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常見腿疾與帕金森氏症有關聯

【2025年10月16日訊】(記者Naveen Athrappully報導/張純之編譯)根據10月6日發表於美國醫學會《JAMA期刊》網絡(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s JAMA Network)的同儕評審研究,患有不寧腿症候群(RLS)的人,未來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較高。

根據國家神經疾病與中風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RLS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會感到無可抗拒的地想活動雙腿;覺得酸痛、發癢,產生皮膚下有蟲子爬、悸動等不適感。這些症狀通常在久坐、不活動時發作,導致患者難以入眠,影響睡眠品質。

這項研究分析2002年至2019年間的韓國國民健康保險資料,挑選了9,919位RLS患者及9,919位對照組人員,以評估RLS是否為帕金森氏症的潛在風險因子。

研究結果

在RLS患者中,有1.6%後來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而對照組的比例則為1%。

多巴胺促效劑(Dopamine Agonists,DA)通常是RLS的第一線治療藥物。研究者將九千餘名RLS患者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接受DA治療。結果顯示,接受DA治療者中僅15人後來罹患帕金森氏症,而未接受治療者中則有143人患上該症。治療組的發病率為每萬人一年1.3例,遠低於未治療組的27.3例。

「未接受DA治療的RLS患者,之後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的時間顯著較早。」研究指出,相對地,「接受DA治療者的確診時間則顯著延後。」

研究總結:「這項世代研究顯示,RLS可能與日後發展成帕金森氏症存在關聯性。」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ASM)2024年9月發布的調查,約13%美國人表示曾被診斷出RLS。另一項調查則發現,RLS患者出現焦慮與憂鬱的比率是一般美國民眾的四倍。

關於「不寧腿症候群」

AASM發言人,同時也是不寧腿症候群基金會(RLS Foundation)董事會主席的夏莉尼‧帕魯提醫師(Dr. Shalini Paruthi)表示,RLS通常「於晚上醒著時或上床準備休息時開始出現,走動、伸展或按摩可以緩解症狀。」

她指出:「由於許多人不認為這些症狀是嚴重問題,因此有些人可能要花數年時間才會尋求治療。」

根據國家神經疾病與中風研究所,RLS可在任何年齡發病,但通常於中年之後開始,女性患病率較高。儘管RLS的確切病因不明,但已知的風險因子包括某些基因變異、家族病史,以及大腦中鐵含量偏低。

該研究所指出,RLS也可能與大腦中控制動作的基底核區域功能異常有關,並常見於神經病變、睡眠不足、其它睡眠障礙、懷孕與末期腎病等情況下。

另外,RLS患者也可能出現情緒變化、注意力不集中、憂鬱、極度疲憊、白天嗜睡與記憶力下降等症狀。

此外,包括抗精神病藥物、止吐藥與提升血清素濃度的抗憂鬱藥物等,亦可能加劇RLS症狀。

目前RLS的藥物治療方式包括多巴胺類藥物、鴉片類藥物與氯胺酮(Ketamine)。非藥物療法則包括針灸、鐵劑補充、氣壓裝置與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等。

自然療法方面,則可透過補充維他命C與E、適度的有氧與阻力運動、以及維持良好睡眠習慣(如固定作息)來協助改善症狀。◇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10-18 10:15 | 修改:2025-10-18 10:15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