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5日訊】(記者徐曼沅洛杉磯報導)近期南加州房市呈現分化走勢,高價房產出現回調跡象,部分物業在進入「開放托管」(escrow)程序後因買方反悔而取消交易,市場掛牌周期也普遍拉長。對於自住與投資族群而言,如何判斷入場時機、配置資金與規劃產權傳承,成為當前關注焦點。
KW Commercial商業總監周珍妮(Jennie Ching)分析,短期內南加州房市可能仍面臨小幅下跌壓力,尤其高價物業的議價空間顯著增加。不過,她認為,若買方有長期持有規劃,現階段仍可積極尋找合適標的,「如果是自住或長期投資,不必過度等待所謂的最低點,因為當房價下行時,未來出售的價位也會相應降低」。
周珍妮介紹,「自住房產」有不少稅務優惠,如一對已婚夫妻出售自住宅,並在近五年中至少自住兩年,可依據「第121條免稅」(Section 121 exclusion)免除高達50萬美元的資本利得稅。例如,購屋價50萬美元、售價100萬美元,則50萬美元收益可全免稅。
還有「Prop 19」換屋福利,加州19號提案允許符合要求55歲以上的業主將地產稅的評估價值(Assessed Value)從現有自住房轉移到替換房(Replacement property)而節省地產稅。周珍妮舉例,一位60歲業主於1980年以30萬美元購屋,2025年出售時市價達120萬美元,原地產稅評估價為73萬美元。若以115萬美元購買新居,可將舊屋稅基轉移至新屋,大幅節省地產稅支出。
周珍妮認為,房地產不僅是累積財富的熱門策略,更具備租房與其他投資少有的稅務優勢,「關鍵在於理解並靈活運用相關政策」。例如購屋者可善用SALT扣除額,聯邦允許扣抵州與地方稅,2025年起上限由1萬美元提高至4萬美元,並隨年增長1%。
在購屋策略選擇上,周珍妮建議,若是自住應重視地段、生活便利性與升值潛力;若為商業或出租投資,則需關注租金回報率、市場流動性與法規限制。此外,近期加州與聯邦的部分法案變動,可能影響產權持有與房產傳承的稅務安排,投資人應提前與專業律師與會計師討論,以免政策落地後措手不及。
「不論是自住還是投資,購房前都應考量自身財務結構與未來流動資金需求。」周珍妮表示,房地產市場有其周期,唯有在風險可控範圍內進場,才能真正做到穩健增值與資產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