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8日訊】這一集又要來到城市PK系列了!要PK的就是兩大華人最愛居住的城市:洛杉磯都會區和舊金山都會區。
以華人人口來看,紐約算是美國都會區中最大量的,接下來就是洛杉磯和舊金山,不過舊金山灣區的某些小城市,華人密度其實是最高的。本次,我們就來分析兩大都會區的生活差異,還有一些隱藏成本。
開始之前,我先給大家打個預防針,本次的報導所談到的價格差異,或許跟您感受不同,您可能會覺得,明明在舊金山買一盒雞蛋現在沒有那麼便宜或是那麼貴;在洛杉磯比這貴多了之類的感受。這都沒有關係,因為調查數據本身跟當地的實際現況,本來就會有一個落差,原因是調查可能是好幾個月之前,甚至一年前的數字,也可能存在取樣的差異。所以關於某些落差那肯定是有的。
我們先從整體的生活成本概況來看,根據Numbeo,舊金山整體生活成本(含房租),比洛杉磯高出約22%。再根據MyLifeElsewhere顯示,舊金山生活成本高出洛杉磯約19.6%,其中育兒費用高出46%,雜貨支出高出35%,是明顯差異最大的。
當我另外詢問幾位分別住在南北加州的朋友時,在硅谷的朋友說,一盒24顆的白蛋,好市多大約接近7美元;東灣Alameda的朋友說,黃蛋12個$5.99、白蛋$4.49;另一位住洛杉磯縣的朋友說,Sam’s超市的白蛋60個$12.5,黃蛋24個$8.30。
ExtraSpace Storage報告指出,舊金山生活成本約為全美平均的137%,而洛杉磯約為72%。
兩地房價與租金差異
看房價和房租的部分,舊金山灣區的房價普遍極端高昂,尤其在華人比較密集的幾個城市更是如此。在灣區,華人密度最高的城市有庫柏蒂諾(Cupertino)、菲利蒙(Fremont)、苗必達(Milpitas)、戴利市(Daly City)和桑尼韋爾(Sunnyvale),庫柏蒂諾大約有六成以上都是華人,桑尼韋爾也有四成以上。
庫柏蒂諾屬於硅谷核心高價市場,目前中位房價普遍介於$280萬至$340萬之間,穩居加州頂端。
戴利市是五個城市中房價最低的,不過根據今年7月的資料,當地中位數房價也達到110萬美元以上,上市房兩星期左右基本能成交,價格說低真的不低!其它硅谷城市的中位數房價,大約也在$130萬到$200萬之間。
南北加州大比拼 洛杉磯PK舊金山 6大隱藏差異|房價、房租、就業、教育 還有你沒想到的 8/16/2025
來到洛杉磯都會區,華人居住最密集的都在聖蓋博谷地區,當中,蒙特利公園(Monterey Park)、聖蓋博(San Gabriel)、阿卡迪亞(Arcadia)、核桃市(Walnut)和羅蘭崗(Rowland Heights)應該是多個城市中最高的,密度大約在65%到60%,其它還有好幾個城市都在五成以上,所以洛杉磯華人真的多出不少,華人環境也更成熟、更好適應。
這五個城市,蒙特利公園的房價應該是最便宜的,截至7月的數據,中位數價格大約在80萬到90萬之間,整體呈穩定為主,但略有下滑趨勢。高價住宅仍維持水平,尤其是獨立房。
房價最高的是阿卡迪亞,中位數房價約在140萬至180萬之間,年度增幅甚至達到22%,平均54天成交,速度稍有延遲。其它城市的房價大約在110萬到120萬之間。交易速度,因為蒙特利公園房價最低,約3~6週可成交,其餘約要50天以上。
對比兩地的房市熱度,灣區普遍價格更高,成交速度更快,顯示當地經濟實力的堅強之外,也代表住房壓力的龐大。
再來看看房租的部分,根據RentCafe,截至今年7月,洛杉磯市的整體租賃公寓的平均租金為每月$2768,平均面積約811平方英尺。在比較便宜的阿靈頓高地,平均月租金是$1534,最貴的社區如博覽會公園,平均月租金可以飆漲到四千美元以上。
至於在聖蓋博谷地區,以Zillow的數據來看,蒙特利公園平均$2300、聖蓋博$2495、阿卡迪亞$3000、核桃市$4,000和羅蘭崗$3400。部分房租看起來都很高,不過數據顯示,已經比上一年略有下降,而且當中比較靠東邊的核桃市、羅蘭崗經常是被獨棟房源的租金拉高的。
在舊金山市,房租經常和紐約市一決高下,整體租金比洛杉磯市高出10%~40%。舊金山市的平均租金,根據RentCafe顯示,高達$3522,有六成租金都突破三千美元。在舊金山市下方的戴利市相對便宜不少,平均是$2580。
在硅谷的聖荷西,平均租金也有$3166;庫柏蒂諾更高達$3846;聖塔克拉拉是$3490;菲利蒙是$2820。基本上南灣因為地處硅谷核心,所以租金會比東灣更貴。
Zillow調查指出,在美國主要城市中,洛杉磯租屋家庭,平均需花費約36%的收入用於租金;在舊金山承擔也不低,具體比例在25%~28%。洛杉磯約57%的住戶,每月住房開銷(含租金或房貸)超過30%收入,壓力極大。
兩地就業差異
講完住房部分,接著來看就業。概括地說,灣區以高科技、半導體、AI、新創公司最為集中,薪資高但競爭激烈。洛杉磯的就業更為多元,有娛樂、貿易、物流、醫療、教育、餐飲觀光等方面,給各族裔、各種人才較為寬廣的就業選擇。
洛杉磯地區以中小型的科技公司為主,也是許多大科技公司的分部所在地。另外,因為洛杉磯的影視、娛樂業很強勁,所以遊戲產業為主的科技業也很發達。
科技除外,洛杉磯港、長灘港是全美最大的港口群,集中了大量的物流、航運、供應鏈企業。總體上,洛杉磯的高薪族群,集中在娛樂產業高層、專業醫師、律師、高階行銷等行業。科技薪資比灣區低約兩至三成,但生活成本相對低一點。
在舊金山灣區,必然是全球科技業的核心,集中全球所有大科技公司的總部,因此科技業薪資很高,灣區軟體工程師的年薪中位數,常超$170K~$200K,部分資深職位可達$300K+。但高薪通常被極高房價與生活成本抵消,導致家戶可運用資金未必很多。
由於灣區的科技業太過集中,擠壓了其它行業的發展,例如在影視、娛樂、媒體和國際貿易行業,發展就不如洛杉磯。因此,在跨行業的領域上較為薄弱,假設想要轉換就業跑道,機會普遍會少於洛杉磯。
對於嚮往科技研發、高薪工程領域與初創圈的人,灣區會是更適合的地方,但不要忘記,生活壓力也會頗大。洛杉磯,職場競爭很高,但因為選擇較多,也能兼顧生活,所以較為平衡。
兩地教育差異
再看到教育方面,灣區:庫柏蒂諾、帕洛阿圖、菲利蒙等地以高學區著稱,吸引重視教育的華人家庭。洛杉磯:阿卡迪亞、爾灣、核桃市等地學區也很優秀,房價比同質素的灣區學區稍低。灣區名校申請競爭非常激烈,升學壓力大;洛杉磯相對多元,教育選擇更廣。
高等教育領域,洛杉磯有多所大型大學,例如加大洛杉磯分校(UCLA)、南加州大學(USC)、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灣區也有斯坦福(Stanford)、加大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和加大舊金山分校(UCSF)等名校與研究機構。
簡單說,想學習科技創業導向可優先選擇舊金山灣區;以學習娛樂產業、醫療健康、國際貿易,可優先找洛杉磯;醫學專研,兩地皆優,UCSF與UCLA都居領先地位。
兩地隱藏成本差異
以上說了這麼多,或許多少大家都有些了解兩地的差異,但是兩地還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不同,往往是剛搬家或短期停留時,不會馬上感受到,但長住之後才會深刻感受到的「隱性差異」。
首先是保險費用,洛杉磯因交通事故率高、車禍理賠多,平均車輛保費比灣區高出10%~20%。還有地震險,或許這通常是屋主的保險負擔,不過南北加州都位在斷層帶上,地震風險自然不小,租客可以選擇加保地震附加險,保障自己的個人財物和臨時住宿費。
以南北兩地來說,灣區的地震險通常會更高,因為灣區房價更貴,而且斷層帶分布在都會核心區。但總體上,兩地的地震風險是大致相同的,只是地質、特性各有不同,都必須小心。
第二個隱性差異是水電瓦斯費用的支出。灣區冬季濕冷,需要更多天然氣或電暖費用,所以電費和瓦斯費會高於洛杉磯。洛杉磯夏季炎熱,需要長時間開空調,電費高峰期特別驚人,冬季溫暖較不用擔心能源費用。總體來說,灣區能源、水費都會比洛杉磯高。
第三是教育支出差異。灣區好學區除房價貴之外,很多家庭還會額外花錢在課外補習、STEM夏令營、私立音樂與運動課程。洛杉磯雖然也有補習文化,但選擇更多,價位較多元。
第四是餐飲差異。喜歡美食、外食的人要注意了!灣區部分華人食材需要長途運輸,價格比洛杉磯高(洛杉磯靠近港口和進口商,成本較低)。洛杉磯因餐館競爭激烈,中餐價位普遍比灣區低10%~20%。
第五是華人社群的差異。灣區的華人活動和中文教育資源,多集中在南灣幾個城市,若住在外圍,需要更多通勤成本參與。洛杉磯華人區較為密集,活動和資源易取得,相對交通成本較低。
第六是房屋維修成本差異。灣區冬季潮濕,容易導致房屋發霉、木頭腐爛,需要除濕機、屋頂維護等支出,另外近年經常受到北部大火影響,核心區空氣易受到污染。洛杉磯乾燥高溫,容易導致庭院灌溉費用高、屋頂防曬塗層維護頻率高,今年初就發生大火襲擊,尤其要留意野火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