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手指養護祕笈(三)

掌握4大澆水要領 植物會長得更好

作者: 川原伸晃 (園藝家),譯者: 方嘉鈴

編者按:如何讓觀葉植物永續生長?身為百年園藝老店第四代繼承人,作者根據豐富的實務經驗,著書提供正確的養護方式。本文分享澆水四大要領,助你跳脫常見的澆水失誤。

有一句諺語是「澆水三年功」——花3年,才能學會如何正確澆水。

澆水看似簡單,卻是一門相當深奧的學問。因為植物根部的水分與新鮮空氣,幾乎都是透過澆水取得。

若想掌握要領,最重要的基本原則是:等土完全乾燥後再給水。掌握四大澆水要領植物長得更好。

1. 適度缺水 

在我過往接觸的案例中,植物出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澆太多水。我很能理解擔心植物缺水的心情,但就像人一樣,如果植物吸收過多水分,就容易出狀況,請記得,適當澆水能讓盆栽更好的攝取和吸收營養。

一般來說,植物具有向水性,其根部會感知土壤的乾燥狀況,並為此伸展根部來尋找水源。如果盆栽內的水分充足、土壤一直維持溼潤狀態,植物就變得偷懶,根部也會消極生長,安於維持現狀。再加上,植物根部需要呼吸,如果水分太多,可能導致根部窒息、甚至腐爛等狀況。

(大是文化提供)
2. 最佳時間點和澆水量

澆水的最佳時間點,請控制在盆栽內的栽培用土完全乾燥時,且記得澆水量,只要占盆器體積約1/4即可。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問:「澆水不是要加到水從盆栽底部流出為止嗎?只加1/4會不會太少?」事實上,前者僅適用於保水性較低的栽培用土,如果是富含腐植質的栽培用土,由於保水性強,所以每次水量加1/4,會比較適合。

把水量控制在這個範圍內,就可確保水能充分滲透到土壤中,也有足夠的空間讓空氣流動。而且水沒有多到從盆底的排水孔流出,就代表盆底不會因為積水而阻礙根部呼吸,此外,因植物透過根部吸收水分來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澆水時間可選在早上。

就像我們想維持身體健康一樣,經歷過適當的飢餓(乾燥)與飽足(溼潤),才能讓植物的生理機能維持健康生長。

3. 善用覆蓋法 減少水分蒸發

為了避免觀葉植物受到氣溫太高或太低的影響,以達到抑制水分過度蒸發、隔絕小蟲、避免雜草叢生等效果,在這邊提供一個照顧的小訣竅,就是「覆蓋法」。

覆蓋法,是指將各種素材鋪蓋在觀葉植物的栽培用土上,一般會使用碎石、細沙、樹皮、椰子纖維或麻布等素材,但碎石或細沙在經過反覆幾次的澆水之後,很容易跟栽培用土混在一起,而其他素材又不太自然,也不美觀,所以我習慣用「苔蘚片」(乾燥的苔蘚)。

(大是文化提供)

這是我從庭院造景中獲取的靈感。一般景觀盆栽多半使用活的苔蘚類植物來裝飾栽培用土,但是活苔蘚得額外花心思照顧,不太適合初學者,所以我特別選用乾燥的苔蘚片,既不用澆水、也不用額外照顧,還不會跟栽培用土混在一起,而且漂亮、自然,十分值得推薦。

如同前面所說,使用覆蓋法可隔絕土壤中因富含腐植質所滋生的各種小蟲,像是果蠅等。但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小蟲都對植物有害,為了維持大自然的平衡,我建議大家在照顧植物時,盡量打造一個互不干擾、可以彼此和諧共生的環境。

此外,如果使用覆蓋法,在澆水時請記得要掀開或避開覆蓋物,以避免覆蓋物出現變質等狀況。

(大是文化提供)
4. 使用輔助器具:土壤溼度計

有時候盆栽的表面雖然看起來已經乾了,但栽培用土的內層仍相當溼潤,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替植物澆水,就會出現常見的「澆水失誤」。

有一些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判斷土壤的乾燥程度,例如衡量盆栽的重量,但對於初學者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為此,我推薦給大家的方法是:使用植物專用的「土壤溼度計」。只要把土壤溼度計插進盆栽裡,非常簡單就能從溼度計上的顏色變化,判斷什麼時候要補充水分,尤其適合那些無法確切掌握盆栽乾燥程度的初學者。

(大是文化提供)

土壤溼度計就像自行車上的輔助輪,可以幫大家熟悉植物的澆水規律,感受栽培用土的乾溼度週期變化,直到大家有足夠經驗可掌握植物澆水的時機為止。

(網站專文)

(本文摘編自《盆栽急診室:葉子變黃、掉葉、病蟲害、換盆、修剪分枝, 百年園藝老店繼承人的綠手指養護祕笈》,大是文化提供 )

責任編輯:曾臻

書摘。(大是文化提供)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11-27 04:26 | 修改:2025-11-27 04:26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