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薛明珠福斯特市報導】第三屆臺美生醫論壇,於9月6日(週六),在福斯特市(Foster City)舉行,由灣區臺灣人生物科技協會(BATBA)主辦,聚焦臺美生技合作與產業前沿趨勢。論壇吸引近200位與會者,涵蓋產業界科學家、法規與產品開發專業人士、博士後研究員與研究生,設計兼顧不同領域需求,成為灣區生技社群重要交流平臺。

灣區臺灣人生物科技協會(BATBA)會長,穆偉倢博士在論壇上致詞。(薛明珠/大紀元)
會長穆偉倢博士(Dr. Wei-Chieh Mu)對大紀元表示,此次論壇呼應行政院「精準健康」戰略,聚焦腫瘤等前沿發展,並特別邀請具投資背景的臺灣專家參與座談。她提到,過去論壇多以產業為主,今年特別納入學術研究,並以專家座談形式進行,強調人脈交流,同時提供舒適場地,方便與會者專心聆聽與互動。
今年論壇特邀史丹佛大學心血管中心主任、醫學院教授、Greenstone Biosciences共同創辦人吳慶明(Joseph Wu),與Revvity生命科學副總裁、BioLegend創辦人賴正光博士(Gene Lay),擔任主講嘉賓,分別代表學術與產業提供最新洞見。

吳慶明教授在論壇上演講。(薛明珠/大紀元)
吳教授以「幹細胞、基因體學與人工智慧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為題,分享基因定序、基因編輯、iPSC 與類器官模型、AI 蛋白結構預測等四大關鍵技術,並介紹史丹佛 iPSC 生物銀行與最新臨床案例,展現精準醫療與罕見疾病治療的突破。

賴正光博士接受大紀元採訪。(薛明珠/大紀元)
賴博士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歷程,與回饋社群的慈善精神。他接受大紀元專訪時提到,創業要成功,必須持續學習並靈活應對挑戰。他建議臺灣應善用研發與人才優勢,推動跨國合作,完善生技生態系。在談及AI應用問題時,他認為,AI 雖能提升效率,但最終仍需仰賴人類判斷把關。
在五個小時的活動中,論壇還安排了專家對談環節,邀請 Guardant Health資深生物資訊科學家Che-Yu Lee、得勝醫學(Topmunity)創辦人兼執行長黃昭媛、Exelixis行銷副總監Prairie Lin,共同探討AI與生物資訊學在癌症檢測、抗體開發、精準醫療的應用,以及細胞治療與基因療法新進展。專家們並分享藥物商業化的機會與挑戰,以及新興技術如何重塑產業格局。

得勝醫學創辦人兼執行長黃昭媛。(薛明珠/大紀元)
有20多年創投經驗的黃昭媛對大紀元表示,希望藉由論壇促進臺美生技互動,並鼓勵年輕人勇於創業。她強調,投資人最看重的是創業者的誠信、願景與自律,創業雖艱辛,但能實現理想。

博士後張育嘉(左)與大學同學子婷(右),一起參加了今年的論壇。(薛明珠/大紀元)

工程師陳乃群已經連續第三次參加臺美生醫論壇。(薛明珠/大紀元)
來自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的博士後張育嘉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參加論壇,希望能對職涯規劃有所啟發。即將從 Berkeley博士班畢業的子婷則說,活動讓學生能更了解業界運作,並有機會拓展人脈。癌症檢測公司工程師陳乃群,已連續參加三屆論壇,他認為論壇既能促進業界交流,也能聆聽前輩分享。他期盼,「活動可以一直辦下去,每年都有機會認識新朋友,並與老友重聚」。

活動現場。(薛明珠/大紀元)

活動現場。(薛明珠/大紀元)
灣區臺灣生技協會(BATBA),是一個成立於2018年的501c(3)非營利組織。它是全球10個臺灣生技協會之一,使命是促進新一代臺灣人才的職涯發展與人脈建立,並加強美國與臺灣之間生技產業的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