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族福音:席地而坐的養生密碼

美國人習慣長時間坐在椅子上,但專家指出,「席地而坐」這種看似傳統的坐姿,能改善關節靈活性與身體平衡,減少腰痛與跌倒風險。研究顯示,全球腰痛問題日趨嚴重,2020年影響6.19億人,預計2050年將超過8億人,而東亞等保持席地而坐習慣的地區,腰痛發生率顯著較低。

研究揭示席地而坐的多重益處

西方社會對椅子的偏愛,可能使研究形成文化偏見,進一步混淆對坐姿行為的解讀。《Heliyon》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相關坐姿研究鮮少區分坐姿場所,且普遍偏向椅子坐姿。

研究人員針對40名無背痛男性,探討盤腿坐、跪坐及「母式坐姿」(單腿盤坐,另一腿腳掌著地且膝蓋垂直上抬)的影響。結果顯示:盤腿坐與跪坐能改善平衡並減輕軀幹肌肉疲勞。

適當坐墊厚度至關重要,過薄或過厚(>5 公分)均會導致骨盆與脊椎不穩定。

另一項發表於《應用科學》的研究發現,30名健康志願者盤腿坐20分鐘後,下肢活動範圍、步頻與步速均有所提升,髖關節、膝關節與踝關節力量全面增強。研究人員總結,短時間盤腿坐可納入日常習慣,並應用於下肢復健訓練。

椅子坐姿的90度角限制與健康風險

人體工學學者蓋倫·克蘭茲(Galen Cranz)在研究椅子設計時發現,對於腰部支撐、扶手和座椅高度等問題,專家意見分歧。《Heliyon》期刊的系統回顧指出,目前32種人體工學評估方法普遍忽略性別與文化差異。

行動力專家,《為行動而生》作者凱莉·史塔瑞特(Kelly Starrett) 解釋:「試想每天12小時所有關節都呈90度彎曲,尤其是髖部。身體自然會逐漸僵硬。」

她指出,日本及南亞等習慣地板生活的地區,人們腰痛與關節置換手術的發生率明顯較低。

《刺胳針風溼病學》研究顯示,2020年全球有6.19億人受下背痛困擾,預計2050年將突破8億人,其中東亞的年齡標準化下背痛盛行率最低。

掌握地板坐姿:提升行動力與預防跌倒

史塔瑞特指出,影響長者入住安養機構的主因並非跌倒,而是「無法從地面起身」。跌倒是65歲以上成人受傷與死亡的首要原因,平均每2.25秒就有一人跌倒。

她強調:「活動能力對運動表現至關重要,完整的關節活動範圍更能預防運動傷害。」

對一些人而言,活動能力是比賽表現的關鍵;對另一些人而言,則是能跟上孩子或孫輩的步伐。

克蘭茲則補充,她的靈感來自非洲旅行照片中兩名體態完美的男子,他們成長於要求學生站立或盤坐於地板的學校環境。她表示:「我確信椅子坐姿存在問題,必須找出根源所在。大腿與脊椎間的直角角度正是關鍵。」

專家示範:將地板坐姿融入日常生活

史塔瑞特每天堅持30分鐘地板坐姿訓練,並將其融入日常活動,如看電視或接電話。她強調:「真正的目標在於增加活動量與頻繁變換姿勢,而非妖魔化坐姿。坐本身並非壞事,但長時間累積不動確實有害。我常說:下一個姿勢永遠是最佳姿勢。」

克蘭茲則在居家設計中融入「身體覺知設計」理念,比如:廚房中島用餐,避免90度彎曲角度;客廳保留地毯空間,便於伸展或盤坐;配置搖椅,坐著時也能活動髖關節與內臟。

她強調:「並不存在能解決所有身體問題的完美座椅。真正關鍵在於營造能頻繁變換姿勢的環境。」◇

Amy Denney是《大紀元時報》的健康記者。她擁有伊利諾伊大學斯普林菲爾德分校的公共事務報導碩士學位,並曾獲多項健康與調查性報導獎項。其報導主題涵蓋腸道微生物群、新療法及整合健康。

原文 How Floor Sitting Can Improve Balance, Posture, and Longevity 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9-23 20:45 | 修改:2025-09-23 20:45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