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薛明珠苗必達報導】金山灣區媽媽教室,於1月17日(週五),在南灣僑教中心,舉辦了一場主題為「DIY春節應景、傳統美食」的講座。參與的灣區僑胞不僅品嚐了黑糖發糕、古早味碗粿,及臺式蘿蔔糕等經典年節美食,還學會了製作方法。

劉敏慧老師在現場示範製作古早味碗粿。(薛明珠/大紀元)
當天的講座由在新希望華人癌症關懷基金會,擔任「美味廚房」烘焙義工長達12年的劉敏慧主講。劉敏慧向大紀元表示,今天示範的蘿蔔糕、發糕和古早碗粿,都是春節期間的傳統應景美食。現在,許多僑胞已不熟悉這些家鄉小吃的製作方法。透過這次課程,希望能幫助他們學會製作,無論是過年還是平時,只要想吃都能輕鬆在家完成。同時,也希望藉此機會讓下一代的孩子們,了解臺灣的傳統美食文化,品嚐其美味,並認識這些美食背後的意義。

劉敏慧老師事先準備好的蘿蔔糕。(薛明珠/大紀元)
象徵好彩頭的菜頭粿(臺語:蘿蔔糕),是年節桌上的經典菜餚,蒸炊糕粿也是許多海外僑胞的童年回憶。劉敏慧表示,蘿蔔糕因發音與「好彩頭」相似,象徵好運與步步高升,是新年吉祥食品,寓意來年順利進步、吉祥如意。由於製作蘿蔔糕需耗時超過兩小時,劉敏慧在講座中以影片方式,介紹了臺式蘿蔔糕的製作過程。
臺式蘿蔔糕的用料包括一個大蘿蔔切絲、粘米粉一包、玉米粉60克、香菇5朵泡軟切丁、臘腸3條切丁、水8杯(廚房量米的杯)、油蔥酥適量。劉敏慧在介紹選材時,特別強調不要選用韓國蘿蔔,這種蘿蔔一煮就化,用華人超市的白蘿蔔即可。
劉敏慧表示,製作蘿蔔糕時,可將蘿蔔切絲後加入3-4杯水煮至變軟,另起鍋炒香臘腸和冬菇,然後與煮軟的蘿蔔及其湯汁混合,並以小火加熱。剩餘的水用來調製粉漿,再將粉漿緩慢倒入鍋中,繼續小火攪拌加熱。
她強調,所有食材需以小火加熱至粉漿糊化,這樣蒸好的蘿蔔糕才能軟硬一致,不會出現分層現象。她還提示,想要蘿蔔糕口感Q彈,可增加玉米粉比例。

劉敏慧老師現場製作的發糕。(薛明珠/大紀元)
隨後,劉敏慧現場示範製作黑糖發糕和古早味碗粿,現場香氣四溢。在一邊製作、一邊講解的過程中,她還將事先準備好的蘿蔔糕、發糕和碗粿分送給學員品嚐。大家品嘗後一致稱讚,有人表示味道鮮美,有人則提到蘿蔔糕中能嚐到冬菇,口感更是彈韌有層次,讓人回味。
講座期間,媽媽教室義工黃本初帶來12包自製肉鬆義賣,每包售價15美元,其中100美元義賣款捐贈給媽媽教室。肉鬆一經推出便引發熱烈搶購,未能及時購買的學員只好登記排隊,期待下次機會。講座尾聲還設有問答環節與獎品贈送,整場活動在溫馨愉快的氛圍中圓滿落幕。◇

媽媽教室義工們和講師合影。(薛明珠/大紀元)

劉敏慧老師預製的古早味碗粿。(薛明珠/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