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周鳳臨綜合報導】通過對丹麥勞工市場在2023-2024年狀況的分析,這項新研究發現,類似ChatGPT那樣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對整體工資或者工作幾乎沒有產生重大影響,即便一些工作領域迅速引入了這項技術。
來自芝加哥大學和哥本哈根大學、主導此項研究的經濟學家近期發表的這篇名為「大語言模型 對勞工市場影響甚微」的論文(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5219933),是對人工智能的變革潛力進行早期、大規模的實證研究的最新成果。
主導研究的經濟學家安德斯・哈姆納姆(Anders Humlum)和艾米莉・維斯特加德(Emilie Vestergaard)在這篇論文中,致力研究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對11個通常認為易受自動化影響的職業的衝擊,包括會計師、軟件開發人員,以及客戶服務專員。他們的分析涵蓋了丹麥7,000個工作場所的25,000名員工的數據。
儘管人工智能工具被廣泛採用,並且通常受到公司的鼓勵,這項研究得出結論稱:在研究所涵蓋的時間段內,「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未對任何職業的收入和工作時間造成大的影響」。他們統計分析中的置信區間,排除了大於1%的平均效應。
哈姆納姆稱,聊天機器人的引入的速度之快令人吃驚,大多數易受影響的員工引入了這些聊天機器人,但如果審視其經濟成果,確實沒有起到甚麼作用。
人工智能增添了更多任務
研究期間,研究者們調查了公司如何對易受人工智能影響的工種進行投資,以及聊天機器人如何改變工作流程。公司投資加速了人工智能工具引入,研究所涉及的行業中有64%-90%的用戶認為這節省了他們的時間,然而其實際收益則遠不如預期。
研究發現,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事實上為8.4%的員工製造了新任務,甚至包括那些本人沒有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員工,這抵消了潛在節省的時間。舉例來說,許多教師在採用人工智能後,會花更多時間偵測學生的作業是否是利用ChatGPT完成的;其他工作人員則不得不審查人工智能生成東西的質量,或者嘗試寫出針對人工智能有效的指令。
事實上,該研究報告顯示,人工智能對生產力的提高並不顯著。員工們報告僅有2.8%的節省時長,相當於每星期節省了1小時的當量。
而另外一篇2月發表的學術研究論文(https://academic.oup.com/qje/article/140/2/889/7990658?login=false)則稱,生成式人工智能使員工的生成效率平均提高了15%。
哈姆納姆解釋道,這一差異源自其它的試驗僅關注適用於人工智能的任務,而對於大多數現實世界的任務,人工智能卻無法實現全面自動化,各個機構仍在探究如何更有效地集成人工智能工具。
新的研究還認為,即便採用人工智能可以節省工作時間,但估計僅有3-7%的生產力改善可以轉化為員工薪水的增加,這引發了誰能從中收益的問題。
需要有更多研究
由於時間段和研究範圍的限制,這項研究在未來將受到更多質疑和審查。例如,2023-2024年間的數據,僅僅是生成式人工智能部署的早期階段,從而導致研究可能忽略了延遲效應,或者說,未將更多聊天機器人以外的人工智能工具的影響包括其中。此外,僅僅關注丹麥的數據可能忽視了其它勞動市場或自由創意工作等特定領域內已經發生的局部影響。
即便如此,丹麥的這項研究仍提供了一個有價值但有限的快照,它挑戰了那些關於生成式人工智能將立即並廣泛影響勞工市場的說法。鑑於人工智能發展的快速步伐,生成式人工智能對經濟長期的影響仍然是一個不確定且有爭議的問題,很可能會成為未來許多研究的主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一早期的觀察不太可能成為最終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