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4日訊】(記者馬尚恩綜合報導)澳洲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乳癌倖存者接受「單次抗阻力訓練」與「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不但可有效抗發炎,對癌細胞的抑制率可達20%~30%。研究結果可望大力推動醫學界將運動納入癌症的標準治療。
運動抑制癌變 最高達30%
由澳洲伊迪斯科文大學(ECU)學者主持的這項研究,發表於《乳癌研究與治療》(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期刊。研究者邀請32位乳癌倖存者參與研究,隨機將他們分為兩組:
其中一組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包括7組30秒高強度運動,每組之間休息3分鐘,總時長約45分鐘。運動項目包括固定式自行車、跑步機、劃船機和交叉訓練機等器材訓練。
另外一組進行針對大肌群(上下肢)的抗阻力運動,包括胸部推舉、肩部推舉、坐姿拉力(彈力帶)、腿部伸展、引體向上、腿部推舉、弓箭步等練習。動作每重複8次為一組,共5組,中間休息1~2分鐘,總時長亦為45分鐘。
研究者對參與者在運動前、立即運動後及運動後30分鐘的血液進行實時細胞分析,以檢測肌細胞因子(myokine)的變化。肌細胞因數,即骨骼肌合成和分泌的一系列蛋白質或多肽類生物信號分子,可經由血液循環作用於身體其它部位。
結果顯示,兩類運動都可促使三種肌細胞因子——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介白素6(IL-6)和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在短時間內快速增加,引發肌細胞因子循環發生急劇變化,從而抑制癌細胞生長,最高達30%。其中,介白素6因子是一種能抑制發炎反應、減少癌症發生的肌細胞因子。
研究人員認為,這三種肌細胞因子數量的增加,可能與癌症控制相關的生物學通路有關,但還需要進一步確定這些反應對乳癌倖存者疾病復發的長期相關性。研究的主要作者認為,這項研究的結果極大地鼓勵了人們將運動加入癌症治療的標準護理方式。
已有多項研究發現,運動有助於抑制腫瘤作用的機制。幾年前妙佑診所(Mayo Clinic)對2,863名18~81歲的癌症倖存者進行的一項研究也發現,接受抗阻力訓練的癌症患者死亡風險降低了33%。
將抗癌運動融入日常生活
乳癌雖然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健康風險,但積極接受治療,不但可能痊癒,還可讓患者繼續追隨自己的夢想。
美國妙佑診所網站分享了職業網球運動員加比·達布羅夫斯基(Gaby Dabrowski)備戰2024年夏季奧運會的故事。她在準備參加奧運會時發現乳癌;在妙佑診所接受手術治療後,癌症痊癒,她恢復了訓練,並與搭檔一起贏得了巴黎奧運會銅牌。
對乳癌患者如何運動,乳癌研究和支援慈善機構「Breast Cancer Now」給出了一些建議:
開始運動前,先諮詢自己的家庭醫生。每個人的運動量取決於不同的因素,需要考慮康復狀況、手術類型、手術前後的健康狀況、有無因治療產生任何副作用、是否進行過乳房重建手術、是否有骨質疏鬆或心臟等其它健康問題。
嘗試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從自己最喜愛的活動,以及爬樓梯、做園藝、多站立等常見體力活動開始,慢慢增加運動量、距離、次數、速度或難度等。
不同的治療階段,對運動的要求可能也不一樣。詢問自己的外科醫生、乳房護理師或理療師,請他們推薦適合的運動,慢慢開始,逐漸調整進度。
比如,在接受荷爾蒙治療期間,可能發生骨質疏鬆,也可能引起疼痛、關節僵硬,此時進行走路或游泳等有規律的運動,有助於緩解疼痛和關節僵硬。
游泳也是抗阻力運動的一種。不過,放療期間,醫生可能會建議短時間內避免游泳,以免在泳池中受到氯等化學品的進一步刺激,引起皮膚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