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辦身分屢被騙 加州律師談如何「避坑」

【2025年07月19日訊】(記者馬尚恩洛杉磯報導)辦理身分是初到美國新移民的頭等大事,關乎他們的前途命運,卻往往被一些居心不良者坑害,或被做事毛躁、不負責任的律師事務所耽誤,讓他們不但損失上萬甚至幾萬錢財,還可能錯失美國政府本著人道愛心提供的庇護時機。

這類事件在洛杉磯不是個案,隨便問幾個新移民,可能就會聽到;有的新移民甚至接連被騙幾次,楊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我建議新移民初到美國,最好不要急著辦案子,應該先多打聽一下、在網上了解一下,再找身邊朋友多了解幾家律所,最後再決定找哪一家幫你辦身分。」楊先生說。

三次受騙上當

從邊境移民拘留中心出來,楊先生於2023年3月底到達洛杉磯。找到一家庭旅館住下後,他到丁胖子廣場附近買東西,碰到一位孫某。簡單聊幾句,對方就熱情介紹,說可以幫他辦身分、申請工卡。楊先生看對方很熱心,就信了。孫某收他1,500美元,讓他等待消息。

等了大約半年,工卡下來了,他懸著的心放下了一些,就繼續等待上庭通知,但左等右等也等不來。他滿心焦慮等了大約一年,等來的卻是一紙遞解令⋯⋯他一下子懵了:還沒上庭,怎麼遞解令就來了?

「他就讓我在家等,我那時就上班幹活,也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關鍵就是太相信他了。」收到遞解令,他趕緊找孫某詢問,才發現對方不是律師,也不是律師樓工作人員,只是幫律師樓找客戶的中介。

孫某說,那個律師樓太忙,把他的事忘掉了。後來楊先生繼續聯繫孫某,對方不再理會。他說:「我再也找不到這個人,也不知道他住哪兒,也不知道他說的那個律師樓在哪裡。」

楊先生心急如焚,趕緊再找人幫忙。他看到一位經常在抖音上發布廣告、做直播的華人,稱他們的律師樓曾幫很多人拿到綠卡。他聯繫對方,詢問對方能否幫他拿掉遞解令。對方很有信心,承諾拿不掉遞解令不收費。

2,500美元的費用,楊先生先繳了1,000,但等來的結果還是失望。楊先生後來才知,第二位承諾幫他的人根本沒有把案子交給其律師辦理,「他是以個人名義幫我遞交材料,上訴書寫得亂七八糟,根本不是律師寫的」。

雖然對方退了他500美元,但又耽誤了幾個月時間。他找人打聽,發現很多人有類似經歷。

心灰意冷之際,楊先生想起,以前的房東為人很不錯,感覺值得信任。房東推薦了一位某律師樓的人,是他本人的老鄉,此人收了楊先生1,500美元。

楊先生又等了一年,沒有任何結果;詢問對方,對方說已經幫他上訴了。他查詢對方信息,發現其只是一名翻譯。

法律博士:新移民如何「避坑」

有類似楊先生遭遇的新移民為數很多。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新移民對記者說,丁胖子廣場周圍騙子最多,新移民要非常小心;還有一些人根本沒有律師執照,也沒有辯護能力,卻敢接手案子。其實,他們只能幫人申請工卡,上庭時可能幫你找個「跑堂」律師臨時來幫忙。他說:「律師根本不熟悉你的案情,經常是全程一言不發,這如何能真正幫到你呢?」

對於新移民辦身分被騙問題,加州環球律師事務所法律博士鄭存柱認為,很多被騙的人其實還沒見到律師,甚至不知道律師樓地址,也沒有去過律師樓,就匆匆忙忙把案子交給了這些人。

「這樣風險肯定很大,會造成被騙之後,找不到對方地址。」他建議新移民至少要查看對方有沒有律師樓、地址在哪,要和律師面對面討論;此外,一定要關注、及時了解自己案子的進展。他碰到有的人遞解令已下了一年多,自己還不知道,「別人就是騙他,一直讓他等著」。

「如果一直沒什麼消息,就可能有很大風險。」這樣的情況下,鄭存柱建議另找律師樓諮詢,如果案子被前一位律師漏辦,或真的被騙,可以儘早發現,不至於耽擱太久造成無法重新開案,「那樣法官也會認為你自己沒有盡責」。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7-19 17:57 | 修改:2025-07-19 17:57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