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蜂群損失破紀錄 高達80% 瓦蟎是主因

【2025年08月09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Darlene McCormick Sanchez報導/原泉編譯)乾旱的德州南部是牧豆樹和仙人掌的家園,對於商業養蜂人羅伯特‧惠勒(Robert Wheeler)來說,每年損失一半的蜜蜂已不是什麼稀罕事。

但今年的情況更糟。

惠勒家族經營的弗里奧鄉村農場(Frio Country Farms)今年損失了3,000個蜂箱中的2,000個,這些蜜蜂本可以為西瓜和杏仁等作物授粉。

這並非個例。美國的蜜蜂正以驚人的速度死亡,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尋找其中的原因。

主要的嫌疑對象是致命的瓦蟎(Varroa mite),這種吸血寄生蟲會攜帶病毒,並且對用於殺滅它的主要殺蟲劑雙甲脒(Amitraz)產生了抗藥性。

自2019年起從事養蜂業的惠勒表示,他是眾多依靠雙甲脒維持蜂群健康的人之一。

「目前一些大型養蜂場遭受嚴重打擊,因為經營一個大規模養蜂場需要大量資金,一旦出錯,成本會非常高。」惠勒告訴《大紀元時報》。

「眼下的情況非常嚴重」,他說,「我的意思是,我們吃的所有食物都依賴於授粉。」

蜜蜂危機

美國農業部6月發布的新聞稿稱,由瓦蟎傳播的病毒是主要的造成蜂群損失的嫌疑對象。瓦蟎是一種破壞性極強的寄生蟲,會刺穿蜜蜂的身體,吸食其血液和養分。

科學家們在2月對西部各州暴跌的蜂群中的瓦蟎進行了檢測,發現它們對廣泛使用的殺蟲劑雙甲脒表現出抗藥性。

該機構表示:「幾乎所有發現的瓦蟎都顯示出對這種殺蟲劑的抗藥性,突顯出需要新的寄生蟲處理方法。」

該機構表示,從2024年夏季到今年1月,商業養蜂人損失了170萬個蜂群,損失率超過60%,經濟損失估計達6億美元。

一些養蜂人報告,蜂箱損失率高達80%或更高,蜂群調查數據也證實了這一情況。美國養蜂檢查員協會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截至4月1日的12個月期間,蜂群損失率超過55%,損失情況「令人震驚」。

調查報告稱,這是自2010—2011年首次追蹤蜂群損失以來報告的最高損失率。

蜜蜂健康聯盟(Honey Bee Health Coalition)今年春天針對蜂群損失,在發布的聯合新聞稿中稱,「專家警告說,若不採取緊急干預措施,其連鎖反應可能導致農民成本上升,食品生產受到干擾,並導致許多商業養蜂場倒閉。」

「2025年1月起,全國養蜂人開始報告大規模蜂群異常死亡——我們現在知道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蜂群損失。」非營利組織Project Apis m.執行董事丹妮爾‧唐尼(Danielle Downey)在聲明中表示。

2025年7月27日,德州昆蘭「快樂蜜蜂農場」(Joyful Bee Farms)的蜂農馬林‧托穆萊特(Marin Tomulet)和羅迪卡‧托穆萊特(Rodica Tomulet)站在他們位於北達科迪金森的蜂箱旁。(Samira Bouaou/The Epoch Times)
「快樂蜜蜂農場」(Joyful Bee Farms)的蜜蜂在釀蜜。(Samira Bouaou/The Epoch Times)

7月,美國農業部長布魯克‧羅林斯(Brooke Rollins)宣布了機構重組計劃,其中包括將馬里蘭州的貝爾茨維爾農業研究中心(Beltsville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遷址。該中心有蜜蜂實驗室,是研究瓦蟎等蜂群寄生蟲的核心機構。

《大紀元時報》未收到農業部關於此次遷址可能對蜂群研究產生影響的回應。

對養蜂人的影響

在德州,養蜂業因2012年的一項法律而迎來復興,該法律為擁有至少五英畝土地的養蜂土地所有者給予房地產稅減免。

保守估計,德州的養蜂人數量為6,000人,包括後院養蜂人、「半職業養蜂人」或擁有小型企業的中型養蜂人,以及商業養蜂人。

然而,根據美國養蜂業檢查員協會的初步調查結果,過去一年,該州養蜂業的平均損失率達到了61%。

德州農工大學農業生命研究與推廣中心研究蜜蜂的昆蟲學家加雷特‧斯萊特(Garett Slater)表示,近年來這一損失率通常超過40%,遠高於預期的25%左右。

「他們依賴雙甲脒,但效果並不理想」,斯萊特告訴《大紀元時報》,「瓦蟎數量正在激增。」

後果可能影響深遠,因為胡蘿卜、洋蔥、藍莓、蘋果、黃瓜、甜瓜和杏仁等作物都依賴蜜蜂進行授粉。

斯萊特表示,大約三分之一的糧食作物都依賴蜜蜂授粉。

「如果你去超市看看……要是沒有蜜蜂授粉,貨架看起來會空空蕩蕩。」斯萊特說。

商業養蜂人(通常擁有三百多個蜂群)受到的衝擊尤其嚴重,這使得他們很難為加州的杏仁作物提供蜂群,而在那裡,養蜂人每個蜂箱能賺250美元。

全球約80%的杏仁產自加州,其種植需要800億隻蜜蜂授粉,也就是170萬個蜂箱。斯萊特說:「這些損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普遍,對於商業養蜂人來說,商業養蜂者正經歷著我們史上最高的損失率。」

昆蟲學家加雷特‧斯萊特(Garett Slater)在位於德克薩斯州奧弗頓的德克薩斯農工大學農業生命研究與推廣中心講解如何對蜂后進行人工授精,他的目標是培育出能消滅蜂群中瓦蟎的蜂后。(Darlene Sanchez/The Epoch Times)

他說,研究人員現在才剛獲得評估蜂群死亡對杏仁授粉的影響所需的數據。

一些養蜂人如果年復一年地遭受嚴重的蜂群損失,可能就無法繼續經營下去,不過許多養蜂人會將蜂箱一分為二來重建蜂群數量。

「但80%的損失——要用剩下的20%來彌補80%的損失,確實非常困難。」斯萊特表示。

斯萊特的這份工作是去年該大學新設立的職位,旨在為養蜂人提供支持,在全州範圍內推廣良好的養蜂實踐。

他告訴大紀元,他還開設了德州第一個蜜蜂育種中心——全國屈指可數的幾個之一。目標是培育出能夠消滅蜂群中瓦蟎的蜂后。

然而,全國範圍內的蜂群損失不能完全歸咎於不受控制的具有抗藥性的瓦蟎的蔓延。一些專家認為,殺蟲劑和除草劑削弱了蜜蜂的免疫力,再加上營養不良,使它們更易感染病毒。

加州灣區的養蜂人科內利烏‧普雷利皮卡努(Corneliu Prelipceanu)從事商業養蜂,他不使用雙甲脒,但仍然遭受了巨大的蜂群損失。他使用有機殺蟲劑,如甲酸和草酸來殺滅瓦蟎。

普雷利皮卡努經歷了自2010年創立「艾爾西蜜蜂」(Elsi Bees)公司以來最糟糕的一年。

他說,去年他失去了50%的蜂箱,遠高於通常的20%到30%的損失率。

「艾爾西蜜蜂」(Elsi Bees)公司業主、養蜂人科內利烏‧普雷利皮卡努(Corneliu Prelipceanu)。去年是科內利烏‧普雷利皮卡努自2010年創業以來最糟糕的一年,損失了50%的蜂巢。(Samira Bouaou/The Epoch Times)

嗜血的瓦蟎

在蜜蜂面臨的所有威脅中,自1987年進入美國的瓦蟎已被證明是最致命的威脅之一。

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表的一項研究稱,它們以蜜蜂的體脂和血液為食,還會傳播致命的殘翅病毒。

斯萊特表示:「拿人比喻蜜蜂的話,瓦蟎就像一隻盤子大小的寄生蟲趴在胸部。」

他說,養蜂人起初使用像香豆磷(Coumaphos)這樣的殺蟲劑來殺死瓦蟎,但這些殺蟲劑在2005年左右對瓦蟎已不再有效。

他們最終改用殺蟲劑雙甲脒(Amitraz)來控制瓦蟎,並在過去20年中持續使用。這是一種在農業和獸醫領域廣泛應用的常用殺蟲劑,用於防治跳蚤和蜱蟲。

雖然有其它替代雙甲脒的產品,但它們給一些養蜂人帶來了問題。

斯萊特說﹐養蜂人可以使用有機農藥,如草酸、蟻酸和百里香酚。但在南部溫暖地區,這些有機農藥的使用受到限制,因為蟻酸和百里香酚在氣溫超過華氏85度(約29.4攝氏度)時無法使用。

至於草酸,它無法殺死在蜂房內孵化並開始以蜜蜂幼蟲和蛹為食的瓦蟎。

昆蟲學家加雷特‧斯萊特(Garett Slater)在一個蜂箱內發現瓦蟎。(Samira Bouaou/The Epoch Times)

亞致死性農藥

斯萊特指出,瓦蟎是導致蜂群高死亡率的五大因素之一:寄生蟲、病原體、農藥、營養不良和管理不善。

農藥長期以來一直被懷疑是導致蜂群大量損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馬林‧托穆萊特(Marin Tomulet)和他的妻子羅迪卡(Rodica)在德州的昆蘭(Quinlan)經營著「快樂蜜蜂農場」(Joyful Bee Farms),通常養殖100到150個蜂箱。

托穆萊特表示,農民有時會與第三方農藥供應商簽約,由他們來噴灑農作物,但他們並不知道蜂群就在田間。

如果農民不得不付錢給養蜂人,讓他們將蜂箱裝載到拖車上,暫時將蜂箱遷離噴藥的田地,那也會增加農民的成本。

惠勒的蜜蜂為西瓜授粉,他提到曾遇到過至少一位農民在田裡噴灑真菌劑,導致蜂群生病。

惠勒表示,「西瓜種植戶中,有些是關心蜜蜂的好人,而有些則不是。」

這促使惠勒要求農民在夜間或蜜蜂不活躍的時候噴灑殺蟲劑或殺菌劑。他還花費數千美元給蜜蜂餵食益生菌,以幫助它們的消化系統從殺菌劑的影響中恢復過來。

惠勒說:「對蜜蜂來說,最致命的東西是化學液體。」

自從15年前蜜蜂死亡事件引起全球關注以來,新菸鹼類的殺蟲劑一直受到嚴格審查。

2009年,在英國發布的紀錄片《消失的蜜蜂》(Vanishing of the Bees)中,有證據表明新菸鹼類殺蟲劑與「蜂群崩潰失調病」(Colony Collapse Disorder,CCD)有關聯。「蜂群崩潰失調病」現象是指,蜂巢中大部分工蜂突然消失,只剩下蜂后、食物和少量負責照料殘留幼蜂的保育蜂。

2015年的一項關於「蜂群崩潰失調病」的綜述指出:「可以有力地論證,寄生蟲、農藥和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當前蜂群健康問題的核心。」人們認為,低於致死劑量的新菸鹼類殺蟲劑會在蜜蜂體內累積,損害其免疫系統、導航能力和記憶力。

新菸鹼類殺蟲劑常用於包覆某些農作物種子,它會在植物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殘留,並可在花粉中表現出來。

2025年7月27日,蜂農馬林‧托穆萊特和他的妻子羅迪卡在北達科它州照顧他們的蜂箱。(Samira Bouaou/The Epoch Times)

儘管這類殺蟲劑在歐洲國家已被禁用,但在美國仍在使用,不過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正在對其進行審查。

華盛頓州、加州、科羅拉多州、緬因州、馬里蘭州、明尼蘇達州、內華達州、新澤西州、紐約州、羅得島州和佛蒙特州的立法機構已頒布法律限制新菸鹼類殺蟲劑的使用。

科學的幫助或許也即將出現。202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給蜜蜂餵食水凝膠微粒,有助於它們從新菸鹼類殺蟲劑中毒中恢復過來。

斯萊特表示,農民在使用殺蟲劑保護莊稼時常常面臨艱難抉擇。「如果不使用新菸鹼類殺蟲劑,那麼可能就得用毒性更大的替代品。」他說。

培育更優質的蜜蜂

在德州東部深處,一條穿過高大的松樹和闊葉樹的兩車道柏油路上,坐落著德州農工大學首個蜂群育種設施,這是該校新擴展的養蜂服務的一部分。

原本用於園藝的舊設施將被改造,用於繁育能夠抗擊瓦蟎的蜜蜂。

通過從具有天然抗瓦蟎能力的蜂巢中挑選蜂后,科學家們能夠培育出更「衛生」的蜜蜂,也就是說這種蜜蜂會更積極地將患病或被寄生蟲感染的幼蟲從蜂巢中清除出去。

在蜜蜂實驗室,技術人員將提取蜜蜂精液,並從今年8月開始對蜂后進行人工授精。在選育出具有咬死瓦蟎和清除幼蜂上的瓦蟎能力的蜂后後,斯萊特希望將優良的蜂后分發給德州的養蜂人。

目標是創建一個合作社,讓養蜂人共同承擔費用,並以獲得抗瓦蟎蜂后作為交換。

馬林和羅迪卡的蜜蜂在釀蜜,他們的蜂箱中約有200萬隻蜜蜂。(Samira Bouaou/The Epoch Times)

培育具有特定行為的蜂群並非新鮮事。

德州第四代養蜂人丹尼爾‧韋弗(Daniel Weaver)告訴大紀元,他花費數十年時間繁育抗瓦蟎和病毒的蜜蜂。

韋弗經營著位於德州納瓦索塔(Navasota)的「蜜蜂韋弗蜂蜜農場」(BeeWeaver Honey Farm),該農場始於1888年,同時還出售專門培育的蜂后。

他的家族曾與英國巴克法斯特修道院(Buckfast Abbey)的一位修士合作,生產出能對抗伍氏蟎、也稱蜜蜂氣管蟎(Acarapis woodi)的蜂后。

韋弗說,氣管蟎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曾是美國蜜蜂的嚴重威脅。

1992年,韋弗告訴父親,他不想一輩子向蜂箱裡投放殺蟲劑。韋弗回憶說:「我們得另尋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而瓦蟎是一個非常非常嚴重的問題。」

「所以我想,為什麼不試試用同樣的方法對付瓦蟎呢?」一些受人尊敬的昆蟲學家和蜂類科學家稱他「瘋了」,認為這根本行不通。

韋弗說:「其中一個著名的說法是,試圖培育出能抵禦瓦蟎的蜜蜂,就如同試圖培育出能抵禦狼群的羊。」

儘管如此,韋弗還是這麼做了,他從未經治療就在瓦蟎侵襲中倖存下來的蜂巢中培育出蜂后。

他說:「依我的經驗來看,需要結合多種不同的特質才能培育出能對抗瓦蟎的蜜蜂。」自從去年蜜蜂產業遭受危機以來,他的電話就一直響個不停。「我收到的(蜂后)訂單多得交付不過來。」他說。

關愛與收穫蜂蜜

1980年代,托穆萊茨一家從羅馬尼亞移民到美國,當時在羅馬尼亞,養蜂並自製蜂蜜是很多家庭的常見做法。他們對蜜蜂的熱愛幫助他們一直取得成功。

7月下旬,這對夫婦從德州驅車前往北達科他州採集蜂蜜,那裡是美國蜂蜜產量最高的州。

許多在德州的蜂箱夏季會遷移到北達科他州,那裡是蜜蜂的天堂,有著廣袤肥沃、連綿起伏的農田,曾經是大平原上成千上萬頭野牛的棲息地。

通往蜂箱的碎石路似乎沒有盡頭,一直延伸到遙遠的藍天,天空中飄著朵朵白雲。

在山坡上擺放著的80個蜂箱裡大約有400萬隻蜜蜂。成千上萬隻蜜蜂在蜂箱上空翩翩起舞,像高空雜技演員一樣上下翻飛。空氣中回蕩著無數小翅膀急促扇動的聲音。

馬林‧托穆萊特說,北達科他州被譽為養蜂人的天堂,因為那裡有大量野花和油菜花。

這些蜂群能產出數噸色澤金黃、口感醇厚的蜂蜜,價值數千美元。每個蜂箱大約產出100磅蜂蜜,零售價格為每磅9美元。

養蜂18年後,馬林‧托穆萊特說,他知道只要悉心照料,蜂箱就能茁壯成長。

他的蜂箱沒有受到瓦蟎的侵害,因為他定期進行寄生蟲防治,蜂群的損失率僅為3%到5%。

他交替使用雙甲脒和草酸,以免瓦蟎對某種藥劑產生抗藥性。除了每兩週檢查一次蜂群是否受到病蟲害侵擾外,他在採蜜時也格外小心。

他和妻子在身上塗含有丁酸的氣味劑﹐以驅趕蜂群後,拉出裝滿蜂蜜的蜂巢框架,有些重達7磅。

當托穆萊特夫婦取出蜂巢框架時,會輕輕搖落殘留的蜜蜂,然後將蜂蜜裝載到等待的運輸車上進行加工。一些養蜂者為了節省時間,會用吹風機將蜂群從蜂箱中吹出來。

雖然他們會採集大部分蜂蜜,但托穆萊特會將大部分蜂蠟留給蜂群,因為他知道蜂群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

托穆萊特還會在蜂巢中留下一定量的蜂蜜,以確保蜂群獲得足夠的營養,否則它們會變得虛弱,更容易感染疾病。

他說,這些營養對蜂群在冬季生存和長途遷徙中至關重要。

同樣來自羅馬尼亞的普雷利皮卡努認為,只要人們善待蜜蜂,蜜蜂就會回報人類。

「沒有蜜蜂,就沒有食物;沒有蜜蜂,就沒有生命——它們彼此相連。」他說。◇

原文:Record US Honey Bee Losses and What Mite Be Behind Them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8-19 11:11 | 修改:2025-08-19 11:11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