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1日訊】第二篇
2008年10月,全球籠罩在金融海嘯陰影裡,連美國政府都推出龐大金額的紓困救市方案,於是有「資本主義失敗、社會主義抬頭」,甚至有「自由市場理論」是禍首的指責,而自由開放政策也瞬間被「管制」、「干預」所取代。這個時候卻難得有不一樣的聲音出現。
比爾·蓋茲另眼看金融風暴
最受矚目的是,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接受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專訪,談論美國國會2008年10月3日通過的8,100億美元紓困方案時指出,美國這次金融危機並不代表著資本主義的「結束」,也不會引發蕭條,他並且認為,這是一場「十分有趣」的危機,長期而言,美國經濟還是會愈來愈好。
比爾·蓋茲表示,由次級貸款引發的這場金融危機需要「某種形式的修正」,但是 「從根本上來說,企業的投資意願並沒有全面且大規模的崩解」。他認為,糧食增產對新技術的要求和氣候變暖對潔淨廉價能源的要求,將推動世界經濟向前推進,「經濟可能會出現些微下降,但是未出現即將大衰退或者大蕭條的跡象。」由於比爾·蓋茲的份量夠重,想必他的此番談話,會對民心起不小的穩定作用。
這位可說是世人皆知的比爾·蓋茲,全名是威廉·亨利·蓋茲三世(William Henry Gates III),1955年10月28日出生於美國西海岸華盛頓州西雅圖一個傑出的家庭,在三個孩子中排行第二。父親是當地著名律師,開設一家頗受歡迎的事務所,母親是教師,熱衷慈善事業。比爾·蓋茲是個聰明的孩子,但精力過於充沛,在學校裡會惹些麻煩。11歲時,父母決定把他送入當地著名的私立男校──湖濱中學就讀。在湖濱中學,蓋茲認識了比他高兩個年級的保羅·艾倫(Paul Allen)。
1968年,13歲的比爾·蓋茲在湖濱中學首度接觸到電腦。其實那只是一台電傳打字機透過電話連接到一部電腦(藉由不同終端機而同時共用的電腦)。打字機是ASR-33型,學生在上面輸入指令,傳給電腦,電腦傳回來的答案由打字機打在紙上。這個看來笨拙可笑的操作過程,卻改變了比爾·蓋茲的一生。他很快就掌握了BASIC程式語言,與其他幾個同校的小駭客一起,花無數時間寫程式、玩電腦遊戲、在電腦上摸索,無師自通。一位老師這樣說:「他在電腦癡這個名詞發明之前,就已經是個電腦癡了。」
1960年代末期,比爾·蓋茲和保羅·艾倫及一群同好,很快便在教師、甚至華盛頓大學教授間,闖出「程式專家」的名號。1971年,位於西雅圖的資訊科學電腦公司(Information Sciences, Inc),找上這一群湖濱中學的學生,請他們撰寫薪資系統的程序,報酬是免費使用電腦。
比爾·蓋茲和保羅·艾倫還在中學就讀時,就被TRW公司網羅,替俄勒崗州邊境一家電廠撰寫電腦監視系統程式。在那份工作中,比爾·蓋茲首度展現好強與執著的個性,日後也成為微軟的特色。中學畢業後,比爾·蓋茲進入哈佛大學就讀。雖然花在撲克牌和電腦室的時間比聽課時間多,但比爾·蓋茲還算是個典型的大學生,和一般的大學生沒什麼太大不同,直到1974年12月,接到保羅·艾倫興奮的電話為止。
保羅·艾倫大比爾·蓋茲兩歲,他從華盛頓大學輟學,全力追求在電腦方面的志趣,搬到劍橋為Honeywell公司工作。保羅·艾倫在1975年元月份的《大眾電子》(Popular Electronics)雜誌上,看到一種新的迷你電腦,叫Altair 8800,由新墨西哥州的MITS公司製造。這部以星際大戰影集中的星球命名的電腦,售價四百美元,沒有顯示器和鍵盤,只有開關控制板和明滅燈號。使用者得想辦法把它接上一部電傳打字機,或使用開關控制板,下達機器語言寫的指令。儘管如此,Altair畢竟是第一台上市的微電腦,是由英特爾處理器發展出個人電腦過程中重要的第一步,在電腦玩家間起了熱烈回響。
讀完《大眾電腦》報導後,保羅·艾倫和比爾·蓋茲馬上得到一個結論:沒有可用的語言,Altair就不可能成為實用產品。既然從來沒有人為微電腦寫語言,這工作正好可以由他們來做,他們精通Basic,且做過無數實驗。兩人立刻開始為Altair 8800寫語言。艾倫還自告奮勇寫信給發明Altair的工程師羅伯茲(Ed Roberts),宣稱他們已為Altair發展出Basic語言。羅伯茲要他們帶著程式去見他。
比爾·蓋茲和保羅·艾倫沒有Altair,但他們想辦法用其他電腦模擬Altair。兩人日夜趕寫程式,只偶爾停下來進食、打盹,比爾·蓋茲還得去上課。結果兩人以八週時間趕出程式。1975年2月,萬分緊張的艾倫飛往新墨西哥州。程式從未在Altair機器上實際測試過,誰也不知道它是否能運作。到達羅伯茲的公司MITS總部後,艾倫才算是首次見到Altair。艾倫緊張地把程式輸入機器,羅伯茲則在一旁觀看。程式大部分是在紙帶上,但前一秒才趕出來的部分則由手工輸入。接到指令的Altair藉電傳打字機提出一個有關規格的問題,艾倫回答後,打字機打出「準備就緒」(Ready)。隨著這個字樣,一個全新的軟體產業便誕生了。
微軟公司出現了
羅伯茲當下決定使用艾倫和比爾·蓋茲的Basic語言。艾倫留在阿布奎基,繼續發展Basic語言,比爾·蓋茲則回到哈佛,直到次年才輟學。1975年夏天,艾倫和比爾·蓋茲兩人創立微軟公司(起初為Micro-Soft,後來改為Microsoft)。比爾·蓋茲堅持要擁有微軟公司百分之六十的股權,因為在Basic語言早期發展過程中,他的貢獻較大。新公司很快與MITS簽約,由MITS付權利金,以取得使用與銷售Basic語言的授權。這項合約第一年為微軟賺進1萬6千美元,其中部分用於該公司的首次廣告,登在一家科技雜誌上,文案寫著:「微軟:沒有它,微處理器將如何?」
比爾·蓋茲和艾倫不是典型的創業者,他們沒有營業計畫、沒有創業資金、沒有往來銀行或小企業貸款,未滿21歲的比爾·蓋茲甚至還不能租車。但是他們有產品、能寫程式,更重要的是,他倆看出這個行業有無限潛能。1999年1月,比爾.蓋茲搬到阿布奎基,以便與MITS為鄰。阿布奎基遠離東岸的大公司如IBM和全錄,也遠離柏克萊和劍橋等聞名的研究中心,比爾.蓋茲和艾倫住進簡陋的旅館,關在滿布塵埃的辦公室裡,埋首苦寫Altair的福傳和科博語言。
微軟快速的工作步調,反映電腦市場快速的變化。當大公司進入市場,生產功能和效率更強大的迷你電腦時,Altair必然會被淘汰。比爾.蓋茲和艾倫很清楚這一點,但對比爾.蓋茲來說,大公司或小公司毫無差別。因為每種機器都需要語言,每部電腦都需要一個「大腦」,也就是作業系統。不僅如此,它還需要程式來進行特定工作。
當然,電腦功能不是免費的,但是,創新的科技和競爭,的確使電腦硬體的成本大幅下跌。個人電腦的價格多年來變化不大,但功能卻呈指數成長。電腦功能愈強,能做的事多,尤其是如果有更多適當的軟體的話。而比爾·蓋茲打從邁入個人電腦時代的第一天開始,就準備好了這樣的軟體。
比爾·蓋茲成長的1960年代,Basic等電腦語言是公開讓大眾使用的,而駭客把別人的軟體據為己有,也是習以為常。但隨著比爾.蓋茲進入軟體業,那種隨隨便便的時代也宣告結束。他在新聞媒體上斥責那些拷貝微軟語言而不付費的人,苦思如何遏止盜拷軟體的歪風,同時,他也把軟體隨電腦出售,以確保微軟得到合理的報酬。
1977年8月,Tandy公司推出TRS-80,具有顯示螢幕及鍵盤,近似日後的個人電腦,是1970年代末期最受歡迎的機種。微軟成功地把它的Basic語言推銷給Tandy,裝在TRS-80上。由於這筆重要的交易,微軟1978年銷售額達1百36萬美元。
軟體的業務動了起來,辦公室也跟著動。22歲的比爾.蓋茲希望離雙親近一點,便把微軟遷回西雅圖郊區的Bellevue,辦公室位在Old National Bank大樓裡。新辦公室的步調和阿布奎基時代一樣瘋狂,比爾.蓋茲對130位員工要求嚴格,但程度並未超過他對自己的要求。
不過,這位1990年代全美最受尊敬的總裁還需學習管理技巧。
1980年中,藍巨人IBM看出桌上電腦的潛力,準備要生產自己的機型。IBM要找具有撰寫個人電腦程式經驗的公司來擔當作業系統這項重任。就像當年TRW找上高中生,Tandy倚賴中途輟學的大學生一樣,IBM竟然也找上比爾.蓋茲和艾倫這兩名神童支持的新公司。想來不可思議,IBM的高層主管,中年,穿深藍西裝;比爾.蓋茲卻近乎荒謬地年輕,穿開領襯衫和卡其褲,經常不沖澡、不洗頭就出席會議。
儘管不門當戶對,雙方在1980年簽約,微軟為IBM個人電腦寫作業系統,IBM按售出數量支付微軟權利金,並不擁有作業系統的所有權。當時誰也沒想到,這一紙合約竟為電腦業建立了新秩序。十年內,微軟將取得像IBM一樣的霸王地位。微軟得在三個月內交出一個穩定的作業系統。過去,比爾.蓋茲和艾倫曾在未完成Altair的Basic語言前,承諾交貨給MITS,現在,他們又向IBM保證,準時交出一項根本還沒開始設計的產品。
離微軟總部20分鐘路程的西雅圖電腦產品公司,已經發展出一套可用於英特爾八○八晶片的作業系統。比爾.蓋茲知道這個廉價作業系統修改後可以用於IBM新電腦,遂由艾倫出面與西雅圖電腦談交易,由微軟支付西雅圖電腦2萬5千美元,授權另一家匿名者使用該系統。第二年,在IBM推出個人電腦的兩個星期前,微軟以5萬美元的代價向西雅圖電腦買斷86-DOS的所有權利。
1981年8月12日,祕密進行的IBM個人電腦選定紐約華爾道夫飯店舉行盛大的公開儀式。不論就商業或科技的角度來看,它是個一炮而紅的產品。上市後第1年,即有超過20萬人購買單價1千2百65美元的IBM個人電腦加上式磁帶機,或以2千2百35美元購買電腦加磁碟機。既然每部電腦都使用MS-DOS作業系統,IBM付給微軟20萬美元權利金。
微軟和IBM的合約內那一項把MS-DOS所有權留給微軟的條款,是未來情勢演變的關鍵。因為IBM在個人電腦上並未自行開發硬體技術,而採用其他廠商現成的元件,所以其他新興廠商可以輕易仿製IBM的產品。如同TRS-80取代Altair,IBM個人電腦取代了TRS-80,而低價位IBM相容個人電腦則搶走了IBM的市場。
比爾.蓋茲一直認為,微軟將只做電腦語言和應用軟體,而非作業系統。但自從IBM相容電腦推出後,製造廠商紛紛與微軟協商,請微軟也在他們的機器上安裝MS-DOS作業系統。比爾.蓋茲迅速調整策略,首先,建立全球銷售網,使用MS-DOS成為全球產業標準。其次,MS-DOS採低價策略,降低廠商安裝成本。第三,繼續改良MS-DOS。在產品幾乎是推出便過時的電腦業裡,比爾.蓋茲並沒有停下腳步來享受MS-DOS第一版成功。事實上,在IBM宣布推出個人電腦時,微軟已經在進行MS-DOS第二版的工作。結果,微軟發現一個完全屬於MS-DOS的市場。微軟的作業系統成為產業標準後,市場占有率保持在百分之八十,銷售額直線成長,由1981年1千6百萬美元,上漲到1984年的9千7百萬美元。
在微軟整個耀眼的成長過程中,微軟一直由比爾.蓋茲和艾倫管理。艾倫於1983年被診斷出患有霍奇金氏病,因而離開公司。比爾.蓋茲被迫承擔更多責任,每天由早晨9點半一直工作到深夜,叫披薩來裹腹,用咖啡因飲料提神,成為微軟工作模式的範例。
微軟內部常有怨言,說比爾.蓋茲不僱用足夠人手,大概是因為他喜愛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工作的英雄式挑戰。其實,賣力的工作是必須的,因為軟體產品的生命周期愈來愈短。而且公司現在賺錢,並不保證將來營收還會繼續成長。標準的企劃作業不適用於指數成長的情況,科技日新月異也使人難以作出正確的預測。
到了1980年代中期,桌上型電腦的速度已經和早期占據整個房間大電腦的速度一樣快,甚至更快。下一代電腦體積更小,可以放在膝上。比爾.蓋茲見過許多新電腦公司,因為不能保持早期輝煌的成就而沒落,高級主管因此出局。
比爾.蓋茲不會有被迫下台的命運。微軟1981年改組公司時,他擁有百分之五十三的股份,而且他也隨著公司的成長而逐漸成熟。1986年,微軟歡度十周年時,公司已有1千5百名員工,二億美元的銷售額。30歲的比爾.蓋茲喜歡開快車,但除此之外,對那些有錢人喜歡搞的行頭、排場一點也不感興趣。他以速食當晚餐,搭經濟艙旅行。被譽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單身漢」的比爾.蓋茲,把所有心思者都放在微軟上。
「綠色巨人」的軟體革命
1982年,蓮花公司推出試算表軟體1-2-3,能執行高層次會計工作。這套產品非常成功,許多小公司甚至還為了要用這套軟體,才購買第一台個人電腦。不久,比爾.蓋茲組成一個精英團隊,要他們做出一套試算表軟體,以擊敗蓮花。1985年,微軟推出Excel 1.0,1988年又推出Excel 2.0,被評論者譽為「一件藝術品」。Excel不僅在試算表市場上攻城掠地,還幫微軟最新的作業系統「視窗」(Windows)打出半邊天。
微軟在設計新作業系統時,曾參考麥金塔電腦那種容易使用、且多以圖像顯示的作業系統。但視窗在1987年推出時並不成功,第2年推出IBM及相容電腦版本時,也只略有改善。原因出在比爾.蓋茲的長程思考,他通常讓微軟超越現有硬體設備,知道硬體一定會迎頭趕上。視窗搭配功能強大的電腦效果最好,但比爾.蓋茲發現,IBM並不積極推出功能更強的機型。微軟與IBM的合作關係於1989年破裂,IBM獨立發展OS/2,但後續推出的新產品並不能突破MS-DOS的掌控,也不能阻礙視窗的前途。
微軟推出改良版視窗後,IBM相容電腦製造商急於把改良的視窗裝進自己的電腦,而軟體廠商也以視窗為標準,開發軟體。視窗讓IBM電腦的使用者享受滑鼠的便利。只要用滑鼠選取圖示或目錄上的項目,不需要再背誦指令。由於記憶空間增加,視窗3.0可以同時開啟數個應用程式。微軟花費一千萬美元,促銷定價150美元的視窗3.0,還在曼哈頓戲劇中心舉辦最豪華、盛大、昂貴的軟體上市發表大會。微軟的業績由1988年的5億9千零8萬美元,激增為1989年的11億8千3百萬美元。
自從IBM在一九五十至一九七十年代獨霸電腦業以來,科技中從未出現像微軟這般影響力強大的公司。1986年微軟遷居到華盛頓雷蒙後,有了新名稱:「綠色巨人」(Big Green),象徵它奪得一度屬於藍色巨人的桂冠。
霸業可能天長地久乎?
1991年,當微軟的股票價格高過通用汽車時,《富比士》提出一個問題:「有人能阻擋比爾.蓋茲嗎?」答案似乎是:沒有。唯一能阻擋微軟的大概只有聯邦政府。如同洛克斐勒龐大的標準石油公司遭到反托拉斯調查,微軟也因為它的交易作風而成為政府調查的目標,但最終微軟毫髮無傷。
隨著微軟日益壯大,比爾.蓋茲也改變作風,不再事必躬親。他專注於監控重大計畫進展,擬定策略,開發新領域。1995年,隨著視窗95推出,微軟進入網際網路(Internet)的業務。1996年初,微軟與NBC合作,設立電視網路,稱MS-NBC。比爾.蓋茲還在1995年抽空寫了一本暢銷書:《未來之路》(The Road Ahead),談他對未來科技發展的看法。
隨著微軟股票成為股市搶手貨,比爾.蓋茲的身價在1996年漲升為180億美元。微軟的成功,部分來自於其領導人務實的個性。比爾.蓋茲儘管極為自信,對未來卻有非常實際的看法,他說:「我們有一些好產品,但他們都會很快就過時。我不知道是幾年之後,但在可預見的將來,我們的末日也會來臨。」
比爾·蓋茲轉向慈善事業
1995年到2007年的《富比士》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中,比爾·蓋茲連續13年蟬聯世界首富。2008年6月27日,比爾.蓋茲正式退出微軟公司,並把580億美元個人財產盡數捐到比爾與美琳達·蓋茲基金會。
比爾.蓋茲在1994年1月1日與美琳達·法蘭奇結婚,育有3個孩子。比爾.蓋茲不僅專注於電腦軟體企業,對生物科技也很有興趣。他是ICOS公司的董事長,這是一家專注於蛋白質基體及小分子療法的公司。蓋茲還成立了Corbis公司,研究開發來自於全球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的藝術及攝影作品綜合數字檔案。
比爾.蓋茲與其夫人一起創辦了慈善機構比爾與美琳達·蓋茲基金會。雖然有批評者認為比爾.蓋茲創立基金會只是對微軟公司被負面評論為壟斷行為的回應,但該基金會在為貧窮學生提供獎學金,以及對愛滋病、瘧疾與肺結核防治方面有很大貢獻。
2006年6月15日,比爾·蓋茲就宣佈他將在兩年內淡出微軟公司日常事務,以便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衛生及教育慈善事業上,果然在2008年6月27日兌現諾言。
2006年6月25日,世界第二富翁巴菲特宣佈,將自己市值370億美元的資產捐給蓋茲慈善基金會。比爾與美琳達·蓋茲基金會現有資金約270億美元,加上巴菲特的慷慨捐助,基金會的資金已超過600億美元。
比爾.蓋茲的獲獎和榮譽紀錄
• 與其妻梅琳達以及搖滾歌手博諾共同獲選為2005年時代年度風雲人物,以表彰他倆在慈善事業之貢獻。
• 英國王室授予比爾·蓋茲榮譽爵士,以表彰他在英國的商業與企業發展方面的傑出貢獻。由於比爾·蓋茲不是英國公民,其雖然獲得了榮譽爵士稱號,也並不能在名字前冠以爵士頭銜,但卻可以在名字後面加上後綴英文字母縮寫「KBE」,亦即「英帝國爵士級司令」。
• 被英國《衛報》評為2001年新聞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 被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評為1999年最有權力的人物之一。
• 1999年Upside100精英第二名。
• 《時代》週刊1998年50名網路精英第一名。
• 《體育新聞》1997年體育界100名最有權力的人物。
• 《首席執行官雜誌》1994年年度CEO。
• 昆蟲學家們將一種花蟲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蓋茲氏蚜蠅」。
•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