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7日訊】(記者徐曼沅洛杉磯報導)第二屆「匹克球世界盃」(Pickleball World Cup)於10月27日至11月2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羅德岱堡(Fort Lauderdale)舉行,台灣代表隊從52個參賽國中脫穎而出,勇奪三金、三銀、一銅共七面獎牌,並在50歲以上長青組團體賽中與多國並列第五,勇奪佳績,激勵人心。

來自羅東的13歲小將蔡瀚琛表現驚艷,在U14男子雙打與張智鈞合作奪銅,更於成人公開組男單中擊敗各國強敵,勇奪冠軍,成為全場最年輕的金牌得主,展現無限潛力。
男子5.0單打金牌得主李宗凱表示,在預賽中曾敗給印度強敵,決賽時調整戰術、加強節奏掌控,最終以20:12成功逆轉奪金。他表示:「這場比賽對我意義重大,不只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台灣出賽,我不想輸,也不能輸。」

女子方面,蔡萱奪得4.5單打金牌;年僅16歲的李佳頤則拿下女子4.0(34歲以下)與U16女單兩面銀牌,展現新生代實力。混雙項目由林美娟與黃永定組合摘下5.0級銀牌。團體賽中,中華台北代表隊以4:2擊敗法國晉級,長青組並列第五,成為亞洲表現極亮眼的代表隊之一。
代表團由總教練黃永定與公開組隊長楊浤進帶領。楊浤進表示,本屆賽事整體水準提升,哥倫比亞、墨西哥、巴西等中南美國家實力強勁。他強調,此行除了取得佳績,更重要的是觀摩各國訓練制度,回台後將持續強化青少年選手的培訓,為未來匹克球可能納入奧運項目提前布局。
中華民國匹克球總會副理事長、旅居南加州的陳煒翔與當地匹克球球友,於11月5日邀請楊浤進與李宗凱餐敘慶功,肯定代表隊的優異表現。陳煒翔表示,旅美僑界全力支持台灣隊,期待未來台灣匹克球運動能向下扎根,並在國際舞台上更加發光發熱。
楊浤進感謝旅美僑胞的協助,他指出代表隊提前一週赴美訓練,並前往美國職業選手基地進行課程。「這次不像出國比賽,更像回到家,大家如家人般互相支持。」他呼籲政府未來能給予更多資源挹注,「有體系地推動與政策支持,將使台灣匹克球蓬勃發展,並在國際舞台上再創高峰」。
匹克球是一項結合羽毛球、網球與乒乓球特色的新興運動,1965年起源於美國華盛頓州,之後在美國、加拿大、台灣、日本等地迅速普及。目前美國職業匹克球聯盟巡迴賽(PPA Tour)與多項國際賽事已形成,越來越多健身房、公園、學校設有匹克球場,預計未來有機會成為奧運正式項目。
陳煒翔介紹說,匹克球憑藉以下特點,被譽為「全美成長最快的運動」:其上手容易,規則簡單,節奏適中,適合各年齡層;作為低衝擊運動,對膝蓋與關節的負擔較小;更重要的是,匹克球的「社交性」強,不似網球那麼嚴肅,因以雙打為主,常成為社區或家庭活動;且場地靈活,室內外皆可進行。他歡迎所有人一起加入體驗這項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