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為何急不可耐清算「李克強經濟學」

【大紀元2023年1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導)前中共總理李克強剛剛去世,對他的政治遺產的清算就已經開始了,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當局對國有企業做出了新的指示,反映出中共的一、二號人物的內鬥仍在持續。

當局清算「李克強經濟學」

11月7日,在中共深改委第三次會議上,當局對國有企業做出新的指示,「推動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加強對自然壟斷環節落實國家重大戰略和規劃任務」的監管、「推動處於自然壟斷環節的企業聚焦主責主業」。

這些措施進一步確立了國企在中國經濟中的主導地位,似乎是在清算李克強的政治遺產,他強調的是向國企灌注更多的市場因素,而不是強化國企。

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提出,自然壟斷行業要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將競爭性業務全面推向市場。

中共的一、二號人物在經濟管理權上的爭執貫穿著整個過去的十年,2016年7月份,中共兩名最高領導人分別對如何國有企業如何發展做了相反的批示,令下屬無所適從。

當時習的批示「要理直氣壯做強做大做優國企」、「加強和改進黨對國企的領導」;李的批示則是「國企要遵循市場規律,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淘汰過剩落後產能」、「推動國企改革,推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

旅美經濟學者鄭旭光(鄭旭光授權)

政經學者、《旭光時評》主持人鄭旭光對大紀元表示,李克強是讓國企更具有市場性質,並不是說把它變成私人企業。共產黨從來沒有說不搞國企了,一直都是這麼一個路子,朱鎔基那時候叫抓大放小,習時期叫做大做強做優,現在主要的是做強,做大都不提了。因為國營企業肯定是賠錢貨,賠得太多了國家就不願意賠了,就不做大了。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對大紀元表示,這次並沒有明顯變化,只是北京敘事方式有傾向性而已。真正區別是在於李克強提出的混改,現在不再提了。因為所謂的混改還是以國有為主,沒有多大意義。

「混改就是鼓勵私營企業投資進來,加大市場運營成分,激活國企的活力。國企向來不是以追求效率為目的,但又希望它少賠點錢,所以鼓勵讓私人企業進去,但必須控制在政府手裡。」鄭旭光說。

李克強的市場化 卻沒有配套的法律制度

現在很少有人提及10年前眾所周知的「李克強經濟學」了,巴克萊資本在研究報告中說,「李克強經濟學」有三個重要支柱,即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槓桿化以及結構性改革,核心是向市場放權讓利。

11月6日,李克強離世後不久,《財新週刊》發表社論《改革亟須新突破》,文章中不點名提到李克強名句「長江黃河不會倒流」。

文章還說,在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史上,十八屆三中全會與開啟改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樣,具有里程碑意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最重大的理論成果。

2013年十八大三中全會上,李克強在制定中國基本經濟政策方向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財新社論反映了習李之爭仍在繼續。

不過,所謂「十八屆三中全會最重大的理論成果」並沒有落實,本應擔綱中國經濟重任李克強的角色不斷被習掏空,國進民退一直在持續。

鄭旭光表示,李克強如果有政治遺產的話,應該就是十八大三中全會決議,所謂李克強經濟學是一個非常窄的政策性東西。

「習的做法是,他不會否定市場是決定作用,而是搞一些新提法,強調國企要做強做大做優,讓三中全會文件束之高閣。共產黨國家經常這樣,領袖想做一些他認為非常必要的事情,但又得不到多數人的認可,就會利用領袖地位,另外開一條線路,把黨的集體意志和決議束之高閣,中共過去十年就這麼幹的。」

台灣總體經濟學者吳嘉隆對大紀元表示,李克強的路線基本上就是朝市場化的方向走,但現在中共體制沒有真正的法律制度上的配套,所以他沒有辦法真的落實監控體系內的監控。

臺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吳嘉隆授權)

「比如說你污了多少錢,我查不出來。一定要到了某種程度,才去大動干戈去查。如果繼續搞下去的結果,肯定就是貪污權力要變現,開始要收割了。對阿里巴巴要收割,對滴滴出行要收割,所謂的民營企業家都要收割。」

由於缺乏制度的配套措施,中共政府主導的經濟措施往往以失敗告終。黃大衛說,(李克強)所謂全民創業、全面創新,還有什麼互聯網+,還有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最終結果都是變得並不如人意,非常不理想。

中共一、二號人物會繼續斗

隨著李克強的離世,繼任者李強如何處理中國經濟及與中共黨魁的關係成為焦點。按照慣例,二十大召開一年後,通常會召開三中全會,確定了國家經濟政策的基本方向,但至今還沒有召開三中全會的跡象。

近期當局不斷釋放要繼續改革開放、給民營企業和外資更大空間的信號,但當局的說法與做法不一樣,阻擋不了民營企業家跑路和外資逃離。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un Huang)(黃大衛授權)

黃大衛認為,新總理之後未來經濟情況取決於兩個方面,首先是國際關係能不能得到改善,不改善的話就進入內循環;其次是政治安全跟經濟之間考量誰更重要,這完全取決於北京最高領導人的意向,他能在政治安全方面出讓多少空間發展經濟。

鄭旭光說,李強去做總理,跟李克強差別不大。中國經濟要穩穩運營,經濟政策就不能有劇烈的改變。

「現黨魁那套走不下去了,經濟要爆雷,工人、官員、教師都要工資,維穩任務更多錢更少,所有的人都得給他吹這個風。因為錢的問題他解決不了了,必須跟美國搞好關係,打台灣的事必須放一放,必須讓私人企業動起來,光用口號不行,得給點實惠。」

李克強代表過去的政治格局和利益格局,把李克強弄死這個格局沒有變。鄭旭光說,「現黨魁只要在位就沒有未來,只要日子好過幾天,他馬上就會故態復萌。日子難過的話,他可能會妥協一些。」

「李克強走了,有些事情李強似乎還能做。」鄭旭光表示,(但中共)內鬥永遠不會停的,下面肯定就是李強了,不鬥李強也不行啊,誰讓他是二號呢?毛澤東的二號劉少奇、林彪不是都是鬥下去的嗎?周恩來堅持當三號就沒事,你既然是大管家的角色,你不跟老闆鬥,你的事怎麼幹呢?

吳嘉隆表示,(中共)內鬥是一定的,因為要找人背鍋,所以肯定會不斷有人要背鍋。

外資都要撤離 中資也在撤

在中共安全壓倒經濟的議程之下,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再加上美中地緣政治日益緊張,投資者對中國市場失去了信心。11月3日,中共外匯局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直接投資負債減少118億美元,這是自1998年有記錄以來首次出現負值。

黃大衛表示,外資撤離最早就出現在2018年左右,疫情前已經是開始大量撤離,尤其是深圳的南方地方。上海是在疫情期間就進行撤離,現在該撤的外資已經基本上陸陸續續都撤完了。

吳嘉隆說,中國不再是做生意的好地方,外資肯定繼續撤離。現在跑的話,可能還有人要進來接盤,你還可以拿他們的錢走人。再不跑的話,後面沒有人接盤。

「整個經營環境已經變壞了,中共自己還感覺不出,來還以為可以繼續悶聲發大財,人家已經看出來了,中國的環境已經輸給東南亞、印度、墨西哥等其它國家。」

鄭旭光認為,不光是外資撤離,中資也在撤離。中低端製造從長遠布局,肯定要到勞動力便宜的地方。再有美中這種地緣政治競爭,註定你的高端是被打壓的,那就要變成新加坡企業,不受中國企業的約束了。

「中國的老齡化都是定了的事,資本外流都是定了的事,中美競爭都是定了的事,再換一個人來,美國照樣要遏制你的科技發展,軍事發展。還有中國發展到一定程度,資本回報率遞減,這個也改不了。」

他說,西方也覺醒了,過去被騙得太狠了,共產黨原來不想搞和平演變,現在圖窮匕見。中共明確告訴你,黨國是不想變的。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