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鵬觀察】史詩級救市落空?上市年報洩真相

【2024年05月22日訊】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秦鵬觀察》。今天是美東時間5月21日,京港台時間5月22日。

今天焦點:中共政府日前推出房地產史詩級救市措施,為何必然落空?政府下場買樓,趁火打劫恐還爛尾。

中國前四個月財政收入加速下降,經濟復甦只是曇花一現。最新上市公司年報,透出2024中國悲慘真相!

首先,還是請大家在評論區,關注我的YouTube新頻道以及乾淨世界頻道,謝謝。

史詩級救市終要成空 投資者拋售獲利逃離

5月17日,中共政府推出3項重磅拯救房地產的新措施,分別是國企出面大量收購過剩房屋、降低抵押貸款首付金額,以及取消首套房與第二套住房的利率下限。同時,中共央行也針對國有企業,設立了3,000億人民幣的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宣稱要以「合理的價格購買已建成與未售出的住房,用於保障性住房政策」。

對此,外界很多讚揚聲,《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宣布迄今最大膽的房地產救市措施」,野村(Nomura)證券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則稱這標誌著中國樓市危機要結束了。

但是,我一開始就沒有看好這樣的做法。上週四(5月16日),在《希望之聲Tv》的【專家解讀】節目中,我針對當時彭博社劇透的政府要出資收購房屋變保障房的計劃,潑了幾瓢涼水。

我說,第一,這不是為了救房東們,而是因為中國房地產占GDP25–30%,全國房子賣不出去、房價下跌,會導致經濟持續低迷,政府稅收會隨之下降。而房產占中國居民財富的70%,房價下跌也會讓人們更不敢消費。而且,中國地方政府的開支40–50%靠賣地,也就是著名的「土地財政」,房子賣不出去,開發商就不會再買新土地,地方政府就沒錢花,所以,現在當局這樣做,是為了救自己,想把經濟拉起來;

第二,我說,讓國企買房子實際上是要來割韭菜,首先是對開發商。因為中國房價超過70%被政府通過賣地、稅收等拿走了,開發商只拿到一小部分,如果政府按市場價格收購,那不就相當於把賣地搶走的錢又都吐出來了嗎?所以,收購價肯定要大打折扣,對開發商來說,這就是趁火打劫。所以,它們會被割肉。還會割誰的肉呢?買房者。

政府這樣不是要讓房價漲上去,而是要給市場製造一個假象,你看國家隊都下場了,你們趕緊買房子吧,這樣開發商可以部分解套,就有錢買政府的土地了,這才是真實的目的。如果誰信房價要穩住或要漲價了,誰倒楣。

第三,我說,中共政府肯定是說大話花小錢,因為一方面政府真沒錢,你看現在地方債那麼高,公務員們都沒錢了;另一方面,如果真的大規模買房作保障房,那開發商的房子賣給誰?這不自己人打起來了嗎?還有一點,中國房地產窟窿太大了,每年商品房銷售8萬億,地方政府絕對不可能花幾萬億托市,最多出一千多億象徵性入市,再大肆宣傳一下就行了。

大家看,後來中共出爐的房市新政,是不是和我說的差不多?

而且,5月18日,中國財經數據挖掘專家老蠻給了一組數據,也證明中共高調讓國企買房,就是一個騙局。

@老蠻頻道 以廣州為例,稱市政府手上現在已經有30萬套保障房,相當於廣州整整四年的新房成交量。這些保障房現在在幹什麼呢?在沉睡吃灰,沒有用於任何用途。全廣州市符合保障房申請政策的總人數只有兩萬人,消化不了這30萬套房。這些保障房也沒有辦法拿來出租,因為你無論怎麼定租金標準,無論怎麼選擇租戶,都不合適,都是利益輸送。也不好拿出去賣,衝擊市場的事就不說了,你無論怎麼定價都是錯的,都是國有資產流失。所以只能閒置吃灰。類似的,手裡有幾十萬套房子的政府,有多少呢?包括所有一二線城市政府。

所以,大家指望地方政府大規模從地產商手裡購買保障房嗎?別想了,就是演一齣戲,花一點小錢給陷入困難的央國企房地產公司送一下溫暖,同時騙更多韭菜為黨接盤。

當然,可能有朋友會問,這個最大的招兒確實是花槍、假把戲,那其它幾項措施怎麼樣?更關鍵的,如果老百姓大部分相信中共政府呢?

這是很好的問題。我們來看看中國經濟學家、地產界和民間的反應,就知道,這些大招到底會有多少作用了。我簡單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三類人,一類是不上鬼子當,一類是有心無力,還有一類是且看他們表演。

我們先看一個很有意思的對話。三大段,第一段,說了官方三大法利好政策,首套房二套房首付下降、公積金貸款利率下降等;亮點在後面,準備了兩套說詞,一套針對潛在的買房客戶,說政策密度和力度很大,說明政府決心很大,房價不說反彈大概率是以撐住了,所以,趕緊買房吧,現在是好時候。

另一套說辭針對業主「沒有解決經濟問題和新房去庫存的問題,就不能解決二手房價穩定問題,每次政策都有客戶入手但是房價一直下降,可以趁機賣掉」。

各位,你們相信那個版本?

關於降低首付比例,有兩張圖在微信熱傳,一張說,這「意味著30mm的網撈不到魚了,換15mm了,懂」;還有一張,計算了一下首付比例由30%變成15%之後,首付+貸款利息,最後發現,新政策下總付出更多了。有網友就諷刺,你知道為什麼貸款利率為什麼不是降到2.75%而是2.85%了吧?經過測算的。

也有人嘲笑,「100萬的房子,以前背70萬、60萬的貸款,史詩級的利好……以後可以背85萬的房貸了!」

以上我們更多的是講一般網友的反應,而民意決定了實際需求。看起來不妙吧?別急,財經圈的專業人士更不看好。

5月17日,世界著名投行大摩一點沒客氣,下調了中國房地產板塊的看法,從「有吸引力」下調至「與大市一致」。

一個地產界朋友,也在朋友圈警告「房子多的趕緊拋。政策期最多60天時間,你能夠賣出好價格的不會超過45天時間。」

事實證明,投資人也不看好。週一,房地產類股票領跌,導致港股收黑,香港恆生內地房產指數以下跌0.7%收盤。

我不看好房市前景,還有更根本的原因:中國房市不振的三大核心問題,供遠遠大於求,經濟下行導致民眾收入下降或預期變差,以及預售制導致爛尾概率大增,現在當局一個都沒觸及,所以降低首付後不僅貸款還的本利和更多,還更容易爛尾。

而且,對央行宣稱準備3,000億再貸款給國企購房做保障房,我認為也會爛尾。因為,中共當局本質是逐利的,並不是為民眾服務,房子買太多,依然只會讓其吃灰,而由於房價依然太高,即使出租也會賠錢,政府絕對不會傻呼呼地做下去!

前四月財政收入降幅嚇人 上市年報再透真相

要救房地產,就要救經濟,但是當局想到的主意,是讓你買房子,買汽車,買家電,買手機,還要去旅遊。然後發行超長期國債,準備放水。如果我們對比一下,中共統計局今年第一季度鼓吹經濟向好,GDP增長5.3%,再看看現在黨中央這麼忙碌,總覺得哪裡不對。所以,我們想知道,中國經濟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

之前,我們從三駕馬車的真實同比看出了一些端倪,得出結論是中國GDP化妝術曝光,「國九條」難救A股。今天,我們再從另外幾組最新數據,看看經濟到底怎麼樣了。

第一組數據,說實話把我嚇著了,比我想像的還要糟糕。週一,中國財政部公布,中國2024年頭四個月的財政收入同比下跌了2.7%,而此前公布的1至3月較去年同期下跌2.3%。這進一步表明,中國經濟復甦乏力。

分析子項,更讓人驚訝:1–4月,企業所得稅收入17,898億元,同比增0.9%,這說明即使去年前二個月因當局無預警放開風控,全國接近停頓,今年的日子也沒變得好過;個人所得稅5,007億元,同比降7%,這說明高收入的人要麼下崗了,要麼降薪了。

印花稅1,358億元,同比降17.1%,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339億元,同比降52.7%,這說明,交易包括股市交易大幅下降。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3,484億元,降7.7%,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0,536億元,降10.4%,這說明土地財政繼續崩塌當中。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2,198億元,降20.5%,這說明當局日子更不好過,真沒錢了。

而且,了解中國財政收入的人都知道,當局奉行竭澤而漁的政策,最近這些年,除了疫情期間,財政收入一直大大高於GDP增長率,甚至多年以二位數增長,現在全面下降,到底發生了什麼呢?大家來選擇一下:A、政府良心發現,減少了稅收和亂收費;B、GDP造假,C、稅收很高,不好意思報真實數字。

我們知道,經濟學有一個常識,就是上市公司由於擁有的資源更優厚,所以盈利情況,應該好於GDP增長情況。這一點各個國家都通用。但事實如何呢?

我們看到的中國A股的盈利數據正好相反。

比如,一家頭部券商的數據是2023年A股的整體盈利水平同比下滑了1.4%,其中非金融行業下滑3.3%。到了2024年一季度,A股盈利更是同比下滑了4.3%,其中非金融行業下滑了5.1%。另一家券商的口徑略有不同,剔除金融和石油石化後,2023年A股的歸母淨利潤同比是-3.69%,2024一季度同比則是-5.62%。

專業分析師還從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的角度,進行了分析。用REITs驗證,是因為它涵蓋了產業園、物流倉儲和高速公路在內的各種真實資產的運營情況。以公司為主體的經營業績可以做各種方式的平滑和修飾,但資產視角很難做這些事情。結果發現,建信中關村REIT的出租率急速下滑——從2022年初的96%一路跌至2023年底的64%,企業租戶到期不續租、退租、縮減面積等情況在產業園REIT的年報裡比比皆是。另外,張江產業園REIT上市材料裡公布的光大園2021年前十大租戶,現在只剩下三家。物流倉儲REIT的情況也類似。

根據財新網統計,中國六大行(中農工建交郵)2023年營收同比增長率均值是0.58%,較上一年下降0.47%,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營收同比負增長。而這六家銀行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率均值為1.91%,較上一年增速下降了4.78個百分點。

看起來,雖然增長率不咋地,但是好歹淨利潤均為正值,對吧?別急,專業人士指出,這些銀行採用了技術手段保證了淨利潤增長的比收入更快,即都動用了撥備率這個「大殺器」:工行、建行、農行、交行、郵儲銀行同比分別少計提17.4%、11.5%、6.6%、5.8%、26%的資產減值損失,於是淨利潤波動被成功平滑掉了。

當然,我們不是說所有的中國企業都難過,但整體來講,絕大部分企業2023年不好過,2024年更是和「卷」、消費降級等聯繫在一起。畢竟,在中共當局趕跑了外企、嚇壞了民企,又堅決不肯給老百姓發錢之後,只靠當局吹喇叭,中國還是很難走向「經濟光明論」的。

那麼,接下去又會發生什麼?我將為大家繼續觀察和分析。也請喜歡我節目的朋友,在評論區訂閱我的新頻道。2024,讓我們一起關注歷史大轉折時刻!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ix7du7PHahnSJm8dctzDA
歡迎訂閱乾淨世界頻道:https://www.ganjing.com/zh-CN/channel/1eiqjdnq7go7cVXgAJjJp39H61270c

《秦鵬觀察》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

「三藩有話説」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