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些技巧 樂享銀髮幸福人生

文 / 佐藤真一(大阪大學名譽教授、醫學博士),譯者: 黃薇嬪

編者按隨著年齡增長,銀髮族的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甚至需要別人照顧,因此很多老人自我價值感降低,很難快樂起來。其實老年生活有其獨特的意義和技巧,掌握以下技巧,銀髮族的生活將更加幸福。

持續累積經驗 提昇知識與智慧

既然長壽有意義,只要正面接受它,就能夠實現豐富的老年生活。身體功能雖然沒有年輕時好,但高齡人士卻擁有多年累積的知識與經驗。

「流動智力」(fluid intelligence),也就是計算能力、圖形處理、直觀能力等年輕 人擅長的知識能力,會隨著年齡衰退,但理解能力、洞察力、溝通能力等由思維累積提高的「結晶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只要不停止體驗和思考,就不會衰退,只會愈來愈豐富。

別看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愈來愈多就覺得感嘆,不如算算自己隨年紀增長而逐漸增加的能力,懷抱希望,精神與身體也會更健全。

長期用來處理人生重大問題所必須的「智慧」,以及開創新事物或構思不受既有框架束縛、很有彈性的點子所必須的「創造性」等能力,也需要隨著經驗累積而提昇,甚至在某些領域要到了高齡期才會迎來巔峰。

若只是虛擲歲月,就無法提高結晶智力和智慧。前面也提到過,如果不豐富經驗和思維,這種能力將無法成長。接觸大自然,或是與人相互接觸,或是看書,都能夠豐富個人的經驗和見解。自己主動累積各種經驗也可以。

經常認為「我已經這把年紀了,沒辦法開始新事物」的人,無法累積更多經驗。每個人老化的速度快慢不同其實也是受到心情的影響。在社會逐漸高齡化的現代,高齡人士的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問題嚴重,但對於各種事情積極正向看待的人,不認為數位裝置很難學,他們用的就跟年輕人一樣自在。

掌握自主決定權

「成功老化」在其他人眼裡是「能夠自立的狀態」,重點是其他人怎麼看,但高齡人士自身能否感到幸福才是最重要的,比起「成功老化」,「快樂老化」的概念或許更合適推廣。快樂老化重視的是自我評價,而不是他人的評價。每天把注意力擺在能夠使自己產生積極正面心情的事物上。

高齡人士即使無法自立,必須接受照護,只要能夠保持「自律」就能幸福。所謂自律是指「依照自己的意思,決定自己的人生」,也就是能夠「自主決定」。舉例來說,不是讓其他人來告訴你「吃飯時間到了,來吃飯吧」,而是別人問你:「飯菜煮好了,要吃嗎?」至於要不要吃,則是由自己決定,這就是「自主決定」。

只要能做到自主決定,即使接受照護,也能夠實現「幸福老去」。多數人在人生最後幾年過著照護生活,只要這些高齡人士感到幸福,就不會失去活下去的意願。

以一項一九七年代在美國進行的調查為例,結果顯示即使是住在安養院的失智症高齡者,可以自己選擇食物的人,也會比無法選擇的人長壽。由此可知,無論多麼瑣碎的小事,過著自主決定的生活,有助於保持身心健康與充實老年生活。 

從事生產性活動

高齡人士採取行動,催生出對社會有貢獻的產品和服務。

這裡的「生產」不單是指有償勞務,也包含志工活動、做家事、照護、帶小孩等的無償勞務,代表對社會有貢獻的產品或服務。這個概念是要讓高齡人士在社會上發揮自身的經驗、知識和能力等。

生產性活動對高齡人士的身心健康有正面影響,因為他們透過活動成為提供者的立場,認為自己有價值,因此提高了自尊。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擔任新的任務,能夠成為高齡人士的生存意義,也會帶來幸福感。

很多高齡人士在退休後仍然健康,只要讓他們發揮能力,就能夠打造更理想的社區與家庭。

悠遊於高品質社交網路 

高齡人士與社會連結通常很疏離,正因為如此,所以與他人的關係就顯得很重要。人與人形成的相互關係通稱為「社會網路」;社會網路的規模愈大、與人交流愈積極廣泛的人,會有良好的「主觀幸福感」與自尊。當然人與人的互動不是只要頻繁、交遊廣闊就好,品質當然也是關鍵。

(網站專文,禁止轉載)

(本文摘編自《練習好好變老──你一定會老,但要老得自在從容!醫學博士從112個關鍵字解讀高齡人士的心理與行為邏輯,消除你對老後的恐懼與不安》,積木文化提供 )

推薦閱讀
耐心能讓你更年輕更長壽?科學告訴你原因
美國114歲女人瑞分享長壽祕訣:吃一種食物
101歲還能開車和環遊世界 營養學家曝長壽祕訣

書封。(積木文化提供 )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8-24 18:40 | 修改:2025-08-24 18:40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