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智慧解焦慮:周曲利醫師談身心調理之道

【大紀元記者林子晨聖荷西報導】現代生活步調緊湊,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已悄然成為困擾各年齡層的健康問題。2025年5月8日,記者走進永恆中醫針灸診所,專訪資深中醫師周曲利,探討焦慮症的症狀、成因、中醫治療原理與調理方法。周醫師以豐富臨床經驗,融合中西醫視角,為讀者揭示焦慮症背後的中醫智慧,並分享實用建議。

一、症狀與成因:焦慮症的多面呈現

周曲利醫師觀察,近十年來焦慮症發生率顯著增加,患者常因肩頸僵硬、失眠等症狀求診,卻未必意識到焦慮才是根源。「一把脈,我常能察覺患者壓力過大,進而確診焦慮症,」周醫師說。

焦慮症表現多樣,包括突發心悸、手腳冰涼、出冷汗,甚至呼吸困難,嚴重者可能引發「密閉恐懼症」(Panic Attack)。約半數慢性焦慮患者可能會急性發作,急診檢查各項指標卻常顯示正常,僅以鎮靜劑暫緩,難以根治。

中醫認為,焦慮症源於臟腑失調:心陰虛與心火重;肝氣不舒或肝火旺;腎虛。焦慮症常伴隨失眠,患者難入睡、易醒,導致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渙散,甚至消化功能受損,出現胃口差或腹脹,還可能影響記憶力。

二、學理與原理:中醫的整體觀

中醫治療焦慮症講究「辨證施治」,針對肺腑失調整體施治。周醫師解釋,中醫視人體為動態平衡整體,焦慮症多因心、肝、腎功能失調,影響氣血與陰陽平衡:

心火重:心屬火,火盛擾神,需清心火、養心陰。

肝氣不舒:情緒波動致肝氣鬱結,需疏肝健脾。

心腎不交:心火旺、腎水不足,致恐懼焦慮,需滋腎降火。

診斷上,周醫師通常結合望舌、切脈與現代經絡檢測儀器,保證準確性。主要表現為舌象上,心火重者舌尖紅如草莓或呈地圖舌、無白色的舌苔,肝火旺者舌紅苔黃,腎虛者舌淡;脈象則顯示心火重者脈數、肝氣鬱結者脈弦、腎虛者脈沉弱。經絡檢測以數據直觀呈現失衡狀況,提升診斷精準度。

三、日常小妙招:簡單調理安神

周醫師分享實用調理方法,助緩解輕度焦慮:

① 飲食調養:

清心火:百合、銀耳、梨子、桂圓煮粥,或多吃苦瓜、柿子、西紅柿,養心安神。

疏肝氣:白芍、甘草、木瓜、酸棗仁或「逍遙散」,柔肝健脾。

補腎水:黑芝麻、黑豆、桑椹子或「六味地黃丸」,緩解恐懼。

② 穴位按摩:

內關穴(PC7):手腕內側兩筋間,距腕橫紋兩寸,焦慮發作時按壓並深呼吸(快速呼吸三次後,緩慢呼吸),緩解心悸與焦慮發作。

大陵穴(PC7):手腕中心橫紋中間,清心火,緩解心神不寧。

太沖穴(LR3):第一、二腳趾骨間,疏肝解鬱,緩解情緒急躁。

太溪穴(KI3):內踝後方凹陷處,補腎安神,減輕恐懼感。

③ 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多喝水補陰,適量運動促氣血流通。

四、何時應就醫:勿忽視長期焦慮

周醫師提醒,輕度焦慮可自我調理,但若頻繁發作、影響工作社交,伴嚴重失眠、消化不良或恐慌發作,持續數週,應及早就醫。中醫以針灸、拔罐、中藥及經絡調理為主,結合飲食與穴位按摩,效果顯著且副作用小,相較西藥鎮靜劑更能從根本調理身心。

五、案例與生活小妙招

案例一:高速公路恐懼症

一名40多歲女性因心慌、手抖,數年不敢上高速公路。經診斷為心火旺、腎虛的「心腎不交」,周醫師以針灸、清心火、補腎等治療,患者一個多月後即順利駕車。

案例二:密閉空間恐懼

一位印度裔母親因密閉空間恐懼,多年不敢乘飛機。周醫師透過針灸與穴位按摩,逐步緩解其恐慌,兩個多月患者在關門環境中感到平靜,成功搭機飛回印度與家人團聚。

案例三:快速緩解密閉恐懼

一名菲律賓旅客在飛機上突發心慌、頭痛、半昏迷狀態,伴隨強烈不適。周曲利醫師迅速、連續施壓合谷穴與內關穴,以疏通氣血、緩解心悸與緊張。患者對周醫師表示穴位按壓比西醫開的鎮靜劑效果更顯著。

焦慮症雖非致命,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周曲利醫師以中醫智慧結合現代科技,提供標本兼治方案。從飲食調養到穴位按摩,再到生活妙招,這些簡單方法助我們在快節奏生活中找回寧靜。若症狀持續,應及早尋求中醫診治。

永恆中醫診所位於美國南灣,由資深中醫師周曲利主持,提供傳統中醫與現代科技結合的個性化診療,接受多種保險。周醫師擅長針灸、推拿、中藥調理,治療焦慮、痛症、婦科、過敏及多種疑難雜症,採用美國先進電腦經絡檢測儀(南灣僅一台),快速評估12條經絡狀況,精準預防與診斷健康問題。

診所聯繫方式:

地址:1066 Saratoga Ave., Suite 100, San Jose, CA 95129

電話:(408) 241-6638

網址:www.myeternalhealth.com

《大紀元時報》舊金山分社社區記者,關注社區政治、科技、經濟、文化、移民、法律、健康等新聞事件。
發佈:2025-05-14 19:24 | 修改:2025-05-14 19:24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