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政府在TikTok安全上的鬆懈讓人憤怒

【2024年03月31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Shannon Edwards撰文/原泉編譯)在眾議院投票通過法案,強制中國互聯網公司字節跳動出售旗下的社交媒體應用TikTok(抖音國際版)後,反對聲日益高漲,用戶對政府感到憤怒是有道理的。但美國人的憤怒不應該是因為擔憂言論自由受損,而應該是因為TikTok對我們國家的危害一直以來是多麼地顯而易見、迫在眉睫。

雖然參議員上週推動可能解密部分情報只是一個開始,但這也可能進一步激怒TikTok用戶,因為這突顯出多年來國會對這家中國公司的監管是多麼不力。

儘管TikTok平台以驚人的高速增長,每年增加的用戶達成百上千萬,政府官員卻一直裝聾作啞,一方面充分利用該平台傳遞信息並與選民互動,另一方面又禁止員工在政府設備上使用TikTok。

對政府有利但對選民不利的事?

試想一下,聯邦政府因為某種品牌的汽車容易撞車而不允許駕駛,或者因為某種食物致癌而禁止在商場內提供,但又對我們所有人說「你們隨意」,那會是什麼感覺?這有點像民選官員先戴上氧氣面罩,然後對我們說:「「你們得靠自己了。」

事實上,我們的政府禁止被認為是不安全的物品時,從未猶豫過。我們禁止未經高溫消毒的法國奶酪、古巴雪茄,加州現在禁止某些食品添加劑,除非這些食品重新配製,否則數以千計的產品將下架。如果某種產品或服務會以任何方式「傷害」美國人,我們過去一直相信政府會對此有所作為。

最簡單的真理是存在的

將TikTok的危害解釋為類似於未經高溫消毒的奶酪,這樣的解釋簡單明了,因為TikTok收集用戶生物識別數據(本質上相當於「指紋」,只不過現在是面部)這一事實本身就是問題。我們無法控制這些數據如何在字節跳動業務部門之間,以及最終與中共之間共享,這是不可接受的。

2021年,墨爾本大學的研究人員清楚地闡明了這些擔憂:TikTok收集生物識別信息,其隱私政策不透明,外國實體利用這些信息的長期影響可能包括:身分欺詐、勒索、有針對性的監視、深度造假(人臉交換技術),以及甚至更糟糕的後果。

事實上,中共被認為是在面部識別技術領域的世界領先者,這一優勢是經過數十年對中國人民的大規模監控磨練出來的——而且現在表面上看,它有能力從TikTok上再添加近20億張全球不同的面孔至其數據庫,用於完善這種專業知識。

發送混合信息的危險

TikTok是否存在灌輸政治宣傳和虛假信息的問題,正如一些國會議員所說的那樣,這些問題的起源和結束都與科技有關。數據、數據的收集和提取是最重要且唯一的問題,其它一切都由此產生。

但是將所有關切的問題整合到一個框架中,正如法案所做的那樣,鑒於該公司有能力從上至下地開展「間諜活動、錯誤信息、虛假信息和宣傳」,支持者們(的立場)被引導至不同的方向,法案所傳遞的信息立刻失去了凝聚力。

其結果是,尤其是年輕人,覺得自己不被信任,不相信他們能分辨真假。許多聲稱為言論自由而戰的組織,如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也紛紛反對這項立法。

數碼之路道阻且長

我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倡導增強消費者的技術能力和素養,但令我震驚的是,我們對那些完全有能力理解眼前事實的美國人表現出的尊重是如此之少。尤其是我們的第一代完全數字化的原生一代——「Z世代」,如果能就這一主題與他們進行互動,並徵求他們對TikTok替代方案的創造性思考,那將是件容易的事。

無論是否可行,我們的政府本可以讓選民了解真相。但是,政府卻選擇混淆視聽,搖擺不定(就像拜登競選團隊在2月份入駐TikTok那樣),對法案的支持現在已經從好壞參半變成了負面。

但無論結果如何,有一點是清楚的:如果一個對自由和言論自由漠不關心的外國政府,為爭奪人工智能領域的主導權,決定通過使一個西方政府內訌,測試它瓦解該政府的能力,那麼,它已經贏了。

作者簡介:

香農‧愛德華茲(Shannon Edwards)是一位企業家、消費者技術趨勢和政策專家、數字營銷專家、記者。她曾領導全球各地的初創公司,多年來一直是全球技巧、趨勢以及消費者權益方面的媒體專家。

原文:We Should All Be Mad for How Loose Our Government Has Played Regarding TikTok’s Safet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