可歸的兄弟姐妹提供休憩、食物和希望。」帕帕斯說。
聖公會社區服務已連續37年負責執行此計畫。該機構的執行主任貝絲·斯托克斯(Beth Stokes)說:「此次合作體現了舊金山一貫的價值觀,以及我們對關愛最弱勢群體的堅定承諾。」
在「打破循環」(Breaking the Cycle)的計畫下,羅偉近期啟動了一系列應對無家可歸問題的政策,包括:近期宣布啟用多個針對無家可歸者的住房;開設三個戒毒中心;建立社區整合型街頭外展團隊;全天候開放的警察友好型安置中心;以及協助毒癮者銜接治療的新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