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北者朴研美:逃離朝鮮的經歷

【大紀元記者薛明珠伯克利報導】非營利組織「美國轉折點」,於12月5日(週四)晚間,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舉辦了一場講座,邀請脫北者朴研美(Yeonmi Park),分享她逃離共產朝鮮的親身經歷。活動吸引了大批聽眾,現場座無虛席,掌聲如潮。

朴妍美在演講中。(薛明珠/大紀元)

朴妍美是知名的脫北者與朝鮮人權活動家。1993年出生於朝鮮北部地區,她13歲時被販賣至中國山東省,飽受蹂躏,之後輾轉逃往南韓,現在定居美國紐約。

與世隔絕的朝鮮印象

在講座中,朴研美回憶了她在朝鮮的成長經歷。她提到,那時候自己對世界幾乎一無所知。朝鮮的日曆以金日成的出生年份為起點,她不知道自己是亞洲人,只知道自己是金日成的子民,甚至從未見過世界地圖。她形容朝鮮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國家,宛如生活在另一個星球上。

朴研美還說,在朝鮮,她從未吃過一頓飽飯,最大的夢想是擁有一大桶麵包。她有父母和一個姐姐,她也和大多數孩子一樣上學,但學校教授的內容並非科學或實用知識。即使是數學課,老師也會灌輸共產主義思想。

她的母親從小告誡她:「不要隨便說話,因為鳥和老鼠都能聽見。」母親還說她的嘴巴最危險。因為說出一句政府不允許的話,政府會追究家族三到八代人的責任。朴研美表示,這就是所謂「連坐制」。

人為飢荒

她表示,共產主義以「完全平等」、免費醫療、教育、住房和生活保障為名,實行對私人財產的徹底剝奪,奪走了人民的一切,包括自由。朝鮮政權更是根據家庭出身,將人民劃分為51個階級。例如,朝鮮革命時期支持金日成的家庭,被標為「忠誠血統」,享有特權;而地主階級的家庭,則被歸類為「有污點的血統」。這種階級制度不僅取決於家庭出身,還決定了個人是被餵養還是被餓死。這樣的制度宛如電影《飢餓遊戲》的真實版。

她說,金正恩的問題是什麼?他太胖了,因為他吃得太多。而朝鮮人民幾乎沒有食物。對於那些處於低階層的朝鮮老百姓來說,飢餓更是被刻意強加於他們的苦難。她強調,朝鮮的飢荒完全是人為造成的。金正恩進行了超過500次導彈試驗,每次試驗的費用都足以養活全朝鮮人民多年。如果他能少進行一次試驗,朝鮮就能減少一些飢餓和死亡的人。

講座現場。(薛明珠/大紀元)

思想控制下的老百姓

朴研美表示,眾所周知,朝鮮有集中營、大量飢餓的人口,缺乏電力和互聯網。然而,鮮少有人了解,朝鮮共產政權徹底改造了語言,抹去了許多關鍵的概念。這種語言控制,與喬治·奧威爾在《1984》中描述的情景如出一轍。例如,「好」可以被解釋為「壞」,「奴役」可以被定義為「自由」。

她舉例說,在朝鮮,「壓力」這個詞不存在。在「社會主義天堂」裡,怎麼可能會有壓力?因此,這個詞被徹底抹去。同樣,「愛」這個詞也被消除。在朝鮮,唯一被允許愛的是「偉大領袖」。我們從未被教導去愛父母、伴侶、配偶或子女。她記得小時候,老師告訴她的第一件事是,她的生父只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父親」,她真正的父親是「親愛的領袖」。孩子們被教育要憎恨父母,與家庭割裂,把政府視為唯一的依靠。

她說,朝鮮人甚至不知道「人權」這個詞。如果連這個詞都不存在,人們又如何理解「人權」的概念?同樣,如果不知道「自由」這個詞,那又怎麼可能認識到什麼是自由呢?

逃離朝鮮

在朝鮮,朴研美通過從中國偷偷帶入的DVD,看到了美國電影《鐵達尼號》。她花了近七個月的時間,才看完這部電影,並深受震撼。朴研美坦言,這是她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人性的存在。她說,在朝鮮,生命被視為國家的財產,個人毫無意義,唯一的價值就是服務共產黨,為革命而死。而《鐵達尼號》讓她看到,生命可以為更有意義的事情而活著,而不僅僅是服從政府的命令。

2007年的朝鮮春天被稱為「死亡季節」。由於植物尚未成熟,昆蟲數量稀少,許多人因飢餓而喪命。當時,朴研美也靠捕捉蜻蜓和蚱蜢維持生存。然而,饑餓讓她下定決心,逃離朝鮮,希望能找到足夠的食物來延續生命。

朴研美與母親一起,踏上了逃離朝鮮的危險旅程。她回憶說,朝鮮的邊境戒備極為嚴密,士兵手持機槍執行「射殺令」。他們不會警告或試圖逮捕逃亡者,只要發現有人試圖渡河,就會直接開槍射擊。

她提到,在逃亡途中,曾遇到一位女子,透過賄賂邊境士兵,幫助她們成功穿越鴨綠江進入中國。然而,抵達中國河岸後,她才發現,這名女子其實是一名人販子。◇

現場座無虛席,沒有座位的人們只有站在門口或門外。(薛明珠/大紀元)

 

薛明珠:《大紀元時報》舊金山分社社區記者,關注報導灣區社區政治、經濟、生活、教育、文化等新聞事件。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