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7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吳瑞昌編譯報導)科學家通過北極冰芯中保存的空氣,確定古羅馬時期大規模使用鉛,這可能導致歐洲人的平均智商出現下滑。現代已認識到鉛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包括降低兒童認知能力、智力,使人記憶力下降、頭痛、不孕和手腳麻痺等。
歐洲古代的鉛污染主要是使用方鉛礦去提取白銀造成的,大約數千盎司的鉛才能換取一盎司的白銀。這些方鉛礦在提煉、開採和使用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的鉛金屬到大氣中。
到了20世紀,許多國家發現人體血液中的鉛濃度含量快速上升,原因與使用含鉛汽油和一些含鉛工業產品有關。研究發現,成年人暴露在高濃度的鉛中,容易出現不孕、記憶喪失、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免疫降低等問題,小孩則容易出現智商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美國著名環境機構沙漠研究所(Desert Research Institute, DRI)水文學教授喬‧麥康奈爾(Joe McConnell)的團隊擴展冰芯研究發現,古羅馬時期長期使用鉛金屬,導致歐洲許多地區出現鉛污染,可能拉低整個歐洲人的平均智力。這項研究於1月6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DRI的冰芯實驗室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調查丹麥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等地方擁有數千年或上萬年歷史的冰層。他們使用巨大的鑽頭,在這些個地方鑽探出數個長約3,400公尺的冰芯。
麥康奈爾的團隊利用這些冰芯探知火山爆發、氣候變化和歷史事件發生的確切時間,並創建了一個精確的時間表。原因是火山爆發、氣候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質,都會保存在冰層的氣泡或舊的冰層。
這次,他們研究北極三個不同地點的冰芯,以檢查它們的鉛污染物殘留量。其時間大約從公元前500年至公元600年,以此對照過去羅馬帝國時期的近200年歷史,去解釋當時的採礦和工業活動情況。
研究發現,大氣中的鉛污染大約始於鐵器時代,在公元前2世紀末的羅馬共和國鼎盛時期達到高峰,到公元前1世紀羅馬共和國出現危機期間才急劇下降,直到羅馬帝國崛起時期(公元前15年)鉛污染含量又快速上升,且一直居高不下。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羅馬帝國瘟疫大爆發(公元165至180年)才有所改變。當時的安東尼瘟疫,嚴重影響羅馬帝國整體和經濟穩定。這種整體的經濟下滑,使羅馬在鑄幣中使用的銀含量大幅下降。
研究顯示,在羅馬帝國近200年的鼎盛時期,提煉銀礦過程中至少有超過500噸純鉛被釋放到大氣中。
他們將得到的數據輸入電腦,模擬出整個歐洲大氣鉛污染水平的地圖進行研究。結果顯示,鉛礦冶金場附近的空氣,其鉛濃度超過150奈克/立方公尺(ng/m3),同時羅馬帝國各地的鉛濃度平均水平增加超過1.0ng/m3。
因此,他們預估,幼兒血液中的鉛濃度(BLL)至少增加了2.0至5.3微克/每分升(µg/dL),遠高於之前新石器時代之前人類鉛的基本殘留量1.0µg/dL。另外,他們對於羅馬時期兒童體內的鉛濃度預估,與考古學家此前挖掘古羅馬時期人類遺骸後檢測到的鉛殘留濃度基本是吻合的。
該團隊認為,古羅馬時期的人因長期暴露在鉛污染環境下,導致歐洲人群的智商水平下降至少2至3個百分點。原因在於,現代流行病學研究認為,兒童血液中的鉛濃度升高約2.4µg/dL時,就會導致廣泛的認知能力下降,包括智商下降2.5至3個百分點。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則認為,當小孩血鉛濃度達到3.5µg/dL時,才需要對兒童進行治療或醫療干預。
研究小組還表示,儘管北極冰芯記錄顯示1970年代初的鉛污染含量比古希臘和羅馬時期高出40倍,但不影響這項研究揭示人們的健康狀況是如何在這數千年來的工業活動中被改變的。
DRI水文學研究教授、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喬‧麥康奈爾(Joe McConnell)對DRI的新聞室表示,「這是首次從冰芯獲取污染記錄,並將其反向推演以獲得大氣污染濃度數據,用數據評估人類是如何受鉛影響的。」「隨著過去30年鉛污染逐漸減少,流行病學家和醫學專家才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鉛對人類的危害有多大。」
研究合著者、DRI冰雪水文學助理研究教授內森‧切爾曼(Nathan Chellman)則表示,「或許智商下降2到3個百分點聽起來並不多,但其發生到整個歐洲人口時,那就是一件大事。」
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合著者、古代歷史學家安德魯‧威爾遜(Andrew Wilson)補充道,「本研究通過發現鉛污染記錄與歷史事件(例如與周期性瘟疫和流行病相關的人口下降)進行精確聯繫,而這些發現將改變我們對那個時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