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如何防止庇護詐欺?

訪Golden Luck Immigration Office 岳金福

記者 郭簡

在移民話題裡,「庇護」常常被人誤解。有人說:「聽說只要會編故事,哭 一哭,就能留下來。」更有人把庇護當成快速移民的捷徑,甚至鼓吹他人 「隨便說說」也能過關。然而事實是,美國政府對庇護制度的把關,遠比你 想像中嚴格。庇護不是什麼「鑽漏洞」的門路,而是一項經過層層審查、重視證據與誠信的法律制度。 

什麼樣的人才符合庇護條件? 

根據美國《移民與國籍法》第208條,只有那些因為「種族、宗教、國籍、 特定社會團體成員身分或政治意見」,在本國遭受迫害、或有遭受迫害風險 的人,才有資格申請庇護。也就是說,申請人必須證明自己不是「一般困 苦」,而是因為具體身分或觀點,遭遇政府或其縱容的傷害與打壓。 這類證明不只要靠口頭敘述,還需要邏輯清晰、一致的細節,以及可信的證 人陳述、官方文件、報導、照片等補強證據。口說無憑是行不通的。 

政府如何抓詐騙? 

第一道防線,是庇護申請表I-589。這份表格內容多、問題細,從基本資 料、家庭背景,到迫害經歷,每一項填寫都要嚴謹。任何一個小細節,日後都可能成為核對重點。 

第二道關卡,是「可信懼怕訪談」或「庇護面談」。由移民官面對面審查, 提問極細,目的就是確認申請人是否真有恐懼,恐懼是否合理。受過專業訓練的官員會觀察語氣、表情、細節是否一致。回答前後矛盾、遲疑閃爍,都 會引起懷疑。

第三道,是移民法庭的聽證會。這裡不再是移民局單方面聽你說,而是一場 嚴肅的「攻防」。美國政府派出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的律師代表政府 出庭,對申請人提出交叉詰問。他們會逐一對照你在不同場合說過的話,看有無矛盾,有無「照本宣科」的痕跡。 

更關鍵的是,移民法官不是光憑同情心判案。他們根據《移民法》和大量判 例,從可信度、證據力、合理性來判斷申請是否成立。一旦懷疑申請造假, 輕則駁回庇護,重則判決遞解出境,甚至以「虛假陳述」追究刑事責任。 

假庇護的代價很高 

很多人低估了造假被抓的風險。其實,移民局與ICE常常調閱申請人社群媒 體、機場記錄、簽證歷程、入境口供,甚至請專家分析個案中提及的政治背景與社會情境。不少庇護造假案件,就是因為一張照片、一篇微博、一通電 話露了餡。 有些人還聽信不良中介之言,胡編亂造一套「苦難故事」,結果語言訓練不足,當場回答不上,被法官當庭揭穿,反而留下永久的不誠信記錄。這樣的人,即使未來有親屬移民或其他身份機會,也可能被一票否決。 

真實,是最重要的

對真正面臨迫害的人來說,美國的庇護制度是生命的救贖。但對心存僥倖、 試圖走捷徑的人,它則是難以欺瞞的法律戰場。庇護不比誰更會演戲,而是 比誰更真誠、更清楚、更準備充分。如果你是真正需要庇護的人,不必誇大,也不必偽裝,只需據實以告、提供 證據、說明邏輯。制度會給你應有的機會。庇護不是漏洞,而是法律的保護傘;但這把傘,只為真正有需要、說真話的人撐著。 

諮詢電話:(510)205-5177 

聯繫郵箱:goldenluckimmigration@gmail.com

發佈:2025-08-05 07:26 | 修改:2025-08-05 07:26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