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新移民初來美國,走進超市或餐館時,總習慣拿出熟悉的「儲蓄卡」(Debit Card)付款,心裡踏實:花的是自己的錢,不會欠債。可是,貸款經紀人 James卻提醒:在美國,最好多用信用卡(Credit Card),少用甚至不用儲蓄卡。 這背後,其實有著和中國完全不同的金融文化。
儲蓄卡:錢丟了,就是自己的
儲蓄卡直接連接銀行賬戶,您刷多少錢,賬戶就少多少。這看似安全,實則風險很大。
如果卡片被盜刷:
小偷刷走的是真金白銀,直接出自您的存款。銀行雖然可能調查,但您常常要自己承擔一部分損失。
安全保障有限:
有時候銀行還會質疑「是不是您自己授權的消費」,處理流程拖延,錢回不來的可能性很大。舉個例子,一位剛來美國的留學生,用儲蓄卡在餐館結帳。結果卡號被人複製,短短一周內被盜刷了三千多美元。銀行調查了很久,最後只退回部分金額,剩下的錢打了水漂。
信用卡:先花銀行的錢,再還
信用卡就不同了,它不是花自己的錢,而是花銀行的錢。您在月底或還款日之前,把錢還上就行。
盜刷風險銀行承擔:
如果信用卡被偷刷,這筆錢是銀行的損失,而不是您的。您只要打電話報告,銀行會替您處理,甚至一分錢不用賠。
建立信用分數:
每一次刷卡、準時還款,都是在替自己積累「信用歷史」,這對將來貸款買車、買房至關重要。
額外福利:
許多信用卡提供現金回饋(Cash Back)、航空里程、延長保修、租車保險等,等於您花同樣的錢,卻能得到額外的回報。
有位新移民媽媽聽從貸款經紀人 James的建議,開始用信用卡交手機費和超市帳單。半年後,她的信用分數躍升到 720 分,不僅辦卡更容易,房貸利率也能談到更優惠的條件。
華人的常見誤區
不少華人一開始會說:「用信用卡不是欠債嗎?還不如用自己的錢踏實!」這句話聽上去合情合理,但在美國卻是大錯特錯。因為在這裡:
不用信用卡,就沒有信用紀錄。
將來貸款時,銀行會說「不好意思,您在我們這裡等於透明人」。
全靠儲蓄卡,很可能損失慘重。
一旦被盜刷,錢回不來就是回不來。
錯過福利與優惠。
別人用同樣的錢消費,卻能積分換機票、返現金,長期下來差距驚人。
如何正確用信用卡?
當然,信用卡要學會聰明使用:
控制使用率:
最好不要超過額度的 30%。例如額度 1,000 美元,盡量保持在 300 美元以下。
準時還款:
千萬不要逾期,哪怕只欠 10 美元,信用分數都可能掉下來。
選對卡種:
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現金回饋、航空里程或免年費的卡,才能事半功倍。
對新移民來說,從「花自己的錢才安心」到「合理借錢才安全」的轉變,並不容易。但事實證明,在美國,用信用卡比儲蓄卡更能保障安全,也更能打開未來的生活大門。信用卡不只是消費工具,更是您在美國社會的金融身分證。所以,下次結帳時,不妨掏出信用卡,讓銀行替您「墊一把」。這不僅是聰明的理財方式,也是走進美國主流社會的一個開始。
諮詢郵箱:chen840@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