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雪城大學 TRAC 移民資料庫統計,2024 財年中國籍庇護申請者的 批准率高達 74.8%,遠高於全國平均的約 48%。也就是說,只要申請策略正 確、證據充足,華人庇護案其實是有希望的。
然而,在真實審理現場,仍有不少華人申請人慘遭拒絕。失敗的原因,往往 不是因為沒有迫害事實,而是錯在翻譯、證據與對法律的理解上。以下是五 大最常見錯誤,或許能幫你少走彎路。
一、證詞前後矛盾,失去可信度
庇護審理最講求「一致性」。但許多華人申請人在不同階段的口述與書面說 法不一致:庇護面談說自己被關五天,到法院時變成七天;宣誓書寫的是因 法輪功被抓,庭上卻說是因微信言論被查。 在法官與政府律師眼中,這些前後不一的細節,會動搖整體可信度,成為致 命傷。
建議:在提交材料前,請仔細回憶事發時間、地點與過程,寫下詳細筆記, 確保所有文件與答辯一致,必要時請律師協助整理時間線。
二、翻譯錯誤,誤導法庭
許多華人找親友翻譯文件,看似省錢,卻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有申請 人將「判處緩刑」翻成「released immediately」,結果被法官認為並無刑事 處分;將「取保候審」誤譯為「bail」,導致誤解法律性質。
根據《移民法庭實踐手冊》和聯邦法規第8卷第1003.33條,所有非英文文件 必須附有認證翻譯與翻譯證明,翻譯人需簽名並提供聯絡方式。
建議:重要法律文件請務必交由有經驗的專業譯者處理,不可隨便翻。翻譯 證明應列明文件名稱、譯者姓名、能力聲明、聯絡方式等,格式不可缺漏。
三、證據造假或誤用模板,反被追查
個別不良中介提供「一條龍庇護包」,包括假判決書、假證人證言、套版故 事,一字不改地重複使用。移民法官與ICE律師經驗豐富,對常見模板瞭若 指掌,一旦懷疑造假,申請人不僅會被拒,還可能留下永久性欺詐紀錄。
建議:所有證據都應真實。沒有官方文件,可以提供鄰里證言、照片、錄 音、社交媒體紀錄等作為佐證。事實才是你最堅實的後盾。
四、不懂庇護法律,理由不符法規
不少人把在中國的不滿情緒當作庇護理由,例如「我反對疫情清零」、「我 對貪污很憤怒」、「我不喜歡當地官員」,但這些並不一定構成法定庇護原 因。
根據美國移民法,庇護須基於五大理由之一:種族、宗教、國籍、特定社會 群體或政治意見。超出這些範圍,法律上不成立。
建議:在決定是否申請庇護前,應諮詢了解移民法的律師,確認自身情況是 否符合法律要件,避免徒勞無功。
五、開庭時表現緊張、答非所問
面對法官與政府律師的質詢,不少申請人因緊張而答非所問,或用詞模糊, 反而讓人懷疑真實性。例如被問到關押過程,卻只回答「我很害怕」;被問 訊問人員的身分,卻說「我不記得」。
美國法官重視細節與邏輯,回答不清可能讓你失去原本的同情與信任。
建議:每次開庭都要認真準備。可以請律師模擬問答,熟悉可能被問的問 題。若有口譯員,務必確保其專業,並了解口譯流程,避免翻譯偏差。
結語:申請庇護,誠信是通行證,準備是保護傘
庇護制度原意是為了保護真正面臨迫害的個人,給他們一個重生的機會。而 這個制度不是用來冒險或投機的,也不允許不實的敘述與證據。 對華人申請人而言,過去數據已證明庇護成功是有可能的。但前提是,你必 須準備充分、誠實呈現、清楚表達,並且讓所有翻譯文件與證據都達到法庭 的法律標準。
庇護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場法理與事實的馬拉松。唯有踏實走好每一步, 才能真正通往自由的彼岸。
諮詢電話:(510)205-5177
聯繫郵箱:
goldenluckimmigratio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