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車險月繳多少?」這是許多新移民之間常見的話題。為了省錢,不少人第一反應是:「保費越便宜越好!」但你真的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嗎?保險不是用來「省小錢」,而是在出事時幫你「擋大災」。保險專家Sam Cheng提醒:「最危險的,不是沒有保險,而是你以為有保險,其實根本不夠用。」以下是五個常見錯誤觀念,請對照看看你是否中招——
一、只買最低限額責任險=高風險駕駛人
很多人以為:有保就好。事實上,美國各州對車險都有「最低責任限額」的規定。像加州只要求最低賠償:對方受傷每人 $15,000,每事故總額 $30,000,財產損失 $5,000。但你想想,一場車禍如果對方骨折住院,或車是新款的賓士、BMW,這筆費用可能遠遠超過這些限額。萬一保險不夠賠,剩下的部分就得你自己掏腰包。Sam Cheng建議,責任險應至少設為 $100,000/$300,000/$100,000,才比較安心。這樣才能真正保住自己的房子和積蓄。
二、車舊就不保碰撞險?別太快下決定
很多人一看車子年頭久了,就想:「這破車不值錢,別浪費錢保碰撞險了。」但問題是:這車你還天天開嗎?如果一撞就報廢,沒有保險可賠,你買不買得起另一台車?還是得搭公車、走路上班?只要你還靠這台車生活,建議保留碰撞險。不要等到真的撞了,才發現修不起、換不了,生活馬上陷入困境。
三、租車時搞不清楚保險怎麼選,結果兩頭空
在美國或出國旅遊時租車,租車公司會問你要不要買保險(CDW/LDW),有些人全都買,也有人為了省錢全都拒絕。其實,如果你有高端信用卡,多數卡片會附帶租車保險,但你要用該卡全額付款,且拒絕租車公司的保險才會生效。而且不同卡片保障條件不同,有的只保海外租車,有的只賠車輛現值。Sam Cheng建議:出門前先查你信用卡的保障內容,如果沒保,再考慮買旅遊險加租車保障,通常比現場買便宜又完整。
四、玻璃破了卻得自己掏錢,問題出在自付額
美國不少地方風沙大、車窗被砸的情況不少。如果你沒有加保「玻璃險」,或選了高額自付額,那麼玻璃一裂,還得自己掏錢。比方說,換一片前擋風玻璃要 $600,你的自付額是 $500,保險公司只出 $100。不划算吧?其實,只要多付一年約 $20~$40,就能加保「零自付額」的玻璃險。一年只要一片玻璃破掉,就回本了,何樂而不為?
五、對方沒保險怎麼辦?你該自己先想好對策
根據統計,加州大約每六輛車裡,就有一輛是沒有保險,或保額嚴重不足的。如果這樣的人撞了你,你能拿什麼來修車、看病?這時候,無保駕駛者險(UM)和保額不足駕駛者險(UIM)就派上用場。它們是保你自己,當對方沒錢賠時,由你的保險公司補上這筆錢。Sam Cheng建議:UM/UIM 的保額應該和你的責任險同等(至少 $100,000/$300,000),才算是足夠保障。
結語:買車險,不是比誰最會砍價,而是比誰最有遠見
真正懂保險的人,看的不是「每月要繳多少」,而是「萬一出事,我能不能靠它撐過去」。
你是否做好以下五件事了?
不選最低責任限額;
評估舊車是否還要保碰撞險;
出國租車前查清楚信用卡保障;
加保玻璃險或調整自付額;
設定足夠的 UM/UIM 保障金額。
Sam Cheng強調:保險的價值,不在「省多少保費」,而在「出事時有沒有人幫你扛」。不要只為了眼前的幾十塊小錢,而冒幾萬美元的風險。
諮詢郵箱
shaosen.che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